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世尚古——明中叶无锡华氏家族古书画鉴藏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叶(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1436—1566年),常州府无锡县的旧家巨族——华氏家族,涌现出了“尚古楼”之华珵、“绿筠窝”之华景安、“真赏斋”之华夏、“剑光阁”之华云等多位古物收藏大家,他们不仅收藏三代金石鼎彝,而且收藏前朝法书名画,且颇多巨迹。此外,他们的古物收藏也呈现出“家族式”的特点,且多能世守先祖之旧藏,绵延至清代乃至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藏世家。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时风的由俭入奢,在嘉靖帝在位的漫长时间里彻底夯实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础,直至其孙万历帝时,更将社会的转型与变化推向更高的水平。而华氏家族在藏家人数与收藏规模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之同步的有趣现象,显示出社会裂变大背景下,对古物收藏的间接影响。伴随着收藏商品化的风尚,华氏家族中的一些藏家也时常活跃在古物流通的浪潮中,他们以“锡山华氏”、“梁溪华氏”或者“无锡华氏”等不同的称谓出现在了文人墨客的笔下,更多时候则是以钤印于书画藏品之上的形式。元以来的华氏族谱中,就血亲而言,诸多华姓藏家皆出于南齐孝子华宝一脉,然其聚居区域和家族世系实却枝折条分,纷繁复杂。其中华珵居阚庄,华夏居荡口,华察与华叔阳父子居东亭,华麟祥、华云父子则世居无锡南门,且相互都不属于同一个支系,但他们多能孝悌力田,富而好礼。而其中从事于文学,袭儒衣冠,涉足收藏者,更是项背不绝。由于无锡地近苏州,故华氏一族和苏州文人多有往来,其中尤以文徵明家族最为突出。本论文立足于无锡地方文献和博物馆收藏的古书画藏品资源,其中尤以近年来旅居海外的华氏后裔所捐献的家族文物为重点,专注于古代书画鉴定与收藏的研究视角,重点研究诸多华氏藏家行状、藏品与藏印、藏品的鉴赏与流动等内容。
其他文献
当下,世界上的国家都被卷入到国际潮流--现代化之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民族主义不是我们坚持的。特别是在今天全球化浪潮无法阻挡的形势下。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这么一次文化上的运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在刚刚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掀起了艺术领域的暴风雨。这一浪潮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留下宝贵的文化价值,对80年代美术运动的研究也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历巨大的社会转型和变革,传统的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局面转向农村城镇化、城市化的转变,其中这个过程对立产生的矛盾及一方向另一方转化所趋达到的融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出现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特殊怪异的景象,随之吸引到许多当代画家表现此类现实题材,呈现越来越多的新以“城乡结合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本文以文
学位
阿洛伊斯·李格尔作为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艺术科学”的积极建构者,发现并开启了一种新的艺术史书写方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英美国家对德国艺术史学思想的挖掘,李格尔多部著作被相继翻译成英语。《荷兰团体肖像画》就是其中的一部。在这本著作中,李格尔试图构建一个新的艺术史模型——内外部一致性的注意力模型,同时提出了对当代艺术理论具有重要影响的观者问题。目前,国外学者对李格尔此书的研究相对
“窗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国内外的许多画作中,这些窗图像或以画面的部分形象,或以画面的主体形象甚至以画面的独立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在西方艺术史上,窗户常常代表一种以客观和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的方式,它同时也建构起一种人为的观看秩序。“窗”同时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绘画主题,许多杰出的绘画大师热衷于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窗户”的意象,形成“画中画”等画面效果。马蒂斯一生中以“窗”为主要元素创作了大量的作
20世纪下半叶,伴随计算机的出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纵观世界艺术史,艺术创作中对新技术、新媒介的吸收运用一直在发生,这些探索和实验在不断地拓展艺术的表现领域和艺术观念。数字技术介入雕塑创作之后,形式的、观念的、文化的、审美的碰撞与颠覆都随之而来。数字技术不仅只是可以改变雕塑创作流程的手段和工具,作为具有内在美学品质的艺术媒介,它还改变了艺术家创作的思维逻辑和观念诉求,改变
学位
西画对中国花鸟画产生明显影响,是从清代西方传教士画家在中国宫廷的绘画实践开始的,然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从西洋画家郎世宁的绘画艺术中,探索郎世宁本人及其同时代花鸟画家的绘画艺术,并从中解析清代宫廷花鸟画以及西方艺术对中国花鸟画的冲击和碰撞。郎世宁是近现代中西方美术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郎世宁在中国画史上身份的特殊性(西方传教士),绘画艺术的特殊性(中西合璧),同时又作为清代宫
学位
江南园林石刻造像既有江南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又有石刻造像造型呈现和审美表达,它不同于北方石窟造像的宏大,是具有江南园林意蕴的窟龛造像。其中杭州灵隐飞来峰石刻造像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飞来峰石刻造像为研究对象,结合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总结出江南地区所特有的江南园林式的石刻造像的审美特征。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江南园林和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石刻造像各自的艺术特点以及美学特征的分析,总结归纳提炼出两
学位
“仿古”是中国传统中一种重要的趣味取向,它对朝鲜时代的绘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因为和中国存在着强烈的纽带,朝鲜时代以至今日韩国的研究者,在讨论“仿古”问题时,同时都意味着“仿中国”;而谈到历史上的“仿作”时,常常指的就是“仿中国的画作”。本文在韩正熙、金弘大、尹美香、李基元、许英桓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山水画为例对朝鲜各时期绘画的仿古特征和仿中国的画作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作为创作趣味,它在早期就有
学位
本文主要是针对绘画实践的方法而作的研究。一方面,艺术遭受各种层出不穷的危机反思,另一方面,绘画越来越被边缘化。在当代绘画的语境里,绘画总是导向外部的讨论,去打开界限,而针对绘画本身的讨论和研究实在太少了。本文则是反其道而行,回到绘画本身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山水画如何出现的研究,揭示出了对山水认识的可能性。这样一种认识方式不仅是思想上的认知,应该说,是山水与人、绘画连接的实际练习操作。这样绘画可以形成
学位
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初创的风格独特的米家山水自诞生起便备受瞩目,也是书画鉴藏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米家山水存世作品的真伪辨识及其在美术史地位的重新认识等重要问题,本研究意图通过全面评估全世界公共机构中收藏的全部米家父子名下作品,从一个全新视角来对米家山水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贡献给出更完整的解读。  本文首先对全世界范围内公共机构收藏的二米名下作品展开全面的检视。文中涉及的米芾名下作品总共28幅/卷,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