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16块S1中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油气藏的核心,是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最终目的。储层性质与油气储量、产量及产能密切相关。储层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油气储层的宏观展布特征、内部结构特征、储层参数分布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在油气阳丌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服务。
  论文以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构造锦16块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储层为研究对象,辽河断陷位于中国渤海湾盆地东北角,是一个中、新生代,尤其是古近纪以来形成的小型陆相断陷田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钻井、三维地震及油藏静、动态资料,综合运用地质工作和油藏描述的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对比、沉积、储层分析,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进而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作了总结。
  欢喜岭油田锦16块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于楼油层,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为斜坡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断鼻构造。本区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四段,分别为一段、二段、三段和四段,本次研究以沙一段中部为研究对象。对锦16块地区沉积相的研究分析表明于楼油层砂岩组是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于楼油层位于沙河街组一段中部。下辽河坳陷在沙一段中部沉积时期表现为由构造稳定下降向上升的转折时期。相应的断陷湖盆由扩张变为萎缩,沉积方式由退积转化为进积,于楼油层整体上就是一套断陷湖盆扇三角洲不断进积形成的,由下向上,总体表现为由细变粗的反粒序。储层储集性相控较明显,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水下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带。
  通过对该油层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根据油藏静、动态资料确定锦16块于楼油层地层划分标准,以小层为单元完成了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运用“旋回控制、分级对比”原理,确定了2套油组,6套砂组,11个小层的分层模式。
  2、建立锦16块于楼油层沉积模式,以小层为单元进行沉积微相研究,描述不同微相特征并分析各微相与储层间的关系;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曲线对储层沉积相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区扇三角洲物源来自于西北方向,向东南推进。锦16块于楼油层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体的沉积,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河口坝微相,前扇三角洲为深湖泥,在该区域不发育。在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目的层砂体宏观展布特征,弄清了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时空展布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3、储层岩石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于楼油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次还有少量的长石砂岩、混合砂岩和生屑砂岩。岩石成分中碎屑含量一般为98%~99%,最小70%,平均89%,碎屑组分中以长石和石英为主,石英含量7%~58%,平均35%;长石4%~39%,平均27%;其次为火成岩岩屑,含量2~36%,平均14.1%。砂岩颗粒中等,粒级较集中,分选差~中等;颗粒磨圆度以次棱~次圆状为主,填隙物组分一般5%-6%,最大可达30%,平均为4.56%,以泥质胶结为主,胶结疏松。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研究区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为近物源、短距离搬运的结果。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晶间孔及裂缝等次生孔隙,颗粒间以孔隙~孔隙接触式胶结类型为主。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收集整理的孔渗数据对锦16块储层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锦16块于楼油层为典型的高、中孔高渗储层。沙河街组一段中部于楼油层孔隙度变化较大,介于0.03%~41.39%之间,平均15%~35%:渗透率变化范围也较大,介于0.01~6316.9×10-3μm2之间,平均729.17~2801.2×10-3μm2。孔喉连通性较好,孔隙结构类型以高渗大孔中喉型为主,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上。
  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可揭示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变化状态,对于正确认识储层和改造油层,合理部署井网,制定合理开发方案以及确定合理的增产措施,提高开发效果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表明:锦16块于楼油层各砂组各小层为中等非均质性储层。平面上,不同层位、不同相带非均质性强弱有一定差异,对井网布置、注入水平面波及效率和剩余油平面分布有很大影响。
  4、碎屑岩储层物性受到众多因素的控制。储层发育程度、物性特征及其时空展布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活动等多种因素控制。岩石类型、沉积微相等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砂体类型、规模、孔渗特征及空问展布形态和抵抗后期改造能力;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对原始条件进行改造,在微观上影响储层孔隙演化与储层物性变化,经过强烈压实、压溶和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改造,储层物性明显降低,而埋藏期长石颗粒的溶蚀使得储集空间变好;构造活动中裂缝的发育有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对形成有利储层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理解与认识,熟悉研究区目标层系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区域地质背景及所处的沉积演化阶段,应用小层对比技术,以小层为单元,编制沉积相图,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平面图,预测储层的宏观展布。综合以上成果,分层研究不同时期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重点确定不同层位内砂体类型的平面分布规律、物性特征,结合精细构造研究成果,为同类油气藏的勘探丌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地层—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当前油气藏勘探的热点之一。建立合理的预测及评价方法体系是勘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仅将地震信息单一的应用于常规的构造解释等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亟需借助于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展开地层沉积相、储层特征综合分析、油气藏分布规律等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基于地震信息及沉积学理论开展的沉积岩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为此类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
学位
四川盆地是一个富天然气的盆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前期勘探成果表明:元坝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中国石化川东北天然气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实现中国石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保障。在勘探开发的同时认识到,储层是制约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元坝地区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1]。因此通过对本区目的层段开展基于AVO技术的多种叠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对各种异常属性的敏感性进
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根据以往的钻井、测井、化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以及地震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油藏工程学等为理论指导,对塔河油阳BM(巴楚县和麦盖提)地区小海子组储层进行了预测;并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完成了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筛选最优化的地震属性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利用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对储层进行追踪对比,落实构造.岩性圈闭并进行描述,最后,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和提出井位建议。  
学位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较深,储层类型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上后期沉积构造的影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易被泥质、砂子或灰岩角砾所充填,使得碳酸盐岩充填缝洞储层测井评价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旨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充填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由于泥质颗粒较小、泥质的吸附性能较强,易将储层孔隙充填。且泥质的导电性高于砂岩、灰岩角砾,对测井值的大小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含泥缝洞型储层的
学位
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储层埋藏深,类型多样、变化大,分布复杂,成岩作用强,造成储层油气藏类型多样,在油气勘探丌发中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基于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实用的缝洞储层参数计算方法。  复杂的孔隙空间结构、储集体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点给储层划分及储层参数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毛管压力分
学位
苏罩格气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主力上产区之一,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但本区有效砂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厚度薄,在垂向上分布分散,主要产层盒8段为典型低孔、低渗薄储层,受此特点的制约,勘探质量一直不高。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6年本区针对上、下古生界天然气已经开展过纵波二维地震勘探工作,在利用地震波动力学特征进行直接油气检测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了勘探成功率不高的弱点。因此,本文引用了三分量数字
学位
随着当前复杂地区勘探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AVO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识,丌展了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和AVO属性分析,并结合参数模型和实际勘探工区,从叠前资料中反演出AVO属性参数,从而揭示岩性及流体的变化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岩石物理学基础,包括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以及密度,还介绍了一些弹性模量,储层参数对弹性参数的影响,在岩石物理学中主要介绍了Gassmann方程和Bio
学位
随着我国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领域己逐渐从主要寻找构造圈闭向寻找地层圈闭转变。储层预测就成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具有横向高连续性的地震资料结合具有纵向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的分析方法已逐渐成为储层预测的主要手段。储层预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地球物理界兴起并迅速普及的储层或油气藏研究的应用技术,是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在勘探开发不同阶段来揭示地下目标层(储层、油气层等)的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予技术的发展,TEM方法近年来从仪器到方法均获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被迅速拓宽。为了进一步提高时间域电磁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效果,需要通过研究不同的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算法以进一步提高观测效率、提高资料质量和成像的分辨能力。  经典的瞬变电磁正演计算建立在阶跃脉冲激励的基础上,因此在瞬变电磁方法中,发射装置大多采用阶跃电流为初始激励源,理想的阶跃电流为瞬时关断,但由于仪器固有的过
学位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为油藏评价和各开发阶段制定各种方案服务,它不仅是油藏模拟和油藏工程计算及工作的主要地质依据,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勘探开发能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  储层在地下是呈三维空间展布的,本身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特征,但是地下储层又是复杂的,它是许多复杂地质过程(沉积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