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及其共混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聚酯及其共混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结晶的影响。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新型的PET/SiO2纳米杂化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分散及形貌等特征。本论文还重点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PET/PBT体系和PET/PC体系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阐明了其作用机理,并评价酯交换反应对聚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等的影响。PET/PBT、PET/PC合金是热塑性聚酯工程塑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的酯交换反应对其在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论文对纳米二氧化硅在聚酯及其共混物的作用,获得新型聚酯及其共混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   1.比较了不同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发现,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能明显提高PET的结晶速率,而不同硅烷改性相互区别不大。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提高PET的阻燃性能,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阻燃效果更好。   2.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PET/SiO2纳米杂化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在PET基体中分散非常均匀,且粒子的粒径较小。通过调节二氧化硅含量、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可以控制PET/SiO2纳米杂化材料中纳米粒子的粒径。PET/SiO2纳米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结晶速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通过13C-NMR表征PET/PBT/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酯交换规律。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对相容的PET/PBT体系在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的酯交换反应有抑制作用,表面改性的二氧化硅对PET/PBT酯交换反应的抑制作用低于未改性SiO2。对纳米SiO2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证实了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在熔融共混过程中会与PET/PBT的端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导致PET/PBT端羟基含量降低,而端羟基含量是影响酯交换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体系的酯交换反应程度降低。   4.通过1H-NMR研究了纳米SiO2对不相容的PET/PC共混物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与PET/PBT体系相同的结果:纳米SiO2抑制了PET/PC酯交换反应的进行,未改性纳米SiO2的抑制效果改性纳米SiO2更强。其抑制机理与PET/PBT体系相似。同时研究发现,纳米SiO2选择性分布在PET相中,而且其加入使得PET/PC共混体系的分散相尺寸增大,体系的相容性变差。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通过抑制PET/PC酯交换反应,导致了PET/PC相容性的下降。PET/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破坏了PET链段的规整性,导致了PET结晶能力降低。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科学和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临界流体体系相行为及其对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研究了一些混合流体的气液平
石墨烯于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教授等首先获得,它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蜂窝状结构。自被发现以来,石墨烯便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和凝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设计合成具有新颖结构、性质乃至潜在应用前景的配合物已成为现代配位化学中的研究热点。配合物自组装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配体的性质、金属离子、阴离子、金属与配体
期刊
要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就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在分析了河北省现代服务发展现状及现代服务业人才现状的基础
为了确定盐胁迫下大麦籽粒产量和萌发期生长指标与小孢子培养阶段盐胁迫下愈伤组织产量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以2份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1)诱导培养基中NaCl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备吸附性能优良的硼吸附剂,以分离提取卤水中的硼。针对这一目标,设计制备了多种硼吸附剂,并对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1.制备了Fe3O4
近年来,随着微流控研究的不断深入,纳流控作为微流控的类似物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纳流控是指在至少一维尺度上小于100nm的装置上进行的研究和应用。纳米通道的尺寸与双电层厚度、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尺寸相近,使其具有了独特的离子传输性质—浓度极化效应。基于此效应,纳流控界面常被用作微芯片中样品的电动预浓集单元。本论文第一章以芯片毛细管电泳中样品的电动预浓集为主要背景,综述了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