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低标准住宅改造研究——以北京上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高层住宅为例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70—80年代,为了解决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我国建设了一批高层住宅,城市人民的居住生活得到改善。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的发展阶段,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反映在城市住宅上,就是在建设规模、建筑质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改观,住宅的舒适性、健康性等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这种快发展,大建设的背景下,上个世纪建设的国内第一批高层住宅,却面临着很尴尬的窘境:一方面,在结构上仍是坚固的,还可以继续使用50—70年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此时期国家建设采取低标准的建设方针,高层住宅又是首次建设,缺乏相应的施工建设经验等等,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到现在出现居住空间狭小、居住条件较差、失养失修等等现象,致使这一时期的高层住宅具有“低端化”的倾向,因此,本文用“高层低标准住宅”来表征这一时期建设的高层住宅。基于以上原因,对低标准住宅进行对于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由于大规模的拆除重建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凶此,必须采取一种合理可行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 本文首先回顾了高层低标准住宅的发展历史;并采用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两种方式对低标准住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国内外低标准住宅更新改造的相关理论;概述了国外住宅更新改造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适合高层低标准住宅改造“适居式”改造模式,并详细介绍此改造模式的内容、原则、目标、优势、实现要素,并从居住空间、居住质量、周边环境等几方面对高层低标准住宅目前可采取的改造措施做了分析和具体的论述。 本文希望对城市高层低标准住宅改造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建筑作为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产物,它不仅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而且成为国家经济、文化的符号与载体,传递着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审美取向。有着强烈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包涵了
本文通过国内外大学生居住概况及居住体制的研究对比及对大学生主体要素的分析及调查问卷,使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学生对学生公寓的功能要求,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国情展开具体研究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思南路47-48号街坊成为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重要试点项目,希望以复兴工作的成功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
高度作为城市设计三度空间体形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形态中比较深层的物质内容。西安明城在城市设计艺术的成就之一就是三度空间的有机秩序,平缓开阔的水平式城市的特点是中国古代
城“得水而兴、弃水而废”。世界上许多优美的小城市都是以水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这些世界名城因水而生,依水而长,环境优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河流、湖泊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发展
学位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之一。我国的居住环境建造自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直至今日,那些旧的居住环境,甚至是一、二十年前设计
论文以西方古典主义和工业时期建筑作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结构与表皮的多元共生.论文重点解析了具有结构表现力的当代建筑,并归纳总结了四种手法:手法A-结构视觉隐藏;手法B-
遗产展示作为遗产保护的基本而且重要的部分,已广泛运用于各种遗产类型的保护与发展当中。本篇论文着重引入古村落展示与建筑遗产展示的概念,分析店头古村历史演变过程,深入
论文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为选题背景,针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的相关课题,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运用相关理论对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沿线土地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