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吸收器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造材料,特点是可以通过改变其周期结构参数和几何形状得到任意取值的电磁参数。它克服了天然材料笨重的缺点,提高了在频率选择性吸收方面的灵活性,是人们设计频率选择性吸收器的首选材料。传统的超材料宽带吸收器一般都是利用多个频率相近的窄带吸收金属谐振器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宽带吸收效果的,这种方式有两个主要的缺点:首先,一旦超材料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参数固定后,其吸收性能基本已经固定,缺少一定的动态可调谐能力,在灵活性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其次,性能良好的宽带吸收器往往需要设计比较复杂的顶层金属的几何形状,或需要设计多层结构或使用分形谐振器等,不易于实际应用的加工制造。本文针对传统宽带吸收器的这两个不足,提出了两种新型的超材料宽带吸收器。1、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材料的吸收强度和带宽可调谐的太赫兹宽带吸收器。利用二氧化钒金属态和非金属态对温度的敏感性,实现了在1.436-3.448 THz的频率范围内对入射波的吸收强度和带宽动态可调谐。全波模拟显示,当二氧化钒为金属态时,在工作频带内吸收率均超过90%。通过改变温度值,随着二氧化钒电导率的增加,吸收共振峰明显增强,吸收峰数量明显增加,吸收强度在中心频率为2.442THz处从仅有7%一直增加到超过90%。该吸收器对极化角不敏感,并且在宽入射角的范围内其吸收性能依然表现良好。2、设计了一种基于掺杂硅材料实现的超宽带太赫兹吸收器。其结构由正方形硅环和硅衬底组成,克服了传统的超材料宽带吸收器需要设计复杂的金属图案和多层结构的缺点。全波模拟显示,所设计的吸收器在0.7-5.7 THz的频率之间存在四个吸收共振峰,峰值吸收率均超过97%。吸收器独特的结构使吸收不依赖于极化角,在小入射角的情况下吸收性能保持恒定,在较宽的入射角范围内仍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其他文献
期刊
近红外激光器在工业加工、生物医学、光学通信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稀土离子掺杂的固体激光器,因为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众多优点,获得了大范围的关注和研究。截至目前,常见的用于产生近红外激光的稀土离子有Nd3+、Yb3+、Er3+、Tm3+、Ho3+。然而,除了这些稀土离子,还有曾被广泛用于可见光激光研究的Pr3+,它的亚稳态能级~1D2有极为丰富的近红外跃迁,也同样适合用作近红外激光的研究
学位
静电纺丝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操作易行且具有良好的调控性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其中最具创造性和多功能性的一项应用,柔性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设备上。由于其具有纤维的柔韧性、所需产物的功能性以及高度灵活性,使得其可以满足多样的复杂场景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十年,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兴起,柔性传感器更多的被赋予了智能的特性。为了实现柔性传感器的智能
学位
期刊
期刊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工业生产环境,而是逐渐从封闭作业中解放出来与人共融并协同作业,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与开放。在机器人结构组成中,关节是重要的组成部件。传统机器人关节缺乏缓冲储能等功能,容易与周围的物体及人发生碰撞,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为了解决非结构环境下人机协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将机器人关节变得柔顺且具有变刚度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变刚度执
学位
革兰氏阴性病菌是主要的环境致病菌,每年有大量的致病菌由于粪便弃置、污水灌溉等渠道进入土壤和水环境中,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革兰氏阴性病菌的胞外膜结构对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病菌胞外膜的电性与疏水性对于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并解释了水化学条件引起的化学反应对于细菌电性和疏水性的影响,以及对细菌移动性的影响。但水化学条件刺激会引发细菌细胞发生哪些生理反应,这
学位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可以在分子或原子水平对混合体系中的各组分进行单独检测,获取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动力学过程的各种微观信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难溶有机物,基于表面活性剂增溶的消除方法因效果显著而备受关注。在多环芳烃的共增溶方
学位
期刊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线上教学如火如荼展开。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微课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力量,为线上教学提供便利。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微课也被较广泛采用,同时对外汉语微课教学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事物,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就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该比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这些优秀微课作品是由业内资深专家评选产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通过对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