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主义理论看汉语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宣传资料的中译英。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一个新领域,学者少有探讨,一般译者没有或缺乏较丰富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很多英译本错误百出。从现有文献看,探讨旅游翻译的文章基本上属于经验性散论,且多停留在对旅游景点名称、地名、标语口号以及有关饮食菜名、民俗文化名称或片段语句的错误分析等的讨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德国的Reiss,Vermeer,Manttari,Nord等学者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以“译文功能论”为中心。创始人Reiss于1971年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Vermeer提出了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学派的主体理论,它包括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Manttari提出了“翻译行为”这一概念,把它看作是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诺德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集大成者和主要倡导者之一,在诸多德国功能派学者中首次用英文全面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功能派各种学术思想,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她还提出了翻译的忠诚原则。 这一学派的主流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或者说“以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因而对应用翻译中“呼唤型”和“信息型”功能文本的翻译特别适合,而旅游宣传资料正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文本,这类文本的功能与“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可谓不谋而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目的论”对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在宏观策略上为其指明方向,还可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径。 本文介绍了旅游资料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分类,并对比分析了中英旅游资料的语言及文化特征。旅游宣传资料提供有关旅游胜地的基本、充足的信息,旨在宣传和推介旅游产品。包罗万象的内容和高度的文化内涵是旅游宣传资料的两个主要特征。在语言特征上,汉语旅游文体一般内容上较空泛,形式上多描写,风格上重优雅;而英语旅游文体,一般信息上较平实,形式上多叙述,风格上朴实直白。此外,旅游资料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心理差异;伦理道德差异和审美差异。 在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下,本研究提出了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手段。旅游宣传资料翻译应该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达到目标文本期待实现的目的和功能。与其它文本翻译相比,旅游宣传资料的译者在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用增译、加注、类比等方法来处理信息量不足的文本;可用删减、释义、改编等方法来处理信息量过剩的文本。接着,本文从旅游资料翻译中常见的方面,如:四字结构,句法结构,引语和诗行等层面进行了举例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译者提供旅游资料翻译的理论、实践指导,从而使译文具备以下特征:1)如实反映原文中信息内容;2)英语表达简洁易懂、清晰自然;3)唤起读者的兴趣,达到交际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隐喻一直是很多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传统的隐喻观仅仅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将其归结为一种修辞手段。但加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掀
玄学派诗人是指17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以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用有悖传统的方式对爱情和宗教进行智性阐释的一群诗人,其代表人物是约翰·多恩。由于其
《百年孤独》和《红高粱家族》分别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莫言的代表作。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
随着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者的日益增多,使用英语的场合及环境也显著增加。但由于诸多原因,具有普遍性的英语误用现象也大量出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清造成英语误用的各方面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的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语言形式和特点的文体,是现代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同时也是规范英语语言的标准之一。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新闻英语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逐渐从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