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至后现代性中的理性变化与文艺呈现--鲍曼现代性理论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普遍认为,现代性的内核为理性与确定性,从止匕角度来看,后现代性的最大特征即为非理性与不确定性。在齐格蒙特·鲍曼看来,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理性经历了一个由霸权到退场的过程,身处其中的文化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此,以感性为质的文学艺术必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即是对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流变过程中,理性地位变化而一定程度上引发的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不同呈现进行考察。
  第一章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本身进行界定和分析。首先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现代性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将社会层面的现代性与审美层面的现代性进行区分;其次,分析鲍曼的现代性观点。他认为,现代性是建立起真理、知识、理智以及合理性等代表着秩序和确定性的事物的至高地位的规划,是一份通向理性和确定性的企划案,它的本质即为理性与确定性;最后分析鲍曼的后现代性观点。后现代性的特征,就是对于理性的反动,是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它带来宽容性和多样性,也带来危险和恐惧。人们深感自己的生存没有保障,于是便产生了接连不断的焦虑,而焦虑恰恰是后现代环境中,人们最为典型的一种生存状态。
  第二章对现代性中理性逐步走向霸权地位的过程进行研究。由于充满危险性和复杂性的现代社会的到来,为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而产生了一种“权力-知识”共生的社会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使得知识分子的地位极大提升,成为了社会中的立法者,立法的知识分子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秩序,将理性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使精英文化成为现代社会唯一合理而规范的高等的文化。这种精英文化打压一切与自身不符的文化形式,尤其是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在此阶段,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姿态实质性地建立起来,精英文化实现了对大众文化的取缔和压制。
  第三章分析现代性的理性霸权活动带来的最大副作用——矛盾性。如果说理性和确定性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那么矛盾性就是现代性的“弃物”,它与确定性相伴相生。现代性的矛盾性的凝缩便是“异乡人”,这一角色的作用十分巨大。对现代性的理性霸权活动产生质疑的“异乡人”,一方面带着对现代性行动的怀疑而试图探索一条新路,却因确定性之外的太多不确定性而渴望回归与同化。但同化困难甚至遭拒,进而引发了人的异化,鲍曼认为这种体验最为深刻地体现在了卡夫卡的作品中。充满不安、荒诞以及焦虑的异化精神,成为了贯穿以卡夫卡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除文学外,作为最具感性的艺术,其自身便是现代矛盾性的代表,它一方面诞生于现代理性的土壤,一方面又是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
  第四章对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来临,理性的逐步退场,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权威变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文化与文艺的变化作出阐述。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知识分子的权威地位衰落,中产阶级群体出现并迅速发展,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对立逐渐消解。文艺作品在市场的作用下成为“文艺商品”,精英文化失去了它高高在上的地位,大众文化反过来侵占了精英文化的应有地位,后现代艺术成为一种由市场主导的感性凸显而理性不足的大众艺术。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经历了一个理性退场的过程,文艺似乎在不断走向庸俗,一种世俗导向占据主要地位的大众文化,日益侵占具有真正审美价值的高雅文化的应有位置。若文化艺术作品被市场所掌控,文艺应怎样坚守自己的本质,并发挥自己对于社会和个体精神的积极作用,。将成为需要长久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应用题的教学心理研究的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够,大多脱离教学情境等缺陷,研究人员力图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验,以期进一步揭示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本质和规律,探索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数学应用题的解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也比较困难的问题.该研究在常规课堂教学情景中,把思维策略训练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起来,对86名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解题思维策略训练.
学位
本文立足于对博学宏词科与文学关系的探讨,以南宋初期骈文大家洪适的《盘洲文集》作为具体对象,从洪适的词科之路、词科文体的写作、洪适的骈文特点以及词科士人的诗、词特点四个方面,揭示南宋初期的词科对文学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梳理洪适从备考博学宏词科考试到中选的历程。首先从家庭背景的介绍、社会制度、个人因素三方面剖析了其与洪遵、洪迈三兄弟备考词科之原因;其次介绍了南宋博学宏词科考试制度、应考要
学位
公益广告为社会所需要,它既有利于公众利益,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已成为了解一个国家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等的重要窗口,因此对其研究意义重大。另外,公益广告是引导公众实施某种公益行为,可视为一种指令行为。中韩公益广告中,社会公德类公益广告所占的比重最高,其主题内容上最贴近个人和公众,且与公众正确的行为规范有着很深的关联,可以说,此类公益广告对公众提出的某种要求,具有强烈的指令意义。指令类言语行为要指示人
学位
介词历来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点,其句法功能主要是介引功能,可介引时间、处所等语义成分。本文将重点研究介词“在”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民族语言中引进空间、时间词的使用情况,深入探讨这些语言现象的成因。  首先,从历时角度考察古代汉语中“在”的语法化历程。本文主要深入研究了“在"虚化过程中四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时期。先秦时期动词“在”占有绝对优势,其介词用法极少,正处于
学位
克尔凯郭尔认为在每一个被称为经典的艺术作品里,都有一种深刻的和谐在其中回响,而这种和谐正是经典作品所具有的和谐品质,这种和谐品质指的是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具备这样一种特征:形式与内容两种力量的绝对和谐,这既包含非凡的题材经由适宜的形式而变得明晰,也包括恰当的表达媒介对题材本身性质的准确洞察和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一种超越了偶然性的幸运的遇合,使本属于一体的两种因素得以成为一体。他对莫扎特的《唐璜》极
学位
王德威是目前北美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他的研究涉及文学批评、华文文学、文学史书写等多个方向,而中国文学现代性是他关切的一个重点问题,且在大陆学界引起了众多关注和反响。  王德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可用“探源掘流”来概括,其中贯穿着反思现代性的后现代视野。一方面他致力于发掘被五四主流叙事话语所压抑的晚清现代性,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源头推进至晚清时期。他以晚清狎邪等四大类小说为考察对
学位
皮埃尔·布尔迪厄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社会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他的文学场、文化资本、象征资本等概念对文化艺术的阐释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围绕他的“习性”概念展开,以“差异、区分与解放”的思维逻辑,对布尔迪厄的“习性”理论展开研究。在以“习性”为统一的理论视野之下,揭示“差异”如何在“习性”的作用下被赋予“区分”,进而反思与解放“习性”。论文主体包括四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具体
学位
《创造101》的粉丝消费实践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了当下中国粉丝消费的新表征。  第一,从消费的性质上讲,粉丝的消费是推动偶像诞生和节目进行的动力;第二,从消费的方式上看,粉丝之间为替偶像争夺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性消费愈演愈烈;第三,从消费的场景上看,粉丝的消费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  粉丝消费的上述表征内里有其文化逻辑与商业逻辑。  第一,粉丝生产性消费的文化逻辑,是其通过行使人造偶像的权力实现对现实与欲望
学位
詹姆斯·伍德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主要在报纸和期刊发表批评文章,其批评涉猎众多经典作品和当代作品。由于伍德的身份和面向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其文学批评总体上呈现出审美化和大众化的特征,在批评写作目标上致力于与大众读者审美品味的契合,同时在学术的边缘进行新的批评方式的尝试。  詹姆斯·伍德的文学观和所接受的文学批评的影响,是其个人文学批评观形成的背景。伍德认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从
学位
生活虽然支离破碎,却可以通过游戏来修补它。电子游戏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媒介之一,便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介入。事实上,玩家通过游玩电子游戏而形成的游戏经验,既是对混沌失控的日常生活体验的一种疗愈,同时也应视作是一种抵抗。电子游戏通过“明确目标与可行手段”的运作机制,“安全与冒险”的情绪反馈,以及集成的审美体验,塑造了一个个人努力与成长反馈得以平衡的世界。这一体验让玩家得以重新审视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