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反转新闻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形成重大公共事件的现象频发。受众态度是反转新闻舆论走势中的重要表征,因此本文选择“受众态度”作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态度ABC理论,将反转新闻中受众的态度细分为认知(Cognition)、情绪(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三个要素,选取新浪微博平台中10个反转新闻典型案例,运用内容分析、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来探究态度三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反转新闻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形成重大公共事件的现象频发。受众态度是反转新闻舆论走势中的重要表征,因此本文选择“受众态度”作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态度ABC理论,将反转新闻中受众的态度细分为认知(Cognition)、情绪(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三个要素,选取新浪微博平台中10个反转新闻典型案例,运用内容分析、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来探究态度三要素的生成、变化、特征以及三要素之间的关联。受众的认知由社会建构和媒介建构组成,认知图式、刻板印象、行为归因等因素对受众的社会认知产生影响,新闻来源、文本形式、深层议题、用词色彩建构着受众的媒介认知。反转新闻前后阶段,受众对新闻当事人、新闻真相、拟态环境都出现了认知变化,由此产生认知失调,失调的程度和表现具有个体差异性。受众的情绪由多种因素刺激生成,包括各种社会矛盾、失实的新闻信息、心理基础和认知图式。根据NLPIR对微博评论区的情感测量数据显示,爆料阶段的消极负面情绪占比极高,反转阶段由于受众认知不同会产生二元对立情绪。受众在反转新闻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分别是情绪具有惯性、愤怒情绪维持高强度、负面情绪引爆点低、真相呈现方式和速度影响受众情绪消退的速度。受众的行为倾向会受到认知与情绪的影响,笔者根据深度访谈对态度ABC理论进行了深化拓展。受众在爆料阶段呈现出网络出征的行为倾向,反转阶段呈现出多元行为倾向,主要包括网络围观、争辩和反思。在反转新闻整个进程中,群体极化趋势明显,网络软暴力贯穿整个事件,受众由于媒介素养低表现出缺乏思考判断的特征。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笔者为预防反转新闻频发以及舆论治理策略提出包括受众、媒体、平台和政府四个层面的建议。受众应该克服固化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体要坚守职业素养,给受众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平台需加强监管力度,给受众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政府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积极回应新闻受众的关切。
其他文献
德育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点。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科学利用其中的资源创设德育情境,选择德育方法,抓住育人时机,课内外相结合,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研究选择《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重点论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策略的应用,以供参考。
<正>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所在,为我们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古诗词是厚植家国情怀最好的素材,因为它们是诗人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时代发展所创作的,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因此,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能够满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要求,又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的传播。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加强学生家国情怀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推动学生爱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促使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资源,而如何对人这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调动员工积极能动性以推动企业发展,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任务。而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但有些中小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发展资金、职业发展空间、管理制度等方面缺乏员工满
<正>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历史上又称为地契,是买卖土地双方所订立的契约。早在宋代,土地证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名叫“地符”。“地符”的颁发,是代表国家管理土地和进行权属认定的重要措施,是中国最早的土地证。到明代,土地证已经正式成为一种法律保障形式,但种类较多,名称各异。直至清朝、土地证依然还没有统一的称谓,分别叫粮单、印照、田号等。土地证是土地拥有者的
农村土地问题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优势加快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将为我们提供充足的信心,只有把握住了历史,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把农村农民问题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动力,教育是给学生点亮未来道路的灯,给予学生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教育有效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还是重要的应用工具,是读懂其他科目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随着高中学生基本素质的日益凸显,在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就应立足于基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基础素质的提高。通过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更多地读书和积累,有针对性指导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通过培养学生自己的民族意志,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家国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中华民族历史使命感和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正>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从书本上习得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分数,而是促进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现行的小学《语文》中,蕴含着许多“家国情怀”的篇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本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发掘主人公身上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自觉模仿并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基于此,笔者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