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实践”及其命运——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谈起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把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说”引入美学研究,发展了实践论美学。他主张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他把康德的先验主体性以及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结合起来,提出“积淀”说,并把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的观念联系起来加以注解。可以说,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说”所突出的实践是实践美学的核心。  以实践作为本体,并把其运用到美学上,这其中包含着对“实践”理解的角度的差异。李泽厚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提出了一种“情感本体”来解释美学问题,而把“实践本体”仅仅当作他的美学理论的“基础”。在实践美学面临理论困境之时,国内其他学者则提出了超越实践美学的想法。出现了生命美学、生存美学,以及体验美学等美学观点。这些流派虽然并无统一思想,但“超越性”可以说是他们都具有的一个关键词,这也是“后实践美学”批评实践美学的一个主要论点,其要义在于充分强调人类审美活动的精神自足性,倡导审美属于人类生命精神活动的特征。  从美学思想角度看,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是美学研究中本体论范式转换的一种折射,更确切来说,突出了重视人的生存,表露了对回归生活世界的渴望。  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其核心词汇就是“实践”,因此,这场美学之争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争辩,围绕的核心是一个有关现代性的主体性问题。  以“实践”为核心的实践美学派,立足于“人化自然”上,宣扬人的主体性在美与审美中的能动作用;而以生命美学和生存美学等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派则借用了德国现象学派的“交互主体性”概念,认为主体性应该被交互主体性加以替代。本文认为: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并未如人所说的已经进入黄昏阶段,而是有了更为成熟的发展形态。被认为是主体性替代者的主体间性,实际是主体性的进一步延伸。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争辩,其背景就是本体论范式的转换——从主体性的初级形态到主体性的较为成熟的形态。明确这一点,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1 河北省杂交抗虫棉发展前景rn1.1 发展杂交抗虫棉的条件业已具备rn1.1.1 杂交抗虫棉品种储备较为丰富rn
从管理哲学的维度去理解先秦儒家思想,这本身是一个诠释问题,它所表达的是对先秦儒家思想进入当代视域的一种尝试。之所以将两者界定为诠释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与先秦儒家文本
随着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高和普及,音频工作站应用非常广泛,甚至个人录音工作室都可以组成功能强大的音频录制处理单元,一些外出演出团体摒弃了以往的多种调音台周边外设,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以因果解释的反事实理论和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Kairetic Account)为例,研究因果解释与自然律之间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理论对因果解释与自然律的关系有迥然不同的看法;前者
起搏器工作方式的新编码过去一直沿用ICHD 起搏器编码。近要来Brownlee 等人建议使用一种新式的起搏器工作方式字母编码法以表述单腔和双腔起搏方式。该编码表面上看起来采
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人类特有的发展机遇和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这一发展机遇和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
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简称UDT论题)是传统科学辩护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经验证据和演绎逻辑非充分决定理论的演绎的非充分决定性和扩充的方法论规则非充分决定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