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原子集群后向共振散射增强机理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远镜不仅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科学工具,也是监测地球轨道、预警飞行器碰撞的守望者。但是大气湍流导致的波前畸变会导致大型地基望远镜的实际分辨率大幅下降,因此世界各大望远镜正竞相发展基于钠导星的自适应光学(AO)技术,以校正大气湍流导致的波前畸变。钠导星作为AO系统的信标源,其亮度是决定AO系统波前探测精度和响应速度的关键因素。尽管当前的钠导星亮度仍然限制着AO系统性能,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下一代AO系统,并对导星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钠导星激光技术的最新进展,从利用钠原子集群自旋极化和钠原子高能级两方面重点探索提高钠导星亮度的方法,并评估钠导星亮度提升潜力。1.提升钠导星亮度,需要深入理解在钠层的特殊环境下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物理机理。本文引入“集群”的概念描述钠原子在态空间和速度空间的运动特性。推导了包含电偶极跃迁、电子磁矩与磁场的耦合、自旋交换碰撞、自发辐射、运动弛豫、光子反冲和速度交换碰撞的Bloch方程。在处理速度交换碰撞的过程中使用了更加符合实际的碰撞函数。根据Bloch方程建立了可以并行计算的数值模型,尤其适合求解钠原子集群在态空间和速度空间的时间演化过程。2.双频再泵浦既是防止下泵浦效应的有效方法,也是维持钠原子自旋极化的重要条件。开展了基于单频连续波激光器在钠池中的共振散射实验,测量了最佳再泵浦频移为1712 MHz,最佳再泵浦比例为14%,说明(3S1/2,F=1)→(3P3/2,F’=2)跃迁是把钠原子从(3S1/2,F=1)态抽运到(3S1/2,F=2)态的高效通道;实验结果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理论预测和星火光学靶场的实地测试数据相吻合,证明基于钠池的实验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分析自旋弛豫速率和泵浦强度对再泵浦效果的影响,合理地解释了不同文献再泵浦效果不一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再泵浦远程测量大气自旋弛豫速率的新方法。3.综合考虑钠原子在态空间和速度空间的分布是优化激光参数的关键。分析了圆偏振光学泵浦动力学过程,演示了拉莫尔进动同步光学泵浦;一方面,提高泵浦强度能有效提高原子极化速度和极化率,另一方面,光子反冲和饱和效应会分别从速度空间和态空间降低较高泵浦强度时钠原子的激发效率,所以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优化激光参数。鉴于钠导星的多普勒展宽为1 GHz,远远大于钠原子的10 MHz自然线宽,功率小于50 W的连续波和长脉冲激光器还不能使多普勒宽度范围内的原子都达到最佳泵浦强度,所以在优化光谱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激光功率仍然能有效提升导星亮度。4.把钠原子激发到比3P3/2更高的能级,有望提高钠原子利用效率和导星亮度。本文详细论证通过3S1/2→3P3/2→3D5/2闭环级联跃迁产生589 nm+819 nm双色钠导星的可行性。使用589 nm+819 nm两台单频激光器开展了级联双共振散射实验:测量了级联共振中心波长和吸收光谱、589 nm和819 nm相对荧光亮度,为双色钠导星对光源的频率稳定性、光谱和泵浦强度的要求提供参考;建立了基于Bloch方程的双色钠导星数值模型,计算了用平均功率为20 W的长脉冲激光器激发的回波光子,计算结果显示:与589 nm钠导星相比,双波长钠导星对589 nm回波光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同时有望在819 nm额外获得40%的近红外回波光子,从而有效提高钠导星亮度;如果激光的平均功率都达到100 W,仅819 nm波长就有望得到8-17×106 ph/s/m2的回波光子,对应7.5-6.5等星。589 nm+819 nm双色钠导星不仅有望提高钠导星亮度,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近红外导星方案。
其他文献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激光器的输出稳定性更加关注,然而光子暗化效应成为制约光纤激光器高功率、高稳定性输出的重要因素。总结国内外对光子暗化效应的研究,虽然涉及表征方法、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等方面,但是对光子暗化的产生机理仍无定论,且抑制方法上各有优劣。因此,本论文围绕高功率光纤中的光子暗化效应,以产生机理为指导,以表征方法为基础,对其抑制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当前,随着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可视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三维人体模型重建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高质量的三维人体模型在军事训练、航空航天、安全监控与影视游戏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非常可观的实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硬件条件的约束限制,以及一些客观因素,三维人体模型重建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误差导致的纹理
常规光电成像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面阵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其自动对焦机制在提升系统成像质量的同时,又使光电探测器被入射激光汇聚照明,成为二次发光点。有相当一部分反射光将按原入射光路返回,产生较强的猫眼效应,导致成像设备极易被激光主动侦察系统发现和定位,从而被施以激光致盲,乃至火力摧毁。目前基于猫眼回波探测技术的激光主动侦察或者侦察/致盲一体化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对光电成像设备的隐蔽性与安全性
高功率光纤激光以其突出优势在工业加工、地球科学和军事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光纤激光系统中,非线性效应与时频特性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非线性效应会对光纤激光时频特性产生显著影响,这限制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在某些特殊场合的应用;另一方面,光纤激光时频特性是光纤中非线性效应的直观表征,具有不同时频特性的光纤激光,其非线性效应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本文以高功率光纤激光受激拉曼散射动力学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未来空间站的长期在轨运营、复杂科学实验的开展将主要依赖航天员来完成。载人飞行成本高、在轨驻留航天员人数有限,实现航天员工作效率提升,充分利用宝贵的在轨时间开展更多有价值的空间任务,对载人航天活动意义重大。为辅助空间站舱内航天员工作、提升航天员工作效率,本文提出了一款智能的舱内航天员跟随辅助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智能地跟随所服务的航天员并与其进行交互,代替或辅助航天员
强流离子束在离子束驱动快点火、温稠密物质产生以及肿瘤治疗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薄膜靶相互作用中强流离子束的产生及其在等离子体中的输运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研究了激光辐射压加速中横向不稳定性的发展过程。当激光作用到调制靶表面时,横向不稳定性迅速激发,质子束密度出现周期性扰动。通过对质子平均面密度的傅里叶分析诊断了横向不稳定性的增长
点阵结构多功能设计是目前飞行器结构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承载/阻尼一体化设计更是航空航天设备结构设计的难题。轻质点阵结构具有高韧性、抗冲击、吸声、电磁波吸收、有效隔热等优异性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航空航天领域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各国研究人员对点阵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点阵结构优化算法与已有结构结合不足、异质三维点阵研究较少、异质点阵优化拓扑优化方法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点阵结构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强、超短的激光脉冲与原子、分子、凝聚态相互作用带来了很多新的物理现象。强场物理的研究为人们探测和调控物质的超快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发展了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和德布罗意-波姆力学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深入地研究了激光场作用下电子在库伦势和周期势中的超快动力学过程,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我们研究了太赫
保结构算法是微分方程数值算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目的是构造数值积分保持连续系统的相应特征。一切真实的、耗散可忽略不计的物理过程都可以表示成Hamilton系统,它在自然界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经典力学中研究的大部分系统都不是保守系统,所以很难将这类系统表示为经典的Hamilton力学形式以及最小作用量变分原理形式或者与此等效的Lagrange力学形式,极大地限制了保结构算法在耗散系统中的应用
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作用下,可以相干地发射处于极紫外到软X射线之间的高次谐波,也可以相干地发射处于毫米亚毫米波段的太赫兹波。同步探测高次谐波与太赫兹光谱(HATS)是研究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结构以及强激光场下电子动力学的新型光学方法。由于太赫兹波与高次谐波在能量以及空间尺度上存在的五个量级的巨大差异,同步探测这两种辐射有助于加深对强场下电子运动过程的理解,实现辐射的原位调控。本文首先回顾了强场下的电子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