东亚蓍草属异源四倍体分类群的起源与分化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杂交和多倍化被认为是植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它能通过基因、基因组的重组(recombination)和重整(reshuffling)以及表达调控水平上的变化迅速创造出多样化的新特征,进而促进进化适应和物种形成。本研究涉及菊科蓍草属(AchilleaL.)高山蓍复合体(A.alpinaagg.)。它分布于东亚,包含若干在形态、分布和生态习性上都存在连续变异的四倍体分类学种。据形态学、细胞学、地理分布和先前的分子证据,这些四倍体分类群为杂交多倍化起源,可能的二倍体亲本分别来源于本属两个系统发育关系较远的分支谱系:一个是基部分支,相应于分类学上长舌组(sect.Ptarmica)的多数种类,另一个则是冠类群,相应于蓍组(sectAchillea)的千叶蓍复合体(A.millefoliumagg.)。来自前者的亲本是齿叶蓍A.acuminata-2x,来自后者的亲本是亚洲蓍A.asiatica-2x。为了证明这一结论并进一步探讨高山蓍复合体(A.alpinaagg.)的起源与分化,本文针对形态上比较典型的两个四倍体“种”高山蓍A.alpina-4x和云南蓍A.wilsoniana-4x进行研究。 作者对这两个“种”及其两个亲本物种进行居群取样,利用三个单拷贝细胞核基因ncpGS、PgiC和SBP的DNA序列信息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如下:(1)三个基因位点在所有四倍体居群中均显示杂合性,且杂合等位基因分别来源于两个二倍体物种,这从根本上验证了两个四倍体类群的杂交起源;(2)两个四倍体“种”的居群间无明显的分化,表明它们来源于一个共同的四倍体祖先(可能在更新世早期大约2.0-1.8MYA),参与杂交的亲本分别是现存齿叶蓍A.acuminata-2x和亚洲蓍A.asiatica-2x的祖先;(3)同一四倍体中的各居群问存在有趣的差异,即,与某一亲本物种同域生长的居群有较多的克隆(序列)分布在该亲本单倍型分支上,而孤立分布的四倍体居群,其克隆(序列)近似于平均分布在两亲本分支中。其可能的解释为同域生长的四倍体与二倍体居群间有回交渐渗,而独立的四倍体居群保持了双亲等位基因的固定杂合状态。此外,利用Dnasp进行的物种水平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表明:(i)四倍体物种在三个基因位点上的单倍型数目h均比二倍体物种高(仅SBP位点上云南蓍A.wilsoniana低于亚洲蓍A.asiatica),这是因为四倍体含有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ii)四倍体类群的序列间每位点核苷酸差异平均值π和居群分化的Watterson估计值θw在两个位点上均高于齿叶蓍A.acuminata而低于亚洲蓍A.asiatica,仅在ncpGS位点高于所有二倍体;(iii)四倍体类群单倍型多态性Hd也是两个位点上均高于齿叶蓍A.acuminata而低于亚洲蓍A.asiatica,但仅在PgiC位点上低于所有二倍体。对结果(ii)和(iii)的合理解释是:亚洲蓍A.asiatica-2x是广布、异交物种,遗传多样性较高,甚至高于杂合性四倍体类群;而齿叶蓍A.acuminata-2x是稀有种,分布区狭窄、孤立,居群通常小(100个个体以下),遗传漂变严重;两个四倍体也以自交为主,居群常位于高海拔草甸中,相对孤立,所以,尽管整个四倍体复合体表现出连续变异和广泛分布,其居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仍低于亲本之一亚洲蓍A.asiatica。这一结果与先前的AFLP分析结果吻合,说明异源多倍体形成后,因具有更丰富的基因组组成、更多的遗传重组变异和表达式样变异,因而有更丰富的适应性表征,向外扩散至比较孤立的高海拔(通常1500m-3500m)和高纬度地区,与亲本居群形成空间隔离,近交所致的遗传漂变导致四倍体物种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其他文献
ELL(eleven-nineteen lysine-rich leukemia)最初被发现是在ML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染色体导位的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LL是转录延伸的关键因子,参与超级延伸复合物(SEC)和
Thg11(曾用名ICF45),一个新的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是本实验室在使用自身免疫病人血清筛选HeLa细胞的cDNA表达文库时发现的一个新的胞质蛋白。通过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cDNA,为1.
该论文采用掺杂方式制备了有机最子阱电致发光器件.用透明极ITO作正极,金属铝作负极,TPD作空穴传输层,以Alp作垒层,Alp掺杂rubrene作阱层和发光层.对单阱器件的特 性作了研究
远程教育是如今的热门课题,利用各种远程通信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不受地域限 制,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往远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卫星传输,今天Internet的迅猛
论文工作中对微带天线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首先,论文精确地分析了微带天线贴片上缝隙的作用和物理意义,给出了在微带天线贴片上开缝的串联电感网络模型.在此
着丝粒(centr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质主缢痕上的一个高度特化的区域,在中期时动粒(kinetochore)位于其表层。着丝粒既是染色体与纺锤体相连接的部位,又参与细胞周期中纺锤体
植物表皮细胞是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界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四亿五千万年前,在植物从水生演化为陆生的过程中,产生了覆盖其表面细胞的疏水脂类,使其能够适应陆地上
该文设计和研究了两种硅紫外光探测器(即UV探测器):浅结UV探测器和网结构UV探测器.其中的网结构UV探测器是由研究人员首次提出的新型UV敏感结构,国内外尚未见同类结构的报道.
随着通信速率的迅速提高,信道的噪声、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了降低对系统信噪比的要求,提高系统健壮性,前向纠错(FEC)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RS码的基
该文就采用CVD技术生长的GeSi合金和GaN半导体材料生长及其器件特性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