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有机杂化的Cu(I)Ag(I)碘化物合成、结构及发光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u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Ⅰ)/Ag(Ⅰ)金属卤化物杂化材料由于其丰富的结构特色和新颖的光、电以及半导体特性在无机化学合成和材料应用领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新型材料开发的一个研究热点。一方面反电荷阳离子在卤化物阴离子骨架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机制尚不明确,高维数的阴离子结构始终居于少数;另一方面带有d10电子构型的多核Cu(Ⅰ)配合物由于独特的发光性质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就借助有机胺的结构导向与配位作用,通过溶剂热合成和溶剂蒸发方法来构建高维数的阴离子骨架以及具有独特发光性能的配位化合物,并对合成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例如:X-射线单晶、粉末衍射、低温X-射线单晶、红外、荧光分析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用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和2-甲基哌嗪作为结构导向剂在不同温度、溶剂和起始原料下得到一维、二维的质子化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和2-甲基哌嗪指导的碘化亚铜骨架,这类质子化配体配位的碘化亚铜阴离子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这是通常的阴离子类碘化亚铜所没有的。   2.在质子化哌嗪衍生物阳离子的指导下,合成了五个不同结构和维数的铜/银碘化物结构,哌嗪类有机组分取代基团的变化、质子化程度的变化和阳离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一定程度地改变和丰富了有机组分的结构导向作用。其中具有方石英拓扑结构的三维碘化银具有蓝色光致发光性能。   3.以哌嗪衍生物为配体,分别得到了零维簇、一维链的中性碘化亚铜配位骨架,这四个化合物展现了不同的发光热致变色现象。
其他文献
该文对人工神经网络与其它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因子分析、主在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等)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6方面的
复合水凝胶是将微凝胶包埋在大块水凝胶基质中形成的。微凝胶的包埋使之具有了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响应性。本文主要应用浊度法,研究了pH变化引起的复合水凝胶膜溶胀动力学。包埋
聚丁二酸丁二酯(PBS)是一种典型的性能优良的脂肪族聚酯,力学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可加工性。近年来,PBS正逐渐被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对PBS在人工血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基于黄酮醇骨架的新型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HIV-1整合酶为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三大基本酶之一,它为HIV-1病毒所
正相色谱(NPC)是一种经典的液相色谱,分离量大、效率高、原料廉价易得,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及植物化学等常规分离。其采用极性填料做固定相,相对非极性有机溶剂作流动相,与
DNA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特定的DNA序列时因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高效、易于实现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药物机理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但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电压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能的电存储器件之一。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成为当今热点之一。由于植物体系与激素作用的复杂性,尚无成熟方法研究激素信号转导机理。量子点因具有优良、独特的光学性质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对生物体的诸多生理活动都起到重要的调控功能,是生物界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被形象地称为“分子开关”。CTD作为RNA聚合酶Ⅱ最大末端羧基
本论文构建了三种新颖的免固定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靶标分子核酸的高灵敏、高选择、新颖的检测,为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新方法,有望应用于早期临床疾病的检测。1、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基于外切酶Ⅲ催化释放亚甲基蓝标记的单核苷酸的免固定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策略,并且释放出的亚甲基蓝标记的单核苷酸可以与十二硫醇疏水的烷链相互结合,从而富集亚甲基蓝分子到十二硫醇单分子层上,产生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