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穿黑暗,叩问灵魂——论孙频小说中的罪感意识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频是“80后”著名女作家,自2009年发表小说开始,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她的小说以激进的心理分析引人瞩目,而其笔下对历史的书写和当下现实的观照也往往令人沉思。纵观其创作:既有极端的撕裂、尖锐的疼痛、酷烈的情感,也有冷峻的反思、严肃的诘问、深刻的洞察,其渐进演化显示了孙频丰沛、灵动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她在不同创作阶段思考重心的转移。整体而言,在孙频的作品中,对罪感意识的关照尤为突出,它也构成了孙频写作的一大特色。关于罪如何形成、有何罪、罪如何救赎等基本问题,孙频都有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探讨,且她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诠释中渗透了自身对人类生存困境与灵魂挣扎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独到见解,这使得从罪感意识的角度入手对孙频的作品进行整体研究变得十分必要。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中国文学中罪感意识发展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阐明罪感意识是孙频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力,并对目前学界对孙频创作的研究进行梳理,指出将孙频作品中的“罪感”、“救赎”主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价值和意义。论文主体则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一章从“罪”的生成原因出发,通过探究孙频小说中各种层出不穷的生存困境,剖析人物因社会不公和自身无能所遭受的羞耻性伤害,揭示出正是这种羞耻性伤害发生的心理机制,形成了孙频文本中的“罪”在根底上的成因。由此,进一步探索孙频笔下人物化被动的耻感为主动负责的罪感所走的两条路径:一条是向外转化、宣泄、报复,诉诸于暴力与犯罪;另一条则是进行道德的自我归罪,主动寻求良心的拷问与审判。第二章从救赎角度论述孙频对消解生存困境方式的探索。孙频的写作经历了前后风格的巨大转变,对于如何救赎的问题也呈现出多重维度的思考。在她的前期创作中,肉身之重,一直是其笔下人物确认自身存在的方式。借助肉体的疼痛来惩罚自身,以缓解内心的罪感折磨,也成为人物赎罪的主要途径。她后期风格转变后则为我们打开了救赎的另一条通道——诗性拯救,整体风格呈现出更为宽宥、从容、荡气回肠的气象。第三章对孙频小说的叙事特征进行细致的探索,进一步感受其罪感意识的书写特征和价值意义。孙频采用的是内倾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高度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时空秩序中,惊心动魄地演绎无可逃遁的命运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复调性的对话模式,孙频在更本质的意义上揭示了隐藏在人物命运背后的灵魂冲突和思想对抗。
其他文献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文本文字屬於戰國中晚期典型的楚系文字,較好地保存了當時社會所通行文字的真實面貌,因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及字體形態的豐富性,對展示戰國文字的多樣面貌具有積極作用。研究其構形系統將有助於漢字構形史的描寫,顯示其在漢字發展演變中的重要文字學價值。論文以王寧漢字構形學相關理論爲指導,以清華簡(玖—拾)文字的構形系統研究爲課題,排除殘泐字、不識字,從全部8374個字樣中,經認同別異,釐清
学位
杨万里(1127—1206),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诗歌以清新活泼著称于世。经过不断地模仿再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其形成的标志就是《荆溪集》的创作。虽然“诚斋体”的影响广泛,学术界对其研究的著作较多,但是对于《荆溪集》的研究却是寥若晨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诚斋体”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杨万里的诗歌创作,本文将以《荆溪集》的492首诗歌作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细
学位
慕寿祺是晚清民国时期陇右著名学者,一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史学著作《甘宁青史略》作为慕寿祺晚年的倾心之作,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体例独特,内容庞博,由卷首、正编、副编三部分组成,卷首3卷,为纲目性质的总述。正编共32卷,为史体,以年记事,上自伏羲起,迄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军入甘日止,以大事记为主。副编共5卷,为志体,主要对甘宁青三地的自然生态、民族宗教、农田水利、矿产
学位
裘万顷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虽然看清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还是毅然决然地将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朝廷;虽然他的诗歌中频频表现出隐逸之志,但仍然心怀天下,为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计而担心忧虑。本文将以裘万顷所著《竹斋诗集》为研究对象,对裘万顷的形象进行全面探索。《竹斋诗集》现存三卷,其中收录各种体裁诗歌共264首,文章将
学位
为了获得提取时间短、蛋白质破坏小的人发角蛋白,采用高温水氨解对人发角蛋白进行了快速提取,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5℃、8 mL氨水、降解30 min,可获得分子量分布在25 kDa以下、35~48 kDa、75~135 kDa的人发角蛋白冻干粉末,分子量破坏较小。角蛋白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
期刊
近年来,随着“70”后作家的审美特质被逐渐发掘出来,路内作为其中重要的代表,也被学界高度关注。纵观路内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创作的两大特质:“先锋”与“现实”,这两者构成了路内小说最为重要的诗学风格。路内对于“先锋”的借鉴偏重于“形式”层面,其中尤其是对1980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叙事技巧的吸收,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和1980年的先锋小说不同,路内“先锋”叙事的外表之下,仍涌动着
学位
目连戏是留存于民俗活动中的独特剧种,历史悠久,被尊称为“戏祖”或“戏娘”。目连戏在全国各地皆有分支,其中绍兴目连戏因其浓厚的地域性而颇具特色,在众多地方目连戏中脱颖而出。本文旨在通过对绍兴目连戏的剧本、仪式、民俗活动、演员与演出等内容的考察与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绍兴目连戏的地域特色。全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一,在演出方面,绍兴目连戏现存剧本多达七种,主要集中于柯桥区和新昌县前良村、胡卜村等地
学位
东汉后期,皇权旁落,宦官、外戚轮流控制政权,朝政日益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百姓渴望走出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了一股社会批判思潮,仁人志士针砭时弊,提出改革方略。崔寔就是这批仁人志士中的代表人物,他与王符、仲长统一起被称为“汉末三子”。崔寔现存著述包括政论散文《政论》、农书《四民月令》以及赋、箴类作品《大赦赋》《答讥》《谏议大夫箴》《太医令箴》等。这些著述并非原貌,由后人
学位
陆进是明末清初活跃于杭州地区的重要诗人,他身历明代天启和崇祯、清代顺治和康熙四朝,有着独特的时代经历和人生体验。陆进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在文学思潮涌动的时代风云中,他将“西泠诗学”的小传统文学与“尊唐复古”的大传统潮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以极具包容性的诗学取向回应了清诗题材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在与遗民、“西泠十子”和京城文人的交往中,他以诗会友,于诗歌赠答酬唱间表现复杂时代下文人独特的心理感
学位
《吕氏春秋》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性著作,历来被视为杂家的代表;但它不是简单地折衷调和各家思想,而是以恢廓的胸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诸子学说,加以取舍,进行创新,从而自成体系。本文以《吕氏春秋》所引用先秦典籍的文字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明确它对诸子思想的取舍与改造,进而加深对它思想内容、体系的认识;并分析它在引用先秦典籍方面的辑佚、史料、学术价值等。《吕氏春秋》是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