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荆江分蓄洪区历史演变、前景及风险管理探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LOK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洪灾是我国为患最严重,频率最高,抗灾费用最大的自然灾害,堪称中国的心腹之患。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致灾因子-夏季降水,尤其是暴雨事件的增多,孕灾环境-河道束窄淤高,洪水调蓄空间减少和汇流时间加速及承灾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未来长江洪灾可能加大的趋势。由于中下游地区洪水位普遍高于两岸洪泛平原,加上人口密集,我国目前仍在不断加强工程设施以防御洪水灾害。但试图仅运用各种防洪工程来达到控制洪水是难以实现的。工程设施都有设防标准,只能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效的防御常遇洪水。 分蓄洪区是长江“蓄泄兼筹,以泄为主”防洪减灾体系重要组成之一。是发生超堤防宣泄能力或水库防洪库容的历史大洪水时的应急措施。本文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水文资料、遥感影像信息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蓄洪区设置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荆江分蓄洪区1952年的设置建设,1954年的分洪运用,1954年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1998年预分洪等重要历史过程,说明了分洪与发展之间形成的尖锐矛盾。并探讨三峡水库竣工后未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分蓄洪区仍需要存在运用的前景,指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分洪区1954年分洪情况和规划运用设计,运用二维洪水动态演进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分洪方案下的洪水淹没水位、水深。结合社会经济信息,估算了洪水淹没地物面积及其可能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荆江分蓄洪区风险管理方案,以减轻分洪压力,减少分洪损失,提高运用机率。首先,人口众多是荆江分蓄洪区为棘手的问题。要加强人口管理,不仅要严格限制人口迁入,更重要的是要以“打工经济潮”为契机,鼓励农民离乡离土,移出分蓄洪区。其次,建筑用地损失是分蓄洪区分洪最大的损失。要加强土地管理,遏止盲目开发而加大分洪风险。可以考虑国家有偿收购土地并有偿转让给农户,实现一部分低洼地区的退田还湖和其余地区的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养殖业和避洪农业。第三,分洪预案的制定,应依据洪水演进速度、淹没水深和淹没水位,实时控制口门分洪量,转移方案。第四,风险教育,可通过鼓励公众参与各项决策提高责任感,以学校书面普及分洪意识,还应同实践想结合进行分洪演习。第五,洪水保险是减轻分洪压力的有效途径。洪水保险开展初期国家给予补助和实施强制手段,可以使保险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并保障一定投保率。
其他文献
旅游景点系统就是不同层次的景点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本文以旅游景点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龙门县旅游景点系统为实例,采用系统理论、经典信息理论和旅游学理论和方
作为新丝绸之路核心区,亚洲中部干旱区分布着世界80%以上的温带荒漠,近半个世纪以来,其经历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并显著改变了区域碳水和能量传输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态系统模型是
空间关系的描述理论特别是其数学模型的研究在整个空间关系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即是作者在这一领域中近两年的研究总结。 文章首先对空间关系描述理论
城市内部产业空间集聚和空间格局问题一直作为经济地理、城市地理以及城市经济学等研究的重点问题。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受到市场经济和政策体制的双重影响,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2013年8月27日)——通过选择使用玻璃纤维尼龙,艾默生扩展了Rosemount3100系列非接触式超声波液位变送器的精确可靠测量性能,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此款新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和“3S”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面临着“数字化革命”的挑战。我国开展了以“3S”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研究,对传统的测绘体系进行了现代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性城镇遍及全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国政府已十分重
以高铬合金磨球铸造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工艺的缺陷。利用液压传动和机械振动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磨球铸造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为工艺优化提供了保证。 With high chro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导致土壤生产力和环境调节能力下降。作为土壤侵蚀的主要诱因,降雨和风引起的土壤侵蚀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环
河(航)道边界定位是河(航)道测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内河航运交通、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民用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为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