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外融资简单的讲就是不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融资行为,“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而非全部三大报表。另外中外学者对其有更为全面精确的定义。表外融资的经济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但却可能表现为租赁、销售、资产证券化等形式。由于其实质与表象不完全一致,而会计准则往往无法对其准确认定和计量,使其成为一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部分企业更出现了以表外融资为目的的会计驱动交易,这无疑降低了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掩盖了潜在的风险。
表外融资现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然事件爆发则集中体现了其潜在的风险,近期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对我国来说,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时开展深入研究,逐步根据可靠的计量手段将其表内化处理,暂时无法认定的也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等手段从全方位对其规范监督。
以往我国对这一问题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只散见于租赁、金融工具、合并会计报表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且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本文的目的就是以会计基本理论为框架,并结合金融、法律的相关知识,对我国的表外融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其中,与表外融资相关的三个主要会计问题:资产的确认问题、资产转移的终止确认问题及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的分析将贯穿全文。另外,由于表外融资形式较多,无法面面俱到,本文将重点研究长期租赁和资产证券化中的表外融资问题,因为前者是传统的方式,后者在我国处于试点阶段,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是规范研究的文章,具体采用了举例子、列图表、作比较、下定义、做统计等研究工具。研究思路是:先从概念入手,深入到相关的理论分析,为实证研究做好准备;接着具体分析我国与表外融资相关的租赁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反思,实证研究部分依靠量化的统计数据和最新的案例分析作支持;最后是针对性建议和对策。本文的主体部分有四章:
第二章,对表外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做好准备。首先阐述了表外融资的定义及主要表现形式;接着结合相关财务会计理论,对表外融资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表外融资的三个主要会计问题,以及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选择次序问题;最后从主客观的角度分析形成的动因。
第三章,对表外融资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包括当前的现状、发展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对表外处理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证明了我国企业中也存在着表外融资的倾向。另外,及时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对表外融资的影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第四章,国内外的经验和总结。包括借鉴美国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安然事件之后的应对和改进措施;然后结合中国联通利用CDMA租赁案例、浦发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案例,及时总结我国的经验。
第五章,建议部分。包括改进现行会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内外部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联系实践,有最新的案例和统计数据对理论分析作支持,无疑更有说服力;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以往的文献中不多见;建议和对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当然,笔者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上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支持数据不充分等问题。另外文章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也有待进一步论证,所有问题有待笔者在提高理论水平和搜集足够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