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公开发行(IPO)是企业首次通过证券交易所向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不断成长、上市公司治理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以及IPO发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A股IPO发行市场的运行稳定性将会不断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公司通过IPO进入A股市场,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回报。
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和首发融资额越来越大,表明公司IPO融资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然而,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后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关系着公司的再融资及投资者的决策,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因此本文拟对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后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做一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前人的成果,将本文的研究思路按照以下思路逐渐展开。首先,简单阐述IPO的相关基本理论,IPO市场的经济功能以及我国IPO融资的政策演变,再对目前我国及北京地区的IPO融资现状及上市公司数量进行了数量描述和比较分析。其次,本文从第四章开始,均为本文的重点。针对符合条件的87家北京市上市公司IPO前后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第一,以上市公司的获利水平(税前利润)和与之对应的资金投入成本(经营活动现金流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支出之和)为依据,选取了两者的比例(税前资金回报率)来衡量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将搜集的数据带入此比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这些样本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是下降的,且行业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但随着公司上市时间的推移,这种下降趋势有所缓和,行业之间的差别也有所减小;第二,依次以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等的财务指标和公司成长阶段、股权集中度等的非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次将相关数据带入这些自变量中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将前面多个变量组成回归方程,然后运用这个回归方程,对北京市上市公司IPO融资方式下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分析。通过EViews软件对以上方程进行回归,由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均与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有关,且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中的部分自变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的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提出提高北京市上市公司IPO前后资金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