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与“民间”话语中的雷锋形象——以《人民日报》、互联网相关报道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锋,从1963年被树立为典型至今,已走过了50多个春秋。回顾建国后树立的一系列典型,唯有雷锋始终没有淡出公众的视野,并在官方的号召下一次次掀起被学习的高潮。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雷锋在不同时期被建构成不同的形象,而其中代表官方话语的主流媒体更是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民间对于雷锋的解读也发生了很大变迁,并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和官方话语越来越对立的状态。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互联网上相关雷锋报道为例,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入手,对官方和民间话语中建构的雷锋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新时期的雷锋宣传、两个舆论场的打通提供借鉴。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梳理了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研究方法,指出了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话语分析理论(尤其是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和两个舆论场理论,接着通过对《人民日报》50年来雷锋报道的文本分析,理清了官方话语中不同时期的雷锋形象,分析了官方话语如此建构的原因以及又是如何建构的。第三章,介绍了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理论,接着对不同时期民间话语对雷锋形象的不同解读进行了梳理,特别关照了互联网上雷锋的相关文本,并分析了受众如此解读的原因。第四章,通过总结,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新时期的雷锋宣传以及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将对本国发展的设想与对世界未来发展的思考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国际社会,引导国际舆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为自身的和平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优点,又兼具易碎、杂乱、错误多、权威性差等缺陷。要扬长避短,发挥网络新闻优势,最常见的手段是策划网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内容革新到体制转型,中国新闻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和挑战。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有值得学习的经验,也有发人深省的教训。  
兰卫东小档案兰卫东,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朝阳职工大学工民建专业,先后担任施工员、主管工长、经理助理,现任公司副经理。1998年后担任第九项目部经理参与主持了近百万平方米
利用Pro/E和ADAMS建立装载机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MECH/Pro接口完成模型的导入与整车的虚拟装配,在ADAMS环境下设定不同的STEP函数,完成装载机典型工况的运动仿真。为简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新闻事件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广播、电视界的名
“三农”问题仍旧存在的社会语境中,调查中国当前上网农民的网络信息接纳状况,分析涉农网站的传播效果,理论上有助于探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网络传播模式,实践上有助于改善面向“三
出现“危机”不可怕,关键是化解“危机”。前不久当选2006年度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优秀工作者的中铁十一局四公司副总经理刘西文,在研究和应对“危机”上,有一套独特的见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