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层状材料中的轨道物理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Geim等人对石墨进行机械剥离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后,关于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通过对这些二维层状材料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人们发现维度降低会导致很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如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中的高温铁磁性、电荷密度波、超导电性和可能的自旋液体等,新型二维层状化合物迅速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基础物理研究以及先进器件制造领域的热门材料。在对这些新型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些关联电子材料中展现众多的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以及输运性质的反常;然而,这些反常现象仅仅依赖电荷和自旋自由度很难较好地理论解释。考虑到二维层状的关联电子材料除了电荷和自旋自由度之外,其多带特征显示轨道自由度应该起着重要作用。轨道物理对层状锰氧巨磁阻材料、铁基超导FeSe的性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迄今为止,轨道物理对二维层状材料的物性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因此,在这些新型层状材料的研究中引入轨道的作用以理解发现的诸多反常现象很有必要。本论文以三种层状化合物1T-TaSe2、Cr2Si2Te6以及ThNF/ThNCl为对象,系统研究了轨道关联和轨道序对过渡金属硫化物1T-TaSe2的电子结构、电子掺杂的二维本征磁性材料Cr2Si2Te6的影响、以及氮卤族层状化合物ThNF/ThNCl中的层间相互作用特性。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绪论,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是对二维层状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中的电荷密度波、超导以及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电荷、轨道、自旋如何影响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物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介绍了磁性层状材料的相关研究和维度是如何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相关研究。第二章是对本论文所采用的第一性计算原理和数值方法做一个介绍。第三章介绍了我们对层状材料1T-TaSe2中轨道序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块体1T-TaSe2在发生电荷密度波相变(Charge Density Wave,CDW)时伴随着轨道序(Orbital Density Wave,ODW)的出现。正是轨道序的出现,才使得1T-TaSe2呈现出一维金属的特征,而且块体1T-TaSe2的CDW相是一个顺磁金属相。之后我们研究了单层1T-TaSe2的低温CDW相的电子性质,结果显示单层1T-TaSe2的CDW依然伴随着轨道序的特征。但是单层的1T-TaSe2是铁磁绝缘体,其磁矩在空间上也呈现周期性分布的现象。我们认为单层1T-TaSe2中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轨道密度波(Orbital Density Wave,ODW)以及自旋密度波(Spin Density Wave,CDW)共存。在第四章我们研究了电子掺杂对Cr2Si2Te6磁学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通过电子掺杂,Cr2Si2Te6费米能级轨道占据情况发生了改变,轨道占据情况的改变不仅使得Cr2Si2Te6的易磁化轴发生改变,而且使Cr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弱的超交换作用变为强的双交换作用,提高了 Cr2Si2Te6的居里温度,揭示了轨道物理的重要性。第五章我们研究了 ThNF和ThNCl中异常于ZrNCl的层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通过对剥离能、层间相互作用能、以及哈密顿布居分布(Crystal Orbital Hamilton Population)的计算,我们发现ThNF和ThNCl虽然在晶体结构上呈现出层状的结构,但是层间的原子间化学键相互作用仍然很强,迥异于ZrNCl等范德瓦斯材料。这就揭示了实验上发现的ZrNCl等容易插层掺杂、而ThNF和ThNCl无法进行插层的深层次原因。在最后,我们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列举了我们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其他文献
太阳的极紫外光谱揭示了太阳大气中丰富的物理过程,包括耀斑、喷流、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活动,以及活动区、冕洞等大尺度结构的发展演化。光谱中蕴含的多普勒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太阳等离子体的视向运动速度,从而探索太阳大气中各种复杂的物质运动模式。因此,研究太阳的极紫外光谱对于理解太阳大气的动力学演化,乃至推动空间天气预报和恒星活动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上的极紫外变化实验仪(EVE)
学位
信息和能源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支柱,低维材料在这两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领域,为了设计高性能、低能耗的自旋电子学器件,二维磁性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在能源领域,光电催化、光伏与锂电(钠电)技术被认为是应对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开发高性能的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是这些技术的重点。以往的材料开发通常采用试错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实验资源。如今,得益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发展,材料科学工作者可以快速、
学位
板块构造理论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最伟大的理论,大陆俯冲带丰富了板块构造理论,开创了地质学研究的新时代。在大陆深俯冲变质过程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高压麻粒岩相条件下的演化、微量元素在其矿物中的配分以及熔流体活动对于理解大陆深俯冲地球动力学机制、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再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柴北缘造山带经历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深俯冲的完整过程以及广泛的部分熔融作用。本文选取该造山带绿梁山地区的变基性岩
学位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晶体管的特征尺寸大幅度减小,摩尔定律似乎越来越难以维持,因此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急切地寻找尺寸更小和能耗更低的存储技术来取代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而利用铁电材料的铁电特性来降低MOSFET的亚阈值摆幅(SS)似乎可以用来解决上述问题,虽然一部分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但如何在铁电MOSFET中实现超低的SS调控仍不明确,同时铁电材料的极化翻转动力学如何
学位
超快激光技术在科研、工业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超快光纤激光器的成本低、易维护,随着脉冲演化与锁模机制的发展,逐渐在超快激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其中,基于非线性放大环镜锁模的9字型(Figure-9)光纤激光器具有可自启动、噪声低、稳定性高的优势,提升Figure-9光纤激光器的性能指标对于超快光纤光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多种不同的脉冲演化机制的Figure-9超快光纤
学位
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位于欧洲的质子-质子加速器,为了充分发挥其在粒子质量起源、暗物质、超对称物理等领域的应用,LHC计划提升亮度,升级为高亮度LHC(High Luminosity LHC,HL-LHC),升级后整体积分亮度预期为LHC的十倍。超环面仪器(A Toroidal LHC ApparatuS,ATLAS)为LHC上重要的粒子探测谱仪之一
学位
光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发光不仅使光学获得长足的发展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助力。近年来,稀土发光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也带动了发光与农业、牧业、医学、军事等交叉学科的发展。由于稀土在发光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研究了稀土掺杂硅/铝基氧化物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发光波长位置和长余辉性能,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本论文具体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稀土发光研究历史做了
学位
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是地球科学领域在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其中俯冲板片的形态和演化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俯冲板片自洋中脊处形成,在向两侧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并在海沟处下沉进入地幔。俯冲板片的温度结构在俯冲过程中对俯冲带地震的发生以及地表岛弧火山活动的形成与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俯冲板片热结构的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前人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俯冲板片热结构的基本控制框架并
学位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事实,其带来的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已有研究指出,北半球区域内最大增暖速率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尤其在30°N附近,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增强,对流层中低层大气水汽含量增加,相对湿度下降。东亚30°N纬度带(25°N~35°N,90°E~132.5°E)是典型的热带-温带气候的过渡带,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度差异显著,既有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又有长江中下游丘
学位
热层和外逸层区域是大气-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点区域,其中共振荧光激光雷达是探测热层和外逸层大气动力学参数的重要手段。在热层和外逸层中性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氦原子、电离态氦和亚稳态氦,因此可以将热层中亚稳态氦原子作为示踪物,发展氦共振荧光激光雷达来实现200~1000km高度范围内氦密度的测量。本文介绍了氦共振荧光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连续激光束的收发分置氦激光雷达系统,并对系统的探测性能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