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和Ti叠层结构钻削中叠层界面及出口损伤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本文中简称为CFRP)和钛合金(本文中简称为Ti)叠层结构因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这类叠层结构通常采用螺接或铆接的连接方式,因此制孔已成为此类叠层结构零件制造过程的必要环节。作为主承力构件,CFRP和Ti叠层结构零部件通常承受复杂多变的力热载荷,为了保证叠层结构良好的连接性能,叠层结构制孔质量要求高。与传统分体制孔相比,叠层结构一体化制孔可以有效降低连接孔位置误差。但由于组成的叠层结构的CFRP和钛合金均为难加工材料,且加工性能差异大,一体化制孔过程中刀具结构及加工工艺适用性差,致使制孔损伤频发,尤其对于叠层界面以及钻削出口损伤更加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CFRP和Ti叠层结构钻削中叠层界面及出口损伤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抑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讨论,主要研内容如下:(1)分析钻削叠层结构界面区域时材料受力特点,并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以单纤维代表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虑及周围材料和钛合金约束作用的细观尺度力学模型,获取了钛合金对纤维的挤压和支撑作用以及作用程度对纤维变形和断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钛合金约束作用对CFRP面下损伤形成的影响,基于宏观等效均质假设,建立了叠层界面区域材料一体化切削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叠层界面区域CFRP面下损伤从起始产生到扩展演化的完整过程,获取了纤维方向、切削参数、叠层顺序以及钛合金约束作用程度对CFRP面下损伤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钛合金的挤压作用或者增大钛合金的支撑作用有利于降低叠层界面区域CFRP面下损伤的产生。研究结果为降低叠层界面区域CFRP面下损伤提供理论依据。(2)为揭示叠层结构一体化钻削过程中切削热引起的CFRP热损伤的问题,分析了叠层结构一体化钻削过程各阶段特征,获取钻削轴向力和钻削温度的时域变化规律,发现CFRP层钻削温度最大值出现叠层界面区域,且超过CFRP中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进一步地,预测叠层界面区域钻削温度值,基于有限差分的方法,考虑CFRP各向异性并引入叠层界面温度传导率,建立了叠层界面区域钻削温度预测模型,获取叠层界面区域温度分布,预测结果最大误差为10.3%。同时,实验发现CFRP热损伤后树脂颜色发生变化且变色区域树脂弹性模量降低超20%,因此可将树脂变色区域定义为热损伤区域。基于此,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根据热损伤后图像灰度分布提出了 CFRP热损伤区域提取方法和热损伤因子表征方法。拟合热损伤因子与叠层界面CFRP切削区温度预测最大值的关联关系,发现当叠层界面CFRP切削区温度超过410℃时,热损伤程度显著增大。研究结果为预测和评价叠层界面CFRP热损伤提供了依据。(3)针对叠层结构一体化钻削过程中CFRP层出口易产生分层损伤的问题,在分析两种叠层顺序时CFRP钻削出口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叠层结构一体化钻削时切削热对CFRP层间性能以及热弯矩的影响,并基于板壳力学理论和虚功原理分别建立了两种叠层顺序下的CFRP钻削分层损伤临界轴向力预测模型,获取CFRP分层损伤产生的临界条件。在理论模型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刀具挤压作用下的CFRP分层损伤仿真模型,采用Cohesive单元模拟CFRP分层损伤的产生和扩展过程,获取分层损伤区域形状特点。进一步地,开展分层临界轴向力验证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中椭圆形分层损伤区域假设的正确性,且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误差为9.4%。进而,基于建立的临界轴向力计算模型,获取未切削层数、叠层顺序以及钻削温度对分层临界轴向力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钻削出口温度、增大对剩余材料的支撑可提高分层临界轴向力数值,进而减少分层损伤的产生。研究结果对于抑制CFRP分层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4)基于叠层结构损伤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采用控制切削力、降低钻削温度的方法减少加工损伤。针对此目标,首先建立考虑刀具几何结构特点的钻削轴向力预测经验模型,并结合CFRP出口分层损伤产生的临界条件,提出以CFRP分层损伤为约束的阶梯刀具直径比例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阶梯刀具直径比例对钛合金出口毛刺和叠层界面热损伤的影响,优化适合叠层结构加工的阶梯刀具直径比例,即在CFRP无分层损伤产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钛合金加工的范围内较小的第一阶梯直径比例数值。同时,分析刀具顶角对叠层结构加工损伤的影响,发现第一阶梯顶角应适当增大以适合钛合金的大量去除,第二阶梯顶角应适合叠层结构下层材料的加工。进一步地,研究了加工参数和啄钻加工工艺方法对叠层结构加工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参数加工可保证两种材料的加工质量,啄钻加工可进一步降低钻削温度减少热损伤但不利于降低CFRP出口分层损伤。进而,结合两种工艺方法的优点并基于优化后的阶梯刀具,提出变参数啄钻加工工艺,在保证完全采用适合钛合金的加工参数加工钛合金层时,可大幅降低叠层结构加工损伤。通过上述研究,揭示了 CFRP和Ti叠层结构钻削时叠层界面和出口在切削力、切削热作用下的损伤形成及影响因素,并基于此,以控制切削力、降低切削热为目标提出阶梯结构刀具典型几何尺寸设计方法,开发变参数啄钻加工工艺方法,经加工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加工方法的有效性,为降低叠层界面及出口损伤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由于ZrO2具有酸碱性兼备的表面、丰富的氧空位、弱亲水性等特点,可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应用广泛。通过调控ZrO2材料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化学组成、表面酸碱性、微纳米结构等性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表面活性位点数量、促进物质扩散、增强催化性能。基于这一目的,本论文综合利用多孔模板法以及微流控和静电纺丝等技术,合成了一系列ZrO2基无机复合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制得性能优异的多孔复合催化剂
人体头部遭受过量外部载荷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被称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TB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TBI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针对TBI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TBI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探究TBI的发病机理、损伤区域等病因,还可以为TBI高发人群提供防护装备设计灵感和依据。目前的TBI研究已成为医学与力学研究的交叉领域,研究方法可分
半月板结构总体积的3%-5%被损坏,其所承受力将提高至原来的3-5倍。而伴随着半月板损伤导致的关节软骨退化症、膝关节积液等问题会逐步加剧。其中,半月板内侧三分之一的“白-白”区由半月板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构成,再生能力极其有限。该区域损伤尚无较好的治愈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构建一种新型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具体的方法是通过猪源半月板组织脱细胞处理,获得猪源半月板组织细胞外基质(Decellulariz
钛合金/不锈钢复合结构具有钛合金比强度高、耐蚀性好和不锈钢价格低廉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制造业结构减重和功能多样化要求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发动机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钛/钢异种金属熔化焊研究主要集中于激光焊和电子束焊等高能束焊接领域。然而高能束焊接技术及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更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特定对象的小批量生产。相比之下,钨极氩弧焊接头焊接质量高、操作简
高质量的建筑变形测量工作既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也是工程测量单位得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最新版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中“建筑变形测量项目”概念的提出,将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建筑变形测量工作中成为了新的管理思路。然而,规范只提出了“建筑变形测量项目”这一概念,而没有对此概念进行界定。由于缺乏概念基础,尚未开展建筑变形测量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首先对
蛋白质N-糖基化是糖链在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作用下与特定的天冬酰胺侧链共价结合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链一方面通过调节所连接蛋白质自身性质(如构象)发挥间接功能,另一方面可与受体蛋白结合发挥直接识别功能,包括细胞黏附、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等。目前,N-糖基化研究集中于糖链结构表征、功能研究以及疾病相关异常糖基化分析,而构建结构明确且种类丰富的糖链和糖肽标准品库分别是结构功能糖组学研究和
网络是用顶点和链接来表示复杂系统的典型表现形式,其中网络组件之间的交互模式是复杂的。网络可以是静态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可以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在网络规模爆炸性增长的新形势下,网络分析的复杂性是不同的。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网络科学概念,称之为大网络。大网络通常都是大规模的,具有复杂的高阶内部结构。本文研究了围绕大型网络社区的几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识别网络中最有影响力或最关
有机固-液相变材料(PCMs)由于相变焓值高、过冷度小,在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而聚乙二醇(PEG)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PCMs之一,但其本征的固液相变流动及能量转换功能缺失是其在太阳能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有机固-液PCMs中引入支撑骨架赋予其定形相变特性,是解决其固液相变流动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支撑骨架的引入往往伴随着相变焓值的大幅度降低;而多孔碳支撑骨架的引入,在赋予材
毫米波异质集成技术通过异质组装和异质互连,将高性能的Ga As电路、In P电路等与硅基电路进行集成,突破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局限性,是集成电路在“后摩尔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硅基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的光敏复合薄膜多层布线工艺是一种备受业界关注的三维异质集成工艺。该工艺采用低损耗、易固化的光敏型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高分子纳米药物具有高效、靶向、副作用低等优点,但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在体内循环中高分子纳米药物存在药物早释及被组织细胞清除的风险;(2)单纯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难以实现纳米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高效累积及癌细胞对纳米药物的有效内吞;(3)高分子纳米药物的载药量仍有待提高等;(4)单一的化疗纳米药物可能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如何实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