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文明观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库塞的理论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其原因主要在于他的理论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况。这种对人的生存现实的关注超出了时代限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成员,马尔库塞致力于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与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早期马克思的思想相融合,或者说,他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补充马克思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反思西方发达工业文明,同时,他也试图为治疗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弊端提供良方,描绘未来文明的宏伟蓝图,即乌托邦构想--非压抑性文明。本论文通过对马尔库塞文明观的梳理,试图厘清马尔库塞文明观的内涵及意义,形成对马尔库塞文明观更为合理的解读。
   本文的第一部分阐释了马尔库塞对文明内涵的理解,即马尔库塞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文明概念的。在对弗洛伊德的文明概念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在马尔库塞的语境里,文明即文化,文明即压抑。他认为,文明产生于基本压抑,工业文明产生于额外压抑。
   本文的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文明的批判反思。在马尔库塞眼里,发达工业文明是压抑性文明的顶峰。在他看来,在发达工业文明中,在技术控制之下,人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受到压抑,这样,发达工业文明就失去了否定性的维度,成为压抑性文明,或者说单向度文明。压抑性文明造就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文化。
   本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马尔库塞对未来文明的构想,即乌托邦式的非压抑性文明的建构。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文明单向度性、压抑性批判过程中,已经流露出对非压抑性文明的向往。通过对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观的改造,马尔库塞论述了重建非压抑性文明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现途径。马尔库塞对非压抑性文明的向往和构建,具有一定的乐观性、空想性以及前瞻性。
  
其他文献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多才多能,才华横溢,诗词散文皆精,可谓是全能作家。因此,历来对苏轼的研究,多专注于他的政治主张、文学理论和诗词文赋,以及他书法绘画上的成就和特点,对他当时参与科技方面的活动,则有所忽略,从而造成了历史的片面和遗憾,也导致了我们对苏轼本人不能有一个全面公正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本文从科技史的角度来研究苏轼的科技活动,是想为苏轼研究做一些补充。本文从苏轼的主要科
学位
科学与人文的讨论在西方哲学、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也一直给予关注。科技作为推动当今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已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但科技一枝独秀式地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心灵空虚、社会混乱等等。追本溯源,这一局面一方面源自人类对科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是对主体性权利意志的崇拜,以致人们迷失在功利主义和一种封闭的人文主义中;另一方面
学位
汉斯·赖欣巴哈是逻辑经验主义柏林学派的主要代表,对科学哲学和逻辑经验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通过对传统知识论的批判和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分析,建立了他独具特色的知识论体系。  传统哲学企图获致一种确定性的知识,但不管是唯理论者还是经验论者,最后他们都陷入了困境。唯理论的最伟大体系--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理论被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为是不成立的,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走向了不可知论。与哲学的停滞不前相
学位
竹林禅派是越南最重要的佛教宗派,在越南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由竹林大士陈仁宗在陈朝的时候创立的。陈仁宗出家前是越南的皇帝,后来他把皇位让给了儿子,自己到安子山出家,并在那里建立了竹林禅派。  在竹林禅派建立之前,越南已经有了毗尼多流支禅派、无言通禅派、草堂禅派等三个禅宗宗派。但这三个禅派的创立者都与中国禅师有着很深的渊源,只能说是中国禅宗在越南的一支。陈仁宗希望结合越南的实际情况,建立越南自
学位
1652年,俄罗斯东正教主教教会牧首尼康(1652-1658年在位)发现俄罗斯和希腊之间的礼仪和文本存在差异,便下令对俄罗斯宗教仪式进行调整,以此来实现与当时希腊的一致。在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1645年至1676年在位)的支持下,尼康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礼仪改革。  这些修订实施后,教会与国家共同打击迫害那些坚持改革前旧礼仪的信徒。那些拥护旧礼仪的信徒被称作“分裂分子”,从17世纪末直至20世
学位
只要对《道德经》有所了解或者是有研究的人就会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道德经》是有很多版本的,诸如:竹简本、帛书本、河上公本、王弼本、景龙碑本、傅奕本、范应元本及流通本等。这些不同的版本虽说是大同小异,但毕竟还是有差别的。何者最为切近老子原本,研究者似乎各持己见。本文在探讨这个问题上遵从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充分尊重年代较为久远《道德经》的版本;第二,尽最大努力去领会《道德经》的行文文理,并据此来甄别和确
学位
马克思的过程思想在马克思的思想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过程思想是作为一种内在的原则蕴含在马克思的思想之中。马克思的过程思想博大精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把握。我们从马克思的思想的几个关键词中可以窥探出马克思的过程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征,这几个关键词即是历史、实践和人。  在马克思的思想系统中,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从某种
学位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在试图打破传统的形而上学主客对立的模式,对于客观世界,他们都不再采取静观的态度了,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将主观和客观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了。但是马克思由于将物质生产活动等经济因素看作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他的理论更多的导向了具体的实践活动。而海德格尔虽然也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但是他的哲学始终是与神秘的领悟和体验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将人看
学位
总体性(Totality)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的重要范畴。这一范畴在20世纪被广泛地接受并获得普遍承认,甚至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然而,作为一个辩证的概念,总体性却始终处于被片面把握的危险之中。对总体性概念的修正表现在将总体性概念简化为单一的维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就造成了总体无法成为一个连贯的方法论原则,更勿论其蕴含的丰富的存在论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了。  本文第一部
学位
毋庸置疑,哈贝马斯是20世纪后期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毕生致力于社会批判理论的重建和社会交往理论的构建,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要追溯到他早期诸多研究中。而其中最能体现重建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即是他为了批判实证主义、恢复反思批判而重建的认识论,“兴趣”则是构建这一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旨在围绕哈贝马斯兴趣思想展开研究,梳理哈贝马斯兴趣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包括其产生、发展以及后期的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