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提升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破解生态安全威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同时也是生态高度脆弱的地区,存在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这一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安全研究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空间尺度大且时间周期长,并需要全面认知研究区内的社会-经济-自然变化特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必然涉及到大量的生态、地理、环境和人文数据。而近年来,生态安全研究的数据基础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表征生态安全的数据的采集、获取、传输能力显著增强,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类型、内容、格式日益多源化。面对多源生态数据集,如何合理高效地组织、管理、应用和分析,以及围绕生态安全要素开展深入的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获取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支撑信息,是新型数据环境下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论文围绕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一主题,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明确生态本底格局-辨识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域-分析关键生态节点区”的递进分析模式,探索基于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特征的生态安全屏障分析技术,以期为区域尺度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基于山地和河流分析生态本底格局,通过对比分析其与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域的关联,明确区域生态本底格局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中的作用。并基于西南地区的自然特征,提出采用河源重要性评价来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域,以此确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主体框架;(2)通过分析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的数据基础,确定应用元数据理论汇总、组织、管理生态安全研究数据集,为后续的数据应用奠定数据基础;(3)针对研究区关键生态问题,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综合得到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域;(4)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方面辨识维护生态安全的关键生态节点区,包括不同尺度与管理单元下生态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贫困县生态压力格局和个体尺度旅游热点区的生态压力研究,继而实现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初步构建。  研究认为,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和河流本身就构成了这一区域的生态屏障基础,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认识并利用生态本底格局;河源重要性评价能有效优化西南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域,辅助确定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主体框架;在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元数据技术的应用,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合理可靠、可重复和可追溯;西南国土面积72.25%的区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战略地位;加强贫困县生态保护工作对维护西南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重点关注贫困县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跨尺度融合特征信息对辨识生态要素空间分异特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综述近年来作者对单变量土壤水分演变模式和由作者提出的几种大气和植被生态及土壤系统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模式(给定植被冠层的三层相互作用模式、土壤和植被生态水文相互作用
造血发生是机体血液中细胞组分形成的过程。这些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而来。由此,造血发生维持了整个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在成体中,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通过增殖产
通用串行总线(USB)已成为数据交换的主流技术之一。在课题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钢丝绳无损检测的实际需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CMOS工艺的发展,数字技术日趋成熟,相应地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接口A/D,D/A转换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过采样技术的AZ调制器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模
语音增强是在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出语音信息的方法,在语音识别与编码、语音通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语音增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受加性噪声
金属离子如Zn2+、Mn2+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基对植物的代谢至关重要。金属离子的缺失会引起植物叶绿素降解,但如果金属离子过多同样也会引起
HIV-1包膜蛋白(Env,envelope glycoprotein)表面被寡糖链所覆盖,其上的抗原表位等重要位点被寡糖封闭从而帮助病毒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因此,想要针对Env设计有效的疫苗困难重重
本研究以转SrMV-P1基因甘蔗(TF53, TF64)、空载体转化植株P7(CK1)以及受体品种福农95-1702(CK2)为供试材料,通过生态适应性和土壤环境的安全性等两方面综合评价转基因甘蔗的环境安全。第一、生态适应性主要通过评价甘蔗在逆境下的生存能力来体现。通过对供试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和低温胁迫,分析供试材料在逆境环境下的生理生化响应,进而初步评价转SrMV-P1基因甘蔗的生态适应性变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