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抗疫纪录片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功能源于韩礼德提出的语言元功能,用来指说话人用语言与他人互动,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迄今为止,其应用研究百花齐放,但对于纪录片语篇,尤其是抗疫纪录片语篇的研究少之又少。由于中美抗疫成效悬殊,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国抗疫纪录片《新冠肺炎:与魔鬼的战斗》和美国抗疫纪录片《两个华盛顿的故事》作为研究语料,旨在探讨其人际意义的构建方式及差异性。本文不仅可以丰富人际理论和纪录片的研究范围,同时对于了解中美两国抗疫的态度、实现国内外疫情信息交流与构建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韩礼德人际理论框架下,本文借助于语料库分析软件Ant Conc 3.5.8,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研究语料,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中美抗疫纪录片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构建?2.中美抗疫纪录片构建人际意义的功能是什么?3.中美抗疫纪录片人际意义实现方式的异同有哪些?研究发现,中美抗疫纪录片都巧妙地运用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实现各自的人际功能,且两者在人际意义实现方式上既有共性之处,又有显著差异。首先,在语气系统方面,存在以下三大明显特征:1.两者都大量使用陈述语气,分别为96.2%和91.6%,可以向观众提供更加详细的疫情信息,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2.两者使用的疑问语气都不多,分别为2.6%和6.4%,尽管疑问语气可以吸引观众兴趣并引发思考,但过多使用容易引起观众内心产生疑惑。不同点在于,美国抗疫纪录片采用的疑问语气频率高于中国,主要源于美国抗疫暴露的问题多,使得观众对美国能否控制好疫情大打问号,而中国则是揭秘全民携手如何战胜疫情,观众也随之豁然开朗。3.两者使用的祈使语气都最少,分别为1.2%和2%,尽管祈使语气可以使纪录片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但过多使用就会冒犯观众,影响传播效果。其次,在情态系统方面,情态助动词和情态附加语是实现中美抗疫纪录片的重要方式。情态动词有三大特征:1.两者都大量使用低值情态动词,分别为47.7%和45.2%,可以最大程度缓解观众对于疫情的压力,增强纪录片的说服力。2.两者都使用中值情态动词,分别为41.9%和34.1%,可以保持观点的中肯度,便于与观众建立平等的交流与互动。不同点在于中国抗疫纪录片使用的中值情态动词频率明显高于美国,突显中国抗疫纪录片更加沉稳审慎的语言风格。在中值情态动词中,中国抗疫纪录片倾向于使用“will”来表明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而美国抗疫纪录片倾向于使用“would”透露对疫情的担忧。3.两者使用的高值情态动词都最少,分别为10.4%和20.7%,尽管高值情态动词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但过多使用容易致使话语过于武断,引起观众不适。不同的是,美国抗疫纪录片使用的高值情态动词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凸显出美国抗疫纪录片直接坦率的语言风格。在高值情态动词中,中国倾向于使用“must”来阐明中国对抗疫情更加坚定的决心,而美国抗疫纪录片倾向于使用“need”来揭露美国抗疫领导力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情态附加语也存在以下三大特征:1.两者都大量使用归一度情态附加语,分别为53.6%和61.6%,可以避免观点模棱两可,增强纪录片的可信度。但美国抗疫纪录片使用的归一度和情态附加词频率高于中国,主要是由于美国人更加坦率直接,在面对千疮百孔的抗疫漏洞时,说话者态度鲜明,直接进行评判,而中国人比较含蓄委婉,给观众留下空间较多,以获得更多共识。2.两者都采用时间附加语,分别为26.4%和19.4%,可以设定时间场景,促使观众在疫情危机时刻保持警惕,防范于未然。3.两者用使的语气附加语都很少,分别为20.0%和19.0%,尽管可以传达说话人对疫情的态度,影响观众做出判断,但不宜过多使用,避免削弱纪录片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最后,在人称系统中,存在以下三大特征:1.两者使用的第一人称均指抗疫人员,分别占42.6%和69.9%,有利于观众与参与者产生情感共鸣,但美国抗疫纪录片第一人称使用频率比中国多,且中国倾向于使用“inclusive we”,而美国更偏向使用“exclusive we”,这主要是由于中美文化分别具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特征。2.两者都很少使用第二人称,分别为6.3%和4.2%,虽然第二人称可以营造面对面交流的氛围,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但不宜频繁使用,以确保纪录片的客观性。不同的是,中国抗疫纪录片更偏向使用复数含义来指代社会群众,而美国抗疫纪录片倾向采用单数含义来指代个体,这也是源于中美文化的不同。3.两者都使用第三人称来陈述抗疫实况,分别为51.1%和25.9%,但中国抗疫纪录片使用的第三人称频率高于美国,突出中国抗疫纪录片更加注重纪录片的客观性。
其他文献
词汇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综合能力。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模态PPT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输入假设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通过词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实验于20
学位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中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将信息技术和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英语教学中。中职信息化教学改革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信息技术辅助任务型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更好地完成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任务。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来了解信息技术辅助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下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态度以及在任务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学位
文章提出超高清电视终端的AI色带平滑技术、AI超级增补技术、AI动态目标降噪技术,能够降低超高清电视终端显示标清或高清视频内容时的色带、物体细节模糊、动态目标拖尾,解决了标清或高清视频内容的色深、清晰度、噪声无法满足超高清电视终端显示要求的矛盾,有效提升了超高清电视终端显示图像画质。该技术已应用于创维超高清电视产品,效果良好,产生了良好效益。
期刊
本文是一篇儿童文学翻译实践报告,项目材料选自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莎朗·克里奇的小说《幽灵叔叔的三个愿望》,该小说首次面世于1996年,由哈珀·柯林斯集团在英国出版,全文共11,903字,目前尚未有汉译出版。小说以主角九岁小男孩丹尼斯的视角讲述了他帮助幽灵叔叔实现三个愿望的故事,作者通过轻幽默的笔触含蓄地讨论了面对亲人死亡这一悲伤的话题,含而不露,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小说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描写细
学位
目的 探讨健胃消炎方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乳山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60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健胃消炎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
期刊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济南市某医院诊治的2 259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13C-尿素呼吸试验方法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胃黏膜活检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幽门螺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并采用测序法检测上述抗菌药物的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共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839例,阳性检出率
期刊
《中国的品格》是哲学家楼宇烈的一部哲学论著,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观点、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现实意义。这部论著语言严谨、朴实;词汇上使用了较多的口语化词语和浅显易懂的俗语;句法上使用了较多的流水句。对哲学论著的翻译要求译者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提高译文在读者中的接受度。笔者以其中的第一和第二章为源语文本进行英译,并对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遇到的难点以及
学位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选自2003年出版的《教育话语中的隐喻》(Metaphor in Discourse),该书探讨了儿童如何理解科学现象以及隐喻在该理解中所起的作用。本书共11章,本文节选了其中的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为翻译分析案例。原文文本属于学术文本,主要特点是逻辑严谨、专业术语多、句子长且复杂。翻译学术类文本时,译文既要准确传达出原作的意思,又要让读者读得懂。根据以上特点,作者选用了
学位
目的 探讨哺乳期妇女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病原菌根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7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哺乳期妇女为研究对象,给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入组的78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51例,根除率为65.4%(51/78)。幽门螺
期刊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但是缺少应用于英语近义词教学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近义词教学中的有效性,为高中英语近义词教学提供新视角,提高英语近义词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及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在了解了高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情况之上进行分析。笔者选取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