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K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全球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处于世界前列。LIM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包括LIMK1和LIMK2两种同源体,与胃癌发生、进展有关,由于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IMK1及LIMK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内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腺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7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胃组织的LIMK1和LIMK2表达水平。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评估LIMK1及LIMK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评估两者与胃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1.胃癌组织LIM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01)。2.LIMK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IMK1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相关,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LIMK1表达更显著(P=0.013);<60岁患者和≥60岁患者LIMK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及88.9%,不同年龄层胃癌患者LIMK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581);弥漫型胃癌LIMK1阳性表达率最高(93.8%),混合型胃癌次之(90.0%),肠型胃癌最低(89.7%),LIMK1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609);根据TNM分期,Ⅰ期-Ⅳ期胃癌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达85.0%、96.0%、90.8%、100%,TNM分期越晚的胃癌患者LIMK1表达水平越高(r=0.269,P=0.002);LIMK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更为密切,T分期越晚的胃癌患者LIMK1表达越明显(r=0.297,P<0.001);LIMK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P=0.271)及远处转移(P=0.162)无明显相关性。3.胃癌组织LIMK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02)。4.LIMK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IMK2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60岁患者中LIMK2弱阳性、中等阳性及强阳性者分别占9.1%、20.0%、79.9%,而≥60岁患者中LIMK2弱阳性、中等阳性及强阳性者分别占4.2%、9.7%、86.1%,高龄患者比低龄患者LIMK2表达更明显(P=0.037);男性胃癌患者与女性患者LIMK2表达无明显差异(P=0.874);肠型、弥漫型、混合型胃癌LIMK2强阳性表达分别占75.9%、75.0%、86.0%,LIMK2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337);Ⅰ-Ⅳ期胃癌患者LIMK2表达均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分别占85.0%、84.0%、77.6%、66.7%,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之间LIMK2表达无明显差异(P=0.770);LIMK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P=0.704)、淋巴结转移(P=0.685)及远处转移(P=0.071)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胃癌组织LIMK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说明LIMK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LIMK1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TNM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男性胃癌患者LIMK1表达水平更高,且TNM分期越晚、浸润越深,LIMK1表达越显著。3.胃癌组织LIMK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说明LIMK2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4.LIMK2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高龄患者LIMK2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LIMK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阿片类药物作为麻醉中常规应用的镇痛药,其不良反应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无阿片麻醉作为新型的多模式镇痛方法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但老年患者能否从无阿片麻醉中获益尚未可知。本研究旨在观察无阿片麻醉对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程度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无
学位
目的: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对比评估癌症患者PD-1抑制剂治疗的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单药治疗及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差异性。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免疫科、呼吸内科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诊断为癌症患者30名,其中包括肺腺癌2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5例、结直肠癌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S)4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
学位
目的:检测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经典突变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LC7A11表达水平与EGFR经典突变晚期LUA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LC7A11
学位
第一部分不同肿瘤分割方法对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效能的影响目的:对比研究基于肿瘤最大层面及全瘤体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风险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135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病例,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均采用3T磁共振进行MR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n=40)及非复发转移组(n=95)记录放化疗
学位
目的:基于从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的等效120k V门脉期线性融合图像和碘图(Iodine Map,IM)中提取的胃腺癌及瘤周组织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其对胃腺癌患者浆膜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3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腺癌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测试集(n=58)和独立验证集(n=41)三组
学位
目的:探讨TP53突变对EGFR突变或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的晚期NSCLC病例,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297例,均具有较完整的基因检测信息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基因突变状态及TP53不同突变分类对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同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患者OS的影响。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
学位
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治疗后的疗效反应是决定预后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能更好的评估患者预后,对患者进行精确的疗效评价至关重要。通多维尔(Deauville)评分、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和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肝血池SUVmax的比值(LLR)评价化疗结束时18F-FDG PET/CT图像,探讨三种方法与DLBCL预
学位
目的: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应用靶向治疗较传统化疗能够明显延长此类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EGFR-TKI成为一线治疗最佳推荐。但EGFR基因复合突变和共突变使患者的治疗结局产生巨大差异。本文旨在评估EGFR复合突变和共突变在EGFR-TKI治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
学位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评估宫颈癌病灶大小和周围浸润情况,通过比较CEUS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探讨CEUS在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EUS和MRI检查,根据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进行临床分期,以盆腔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通
学位
目的:探讨DDR基因及SWI/SNF复合物相关基因突变是否可预测恶性实体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评估其作为免疫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共纳入113例病理证实为远处转移或不可行手术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均应用过ICIs治疗且进行了肿瘤相关基因NGS检测(≥150基因),回顾性收集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基因突变情况以及ICIs治疗疗效等相关信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DDR基因、SWI/S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