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倍性典型籼粳稻杂种F代不育性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倍体典型籼粳稻亚种间杂种F1(以下简称为“二倍体杂种”)具有明显的生物学优势,但杂种F1的育性都普遍偏低,严重影响其产量的发挥,从而难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为了克服二倍体杂种不育性,提高结实率,有人提出将二倍体水稻加倍成同源四倍体以组配四倍体典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以下简称为“四倍体杂种”)。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四倍体杂种育性比相应的二倍体杂种的有明显提高,具有利用的潜力,但结实率仍然难以达到正常的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实率是水稻生殖过程的表达产物,包括花粉育性、胚囊育性、受精、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以及环境因素等都直接影响结实率。本研究侧重通过二倍体杂种和相对应四倍体杂种胚囊发育及育性、受精、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首先解决二倍体杂种有关胚囊败育长期存在的一些疑问,包括杂种败育胚囊的结构特点、类型、频率、发生机理和受精特点等;然后,结合研究杂种F1花粉育性和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结实率表现等,以进一步弄清引起杂种育性降低的生殖原因及不同倍性杂种F1的异同,为克服杂种不育性和可能利用四倍体杂种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成熟胚囊的结构与育性。利用本室建立的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hole-mountstainclearing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y,简称WCLSM,下同)对35份二倍体杂种及24份对应的四倍体杂种的成熟胚囊进行观察表明,两个倍性的杂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败育,败育类型包括:胚囊退化、卵器退化、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位置和数目异常、异常小胚囊(胚囊体积不到正常大小的1/3)等5种类型。在二倍体杂种中首次发现存在大量的胚囊未正常膨大(即大小约为正常胚囊的一半至3/4)的异常类型。不同倍性杂种间、同一倍性内的杂种间、不同季节间败育胚囊各种类型的频率都存在差异。就倍性而言,二倍体杂种败育胚囊的频率明显高于四倍体杂种的,前者败育胚囊的频率高达48.55%(杂种平均),后者则为31.92%(平均);二倍体杂种败育胚囊以胚囊退化(平均为15.20%)和胚囊未正常膨大(平均为13.21%)为主,四倍体杂种以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平均为13.34%)、胚囊退化(平均为6.16%)及卵器退化(平均为5.28%)为主。就同一倍性内不同杂种间而言,败育胚囊的频率高低主要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其中二倍体杂种以广陆矮-4号-2x为父本的组合,败育胚囊的频率最高(58.35%),其次以PDER-2B-2x为父本的组合(50.81%),以南海早银占-2x为父本的组合,败育胚囊的频率较低(40.72%);以饶平扫帚-2x为父本的组合,败育胚囊的频率也较低(43.38%),四倍体杂种以细川-4x为父本的组合败育胚囊频率较高(44.77%),以大叶白-4x为父本的败育胚囊较低(20.33%)。就季节而言,二倍体杂种与四倍体杂种的败育胚囊的频率均是晚季高于早季,不同组合间败育胚囊的频率也受季节的影响,说明胚囊败育除遗传因素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以上发现的各种败育胚囊要么缺乏卵细胞,要么极核异常,所以从理论上讲,这些胚囊都难以正常受精,引起不孕。所以本研究将这些胚囊都归为不育胚囊,以相应的正常胚囊作为可育胚囊,计算胚囊的育性。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四倍体杂种的胚囊育性普遍高于二倍体杂种的,其中四倍体杂种平均胚囊育性为68.08%,育性最高的达88.44%;二倍体杂种平均胚囊育性为51.45%,最高的育性只有74.01%。说明杂种倍性提高有利改善胚囊育性。 (2)胚囊发育的特点。利用WCLSM分别对二倍体杂种(台中65-2x×广陆矮-4号-2x)与对应的四倍体杂种(台中65-4x×广陆矮-4号-4x)的胚囊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二倍体杂种与四倍体杂种胚囊发育过程与正常二倍体水稻的一致,属蓼型。二倍体杂种胚囊发育过程中存在比四倍体杂种明显高频率的异常发育。两个倍性杂种胚囊的异常发育均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但主要是发生在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各个时期,包括功能大孢子时期、单核胚囊发育期和八核胚囊发育期等。在功能大孢子时期和单核胚囊发育期等早期发生异常的,最后将导致胚囊退化;八核胚囊发育期异常主要产生卵器退化、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位置和数目异常等。由于两个倍性的杂种中“胚囊退化”频率都相对较高,所以早期的胚囊发育异常对胚囊育性的影响是重要的,而二倍体杂种中还存在高频率的胚囊未正常膨大,说明后期的胚囊发育异常对二倍体杂种的育性也很重要。 (3)双受精、胚胎发生及胚乳发育。通过WCLSM对二倍体杂种(台中65-2x×广陆矮-4号-2x)与对应的四倍体杂种(台中65-4x×广陆矮-4号-4x)观察,二倍体杂种和四倍体杂种受精的基本过程与正常二倍体水稻的相似,但两个不同倍性杂种都存在多种的异常类型,主要包括2类:第一类是上面提到的各种败育胚囊,它们无法正常受精;第二类是胚囊结构正常未能受精、单受精和受精停滞等。这些异常都将导致种子不实。进一步比较2个倍性杂种的差异,发现二倍体杂种胚囊第二类的异常明显低于四倍体杂种的,说明二倍体杂种胚囊只要结构正常和花粉量充足基本上都能正常受精。 二倍体杂种与四倍体杂种的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过程与二倍体亲本的相似,但杂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包括无胚但胚乳正常、无胚伴随胚乳异常、胚和胚乳都缺乏等。二倍体杂种无胚、胚乳异常频率较高,四倍体杂种胚异常、胚乳异常频率较高。 (4)花粉育性与结实率:对35份二倍体杂种及30份对应的四倍体杂种的花粉育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四倍体杂种相比,二倍体杂种的裂药性和花粉育性都较差,自然条件下开花后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粒数也较少。二倍体杂种的裂药性、花粉育性和柱头上萌发花粉粒数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其中以PDER-2B-2x作父本所组配的杂种最为明显,其裂药性和成熟花粉育性都很低、柱头上萌发的花粉粒数也很少,严重影响结实率。四倍体杂种的裂药性相对较好,多数杂种花粉育性正常、柱头上萌发的花粉粒数多,基本上对结实率不产生影响。说明倍性增加后,杂种的花粉育性、柱头上萌发的花粉粒数都有改善,有利提高正常受精的比率。 综合认为,二倍体典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结实率低的主要生殖原因是胚囊严重败育,导致相当一部分胚囊无法正常受精发育成胚和胚乳,使小穗不孕;此外,杂种花粉育性低和裂药性差引起落在柱头上花粉量少,使一部分正常的胚囊也无法获得花粉进行受精,使小穗不孕加重。四倍体典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胚囊育性明显较相应的二倍体杂种的高,此外,四倍体杂种的花粉育性也较二倍体杂种高,裂药性也基本正常,花粉对受精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也是四倍体杂种结实率比相应二倍体杂种高的原因。引起四倍体杂种结实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杂种存在部分的败育胚囊。由此认为要利用四倍体籼粳杂种优势主要是考虑提高胚囊育性,但利用二倍体籼粳杂种优势则较为复杂,除考虑胚囊的育性外,还同时需要考虑提高花粉的育性。
其他文献
盐胁迫严重制约着粮食的产量,筛选耐盐新基因培育耐盐新品种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青麦6号盐胁迫转录组数据,筛选到4个耐盐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序列多态性分析,挖掘到3个与小麦耐盐相关的SNP位点。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青麦6号盐胁迫转录组数据,共有6522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其中,位于3B染色体上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为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的主要因素,挖掘抗旱相关基因对小麦抗旱分子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已获得的青麦6号转录组数据,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干旱胁迫下与渗透调节相关的3个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序列结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通过亚细胞
学位
干旱和盐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严重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醛糖还原酶属于醛酮还原酶超家族成员之一,能够催化醛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醇发挥解毒作用,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在动物疾病方面如糖尿病中研究比较深入,在植物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E28作为材料,克隆了玉米醛糖还原酶基因ZmAR1,并在原核和真核水平对ZmAR1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采用q
学位
试验于2018年度在山东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实验基地进行盆栽试验。选取长蔓易徒长型品种济薯26和短蔓耐肥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0(N0)、200mgkg-1(N1)和400mgkg-1(N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耐氮性品种生长前期根系分化形成块根的氮素调控效应及其机制,可为研究甘薯徒长机理及减氮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与N0相比,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济薯2
学位
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东临沂九个植烟县展开,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NC102。采用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以临沂市147个植烟乡镇的4890份土壤样品及对应取样点的烟叶样品(C3F)为研究对象,盆栽试验按土壤pH值的不同共设置6个处理。采用田间调查取样、样品室内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临沂烟区烟叶质量特征、土壤pH值分布特征、土壤pH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
学位
试验于2017-2018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实验站进行,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试验田为砂壤土、地力均匀。系统研究了黑曲霉菌生物肥对花生植株生长、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土壤环境特性、产量、籽仁品质和肥料效益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黑曲霉菌生物肥对花生植株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在减施复合肥10%、加施黑曲霉菌生物肥(T4、T5处理)的条件下,花生主茎高、侧茎长、分枝数、主茎叶数、侧茎
学位
为明确各肥料种类及其相互配合追施提高花生产量的效应,确定适宜的追施肥料种类和配施,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以尿素、硝酸钙和硼砂为供试材料,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在花针期设置9个处理,研究了氮、硼、钙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1.追肥种类对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主侧枝节数,分枝数,
学位
明确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高产栽培适宜的追肥时期和次数,探究出适用于花生生产的高效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试验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以不灌水不追肥为对照,在花生生育期间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7种追肥方式,分别为:花针期追施1次肥,结荚期追施1次肥,饱果期追施1次肥,花针期和结荚期分别追施1次肥,花针期和饱果期分别追施1次肥,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追施1次肥,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追施1次肥。系统研
学位
本试验于2016年10月到2018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方法。大田试验设置:设2个水分处理,I1(常规灌水:拔节期60mm、开花期60mm),I2(减量灌水:拔节期42mm、开花期42mm);4个施肥处理:F1(常规施肥:尿素17kg/667m2,过磷酸钙67kg/667m2,硫酸钾16kg/667m2),F2(尿素12kg/667m2,过磷酸钙47kg/667m
学位
本试验于2017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地进行,选用泽玉501、泽玉8911、翔玉211、翔玉198和天和2号五个不同的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的品种,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60000株/hm2、70000株/hm2、80000株/hm2,以种植密度为主区,以品种为副区,裂区设计。旨在探索在不同密度下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等因素与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的相关性以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