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回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vent_chri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上少数族群文学评论在文化多元主义的环境下呈现强烈的发展势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批评也是方兴未艾,呈现崛起的势头。在八十年代,随着全球化经济、讯息、文化接踵而来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的认同危机也慢慢开始显现,处于各民族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作家就凭借他们特殊的敏感感觉到了身份认同的困惑,并开始了漫长的身份认同之路。张承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同时他鲜明的个性以及经历都使他成为一个身份认同问题上的典型形象。研究他的身份认同与其对本民族文化历史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引言主要对社会大背景、张承志的研究概况以及论文中提到的几个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概括。第一部分在对张承志人生经历及其主要作品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张承志到目前为止的身份走向的阶段,拟定为三个阶段:汉文化的裹挟,草原文化的养育以及回族文化的回归。在张承志出生到高中毕业之前,他完全是受到汉文化的熏陶,没有寻求自我身份的意识;而大草原的知青生活,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开始了他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道路;之后,又机缘巧合的接触了哲合忍耶的教众,他体内的回族血液终于觉醒,用文字开启了他的回归之路。第二部分更深一层,对张承志文化身份认同的原因进行探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同是人内在的心理要求,结合张承志的特殊经历,指出张承志进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必然的;其次,立足张承志的文本,结合中国文坛的大背景,分析了张承志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性格是他寻求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内在要求;此外,血缘的牵绊同样是他寻求认同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在梳理清楚张承志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同时,将眼光放到了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从文本内容和文本特征两个方面,解析张承志作为一个有良知血性的作家是如何在作品中重建自我民族的文化记忆,怎样建构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的。文本内容方面,张承志摒弃了传统的描述风俗习惯等外在的民族文化建构方式,转而内向到精神层面,用文字塑造了倔强的民族精神、孤独的民族灵魂、以及对困难的坚守和对信仰的坚持。另外,文本特征方面,笔者从独特意象的应用、宗教词汇的运用、作者作品文体的转换这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张承志是如何对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进行建构的。
其他文献
随着连锁零售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为降低风险,出现了多业态经营的新形势。本文探讨了连锁超市企业的共同配送问题:概念、模式分类及费用的分担和利益的分配。并列举了连锁零
为了研究不同配种方式(常规输精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育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对经产母猪的配种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深部输精可
黄金市场是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变迁的历史。本文对于黄金市场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即金本位制出
分税制作为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制模式,被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其实质是将税收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等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以实现事权和
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加速转型,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
为探究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方法,测定了太湖、洪泽湖两个种群共96尾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
本文探讨了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对马来西亚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对马来西亚的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提出了假设,即(1)学习目的、学习
台湾原住民文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从“政治抗争”到“文化诉求”的阶段。随着原住民知识分子对族群/部落/文化生存现状、未来命运更清晰、深入的思考,“文化诉
近几年,吴忠市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完善市场竞争力、培养企业家队伍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风水民俗是中国民俗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研究风水民俗是理解和认识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国外早在19世纪30年代即着手于中国风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