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ents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普及,逐渐演变为每个家庭的普通消费商品。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接连不断的交通事故。在我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成为“马路杀手”,导致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虽然我们全社会为了遏制交通事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的成效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除了政府管理上存在不足,社会交通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以及驾驶人员个人驾驶技术偏低等原因外,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我们法律上出现的缺陷和不足。就笔者工作法院的辖区而言,交通肇事案在我院所办理的刑事案件中,约占2/7。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在办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子中,往往会在其定性上出现分歧,其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定性上。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叶某某交通肇事逃逸致被害人金某死亡这一真实案例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归纳出本文的争议焦点是:对叶某某是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还是应该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文的第二部分围绕着案例中的争议焦点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在这部分笔者分别阐述了交通肇事罪及交通肇事罪中的加重情节——逃逸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罪这两个罪名的基本内容,并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间接故意)进行比较,发现这两者之间有严格的法律界限,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将两者混淆,否则不能准确地定罪和量刑。本文中第三部分笔者运用第二部分的法理知识对本案的定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本案中叶某某应该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应该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认为叶某某的行为不符合我国刑法中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内涵而是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本文的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立法建议,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在规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上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也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很难准确的运用,不利于保障人权和维护法律的统一,并提出应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这一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工程为例,针对该项目体量大、单体多、界面复杂、工程进度紧的特点,在深化设计阶段,对钢结构、土建、屋面系统和机电管线进行共同建模。通过建立的建
甘肃省庆阳市是我国苹果最佳适宜栽培区之一,是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目前,该地区苹果的产地贮藏和批发零售过程中品质下降,对其商品价值影响很大。本实验以当地‘富士’苹果为材料,研
2016年5月22日,河南省陕州区局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作者深入受灾地区,对小麦倒伏情况进行了详细
文章通过对从北宋到明代共四卷以香山九老雅集为题材的叙事长卷画进行空间分析,认为中国古代文人雅集中的赏鉴活动相关的园林空间,通过异于日常生活空间的景观组织、空间等级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的纳税变化,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怎样的税负影响?企业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是目前各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施工企
辽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断融合再铸的演进历程;从早期游牧为本的状态逐渐发展到后期农牧并举的形态,是单一部落发展模式向复合社会结构转化的过程。早期游牧、狩猎、采集为
歌剧《曼侬·莱斯科》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根据法国文学作品《曼侬·莱斯戈》历经三年时间创作而成,他自己也参与脚本的创作,作曲家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作品中原有
<正>罗增儒教授在文~[1]中提出了"解题差异论",他认为解题的过程就是消除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差异的过程.消除的方向可以是化已知(条件)为未知(结论),也可以是化未知(
人们对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加大和利用次数的过度频繁,已经对耕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耕地生态安全不容忽视。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是为了改良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同时也
理答,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但是,国内外的理答研究,对高中的语文课堂几无涉及。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将目光聚焦于新课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