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与城市书写——论迟子建小说的城乡叙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充满了对东北这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童年美好的乡土生活记忆,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故乡纯美的原始风景和质朴善良的人们,成为了她文学创作的素材。对乡土自然无尽的热爱和眷恋,既让她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也自然让她笔下的乡土充满了理想家园色彩。成年后,迟子建离开熟悉的故乡去到哈尔滨生活,她的文学笔触也逐渐由乡村转向城市,但对乡土生活的眷恋让她的城市书写仍然延续着乡土的痕迹。
  本文意在通过对迟子建文学作品的梳理,在了解和把握其深厚乡土情结的基础上,分析乡土情结对她小说的城乡叙事的影响。重点关注新世纪以来迟子建小说的城乡叙事变化,并分析复杂多变的现实冲击对作家主观情感意愿的影响。
  绪论部分将现当代以来中国城乡文学的发展背景加以概述,并清晰地梳理出迟子建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整理出迟子建本人的创作概况、研究现状,阐明本篇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
  第一章为乡土情结与城市想象,一方面追根溯源迟子建深厚的乡土情结,另一方面,分析其城市书写的特点。情结是无法控制的心理情感,从迟子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可以看出她对东北这片黑土地的热爱。故乡北极村的原始风景和质朴善良的乡村人民,伴随着迟子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当迟子建成年后从乡村走进城市,对乡土的热爱让她在文学创作中一再地遮蔽和掩盖现代文明带来的文化冲击。通过上述分析,揭示迟子建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以及她努力凭借记忆中的乡土风貌,在文本中展现出的乡土延续下的城市想象。
  第二章为互为参照下的城市与乡村,主要从城乡互为参照的角度,论述迟子建笔下的城乡矛盾冲突与统一。文学创作视角向城市的延伸,使迟子建开始关注城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她时刻关注着乡民在城市的生存处境和城市人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展现着她对城乡共同的底层温情关怀。
  第三章为城乡犹疑——无处追寻的家园,主要从现实中乡土文明的逐渐衰败着手,阐述迟子建在面临城乡犹疑和家园难寻时的困惑与思考。当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带来中国城乡的社会转变时,作家的主观意愿已不能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受其影响,迟子建作品中蕴含的乡土情结也由此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结语部分进一步指出迟子建乡土情结的体现与变化,并对新世纪城乡关系转变下,迟子建小说的城乡叙事可能面临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乡村,迟子建在乡土的守望中不断书写着当代社会的城乡变化。虽然当下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让她的价值选择面临困境,但越来越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一直以来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仍然一直贯穿在她的文本当中,并始终散发着浓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魅力。
其他文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大学生是社会中素质较高的群体,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现实要求。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诚信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岫岩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大岫小片。岫岩方言具有胶辽官话语法的特点;同时,岫岩地处辽宁地区,跟东北官话地理分区接壤,也带有东北官话语法的某些特点。前人关于胶辽官话的研究多集中在山东半岛境内,辽东半岛的胶辽官话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参考语法为框架,对岫岩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进行系统的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为四章。  绪论
学位
马祖大寂禅师是中晚唐南禅宗的重要人物,但相关史料记载并不多见。《祖堂集》卷十四“江西马祖”章算是目前最早最系统保存马祖言论的本子。《马祖语录》是典型的语录体裁,主要记录了马祖道一禅师参禅和接引学人的言论,包括上堂语、示众语、常规对话和诘问式对答。语词丰富,口语性强,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不可忽视的重要语料。本文以《马祖语录》为研究对象,通过词语的切分考察以及异文比勘,以期将该书的词汇概貌和词典学价值清
学位
“好像”是现代汉语里比较复杂,研究颇多的词,前人研究主要关注在“好像”的语义、语用功能上,也有很多学者将其与同类词进行比较,对“好像”的功能也做了细致的研究。但对其话语功能的研究还需深入,“好像”在话语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本文从立场表达的视角来考察“好像”的话语功能,探讨推测和否定两类功能的立场表达情况,同时与同义表达“可能”进行比较,指出二者在话语中存在的差异。  本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
学位
作为好莱坞著名的华裔导演,王颖电影里的中国元素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的电影很好的宣扬了中国文化,有人认为其电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统文化不符。本文从东方主义理论出发,对王颖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及其书写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东方主义书写的影响及启示。  第一章概述了东方主义理论及华裔电影。梳理了东方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揭示了在美国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东方主义对美国华裔电影发展的影响。  第二、
学位
空间不仅是一个静止的“容器”,还是各种关系交织的网络。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都市文学的代表,她将城市作为描绘对象,并把市民阶层作为自身关注对象。从空间角度对她的文学创作行研究,有利于探析城市与人的互动关系,从而挖掘蕴藏的文化与美学意义。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里,最具个人色彩的是短篇小说集《传奇》,以及中篇小说《创世纪》、《小艾》、《怨女》、《连环套》和长篇小说《半生缘》等。所以,
学位
唐五代文学繁荣,诗歌、赋、墓志铭等文学作品繁多,这些丰富的韵文材料对于研究唐五代时期的语音面貌具有重要价值。学界对唐五代韵文材料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缺少对唐五代时期通、梗、曾三摄专门系统地研究。而唐五代是考察三摄合流过程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对唐五代韵文材料中通、梗、曾三摄用韵情况的研究,梳理出三摄在唐五代时期分合的时间脉络,考察出三摄是如何分混的。此外,将其与宋代韵文中三摄的相押情况,及三摄在
石牌镇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怀宁县,县内方言为赣语的怀岳片。赣语怀岳片作为赣语最北的一支,东、西、北三面被江淮官话环绕,受官话的影响很大,但也正是因为丰富的语言接触使得这一地带的方言既有赣语的特点又有江淮官话的特点。本文以石牌话为研究对象,借助《方言调查字表》,通过田野调查、询问、谈话等方式记录石牌话单字音,整理出石牌话同音字汇、文白异读汇总表,在此基础上将石牌话音系与中古音系进行对比,呈现中古音
学位
贵池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本文以贵池(城区)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以《方言调查字表》为记音工具,择选三代以上皆生活在贵池城区的老贵池人为主要发音人,通过田野调查和日常交流等方式,首先记录了贵池(城区)方言音系,整理出贵池(城区)方言同音字汇;然后将贵池(城区)方言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归纳出贵池(城区)方言语音特点;最后讨论了贵池(城区)方言泥来母与入声的演变规律。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
学位
时代进程中,发展与变化是任何一个地域都难以规避的,对变革时代的书写也是作家惯常描绘的主题之一。作为一名藏族作家,阿来小说题材的选择始终是围绕着藏区展开的,阿来的故乡四川省马尔康县,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嘉绒藏族。阿来的小说书写便是以这一地区为现实关照,借助于自己的民族生活体验与汉语学习经验,完成了故事中对藏区的想象性构筑。阿来的小说着眼于对一个乡村或者一个部族的书写,描绘了动态历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