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及外源水杨酸缓解玉米镉胁近的FTIR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测定玉米叶片组织中的SOD活性、MDA和ROS含量,并通过采集玉米幼苗组织的红外光谱,并分析玉米幼苗蛋白质、核酸及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变化趋势,探讨镉(Cadmium,Cd)胁迫对玉米幼苗发育的影响及稀土元素镧(Lanthanum)及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玉米幼苗Cd胁迫的缓解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Cd胁迫在48h内可以诱导玉米幼苗SOD活性、MDA含量及ROS含量增加;适当浓度的La及SA具有缓解Cd胁迫的作用,都不同程度降低玉米幼苗ROS及MDA的含量;采用Hoagland培养液水培玉米幼苗48h试验,60mg·L-1La及20mg·L-1SA缓解作用最显著;另外,试验还发现,不同浓度的La的缓解作用在24h内较为显著,24h后ROS及MDA含量显著上升;适宜浓度的SA在48h内依然具有缓解Cd胁迫的能力,但是高浓度的SA可以引起ROS及MDA含量超过Cd对照水平,可能加剧了Cd的胁迫作用。   通过对La及SA缓解玉米幼苗Cd胁迫试验中所有样品的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当Cd胁迫玉米幼苗,蛋白质代谢逐渐降低,蛋白质各二级结构中Turn结构和α-Helix结构的代谢更易受到Cd胁迫的影响发生改变;核酸代谢在Cd胁迫初期增强,但在Cd持续毒性作用下,核酸代谢受到抑制;Cd毒性对脂质代谢具有持续抑制作用。通过施加20mg·L-1~100mg·L-1La缓解Cd胁迫试验,发现在20mg·L-1~60mg·L-1的La作用下,蛋白质代谢呈下降趋势,随La浓度升高,蛋白质各二级结构代谢变化越显著;在20mg·L-1和100mg·L-1La作用下核酸代谢呈波动变化,核酸代谢活动不稳定,但在60mg·L-1La作用下核酸代谢稳定各时刻都趋于正常对照水平:不同浓度La的作用下,脂质代谢在Cd毒性作用下仍然受到抑制,并且脂质代谢趋势近似于Cd对照组。通过施加10mg.L-1~120mg·L-1SA缓解Cd胁迫试验,发现在SA的作用下有新蛋白产生,不同浓度的SA作用下蛋白质代谢较为稳定,都趋于正常对照组;在48h时在10mg·L-1SA作用下,蛋白质含量突然增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代谢都发生一定改变,尤其是α-Helix结构和β-Sheet结构在48h内改变较显著;不同浓度SA施加初期,核酸代谢活动不稳定,且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随着SA浓度的上升,48h时核酸代谢逐渐近似于正常对照;低浓度SA作用下,脂质代谢先降后升,随着SA浓度增加及试验进行,脂质代谢都逐渐恢复正常对照水平。   通过对核酸、脂质与amideⅡ的红外光谱拟合结果比率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La的作用趋势与SA近似,在低浓度的La及SA作用下,核酸与amideⅡ的红外光谱拟合结果比率在短期内也呈波动变化,这表明核酸的代谢都没有恢复正常对照水平,并且48h时的拟合结果表明,此时La及SA的缓解作用都没有减轻Cd对某些蛋白质的代谢途径的影响,而且在低浓度SA的作用下,蛋白质的代谢反而更加受到抑制,含量减少,当La的浓度达到100mg·L-1,SA的浓度达到120mg·L-1时,蛋白质代谢逐渐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随着La和SA浓度的逐渐增加及试验进行,脂质与amideⅡ的红外光谱拟合结果比率逐渐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该变化趋势表明La及SA的缓解作用对脂质代谢及蛋白质的代谢的总体趋势影响差异不明显。   本试验表明,适宜浓度的La和SA都具有缓解Cd胁迫的作用;玉米幼苗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可以检测到植物组织在外界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后内多种大分子物质的代谢规律,在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方面具有潜在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草地快速、无损的动态监测提供可能,本文通过对2013-2014年内蒙古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生物量及其冠层光谱数据分析,通过概念模型和从350nm-1150 nm所有可能两
本研究从新疆艾比湖中分离得到一株中度嗜盐菌Bacillus sp.XJ1-0.5,经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将它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sp.XJ1-05的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防腐剂的使用更加重视和谨慎,纳他霉素(Natamycin)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二十六元多烯大环内酯类真菌抑制剂,作为新型的生物防腐剂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与医药领域中。天然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的市场需求逐渐变大,但目前纳他霉素发酵水平较低,导致成本太高。国内外对提高纳他霉素产量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方面,但目前
LEA(lateembryogenesisabundant)蛋白是在植物发育晚期种子大量积累的一类蛋白质。此外,在受干旱、盐、低温胁迫的植物营养组织中,这种蛋白质也可被诱导表达。因此,LEA蛋白是与
角膜环状皮样瘤(Ring Dermoid of Cornea,RDC,MIM180550)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主要影响患者视力,患者可出现散光、斜视和弱视等,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作为优良的药物载体,多年来脂质体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然而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以及控释效果不理想一直制约着脂质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控释性能,本论文采用一种新型材料——联乙炔聚合类脂体(以下简称聚合类脂体)作为药物载体,以紫杉醇为研究对象,对聚合类脂体的药物缓控释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类脂体通过薄膜水化法与紫外光照射引发的光交联反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得到。粒子的尺寸、形貌及粒径分布通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医疗和畜牧业产生较大影响,开发新模式的抗菌药物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抗菌肽能够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其发生裂解,导致细胞死亡,不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但已知抗菌肽大多数是天然分离的,不仅含量小,成本极高,而且有些天然抗菌肽对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利于抗菌肽在临床和畜牧业的应用。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人工合成抗菌肽、提高其生物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影响作物产量和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铝胁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的生长,从而影响水分及养分吸收,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脱落酸(ABA)是植物重要的内源
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苏氨酸/酪氨酸双重特异性蛋白激酶,位于MAPK级联信号途径的最下游,可以直接作用于下游靶基因,引起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MAPK级联信号途径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干旱、高盐、低温等)以及生物胁迫响应(病虫害)等,因此研究MAPK在逆境胁迫下的功能对植物适应逆境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能够选择性地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细胞基本没有毒性,因此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热点。TRAIL一旦正式投入使用后,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