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ing5322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国家发行的纸币、存款货币等多种货币类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微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金融创新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这种货币形态不同于以往的货币形态: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货币成为以0和1位编码的一串数据并贮存在磁条卡、芯片卡、电脑或互联网的服务器内,完全摆脱了以往货币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形态。从电子货币的替代对象来看,既有对纸币现钞的部分替代,又有对存款货币的替代。从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来看,中央银行目前还没有介入发行;发行主体不限于存款货币银行,还有专业发卡公司、部分技术公司、网络公司、大型连锁商场等非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货币供给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货币的形态又同货币供给的性质、货币供给的决定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当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出现时,若从货币形态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新的货币形态与传统货币形态的联系与区别,把握新货币.形态的本质特征、发展脉络和运行规律,就能够在实践中对新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采取恰当的应对政策,促进新的货币形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对于电子货币作为纸币之后新出现的货币形式,就其产生、发展、运行和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客观规律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以构建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态的电子货币,其产生与发展不仅加速替代了现金、支票等纸质支付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货币需求结构,而且也改变了货币供给的主体、供给的渠道和供给的机制。电子货币发行主体超出由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现代二元银行体系的范围,出现了非金融机构这样的发行主体,货币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从而必将对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质产生重要影响。而电子货币对纸币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的替代,也必将深刻作用于货币供给的总量与结构,进而必然对货币供给调控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此,需要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阐释上述问题,研究电子货币的运作可能给货币供给稳定性带来的风险,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有关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政策建议。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电子货币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不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进步,电子货币的存在形式、运作模式、不同类型的电子货币的流通范围与可接受程度也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有必要把电子货币置于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把电子货币的理论研究放在货币理论发展的历史框架之中去分析,则可以发现,要把握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的客观规律,必须以电子货币的有关基础理论研究为起点,唯有如此,才能为电子货币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有关研究引向深入。考虑到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强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而且电子货币对货币运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货币供给上,因此,本文以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为题,试图从货币供给这一视角切入,综合运用结构分析、历史归纳、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意在将电子货币置于货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分析研究电子货币的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对于货币供给各主体、货币供给机制、决定货币供应量的诸因素、货币供给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在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调控与监管政策的调整,提出在电子货币发展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当发挥的作用、政策取向以及监管要求。通过上述较为系统的研究,构建电子货币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及运作模式。一是从货币形态演变的历史考察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指出电子货币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条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电子货币运作模式进行描述和比较,研究电子货币运作中涉及各方的利益关系及行为分析,初步分析电子货币供给的机制。第二章,探讨电子货币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尝试构建电子货币的基础理论框架,重点对电子货币的货币本质和货币职能、流通特点、发展演变趋势以及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结构乃至货币构成带来的冲击。第三章,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影响,提出中央银行应对货币层次划分进行改革,以更准确地反映货币运行的实际情况的建议。第畸章,研究了在现代货币供给机制下,电子货币的流通对货币供给主体范围的影响进而对货币供给性质的影响。第五章,主要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决定的影响。运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在深入研究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货币供给量、电子货币存款余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电子货币影响货币乘数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就其中的经济及政策含义进行了阐释。第六章,研究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和货币监管的影响,提出了改善货币供给调控、构建我国电子货币监管体系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货币形式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形态经历了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和纸质账簿的银行存款货币,以及电子货币的变化。货币演变的过程,就是逐步符号化的过程。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成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但也对中央银行主动控制货币数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必要重新思考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调整货币层次的划分口径,以准确反映电子货币的影响。其中,与传统意义上的储蓄存款相比,电子现金、银行卡类电子货币余额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已成为重要的支付结算媒介。但同纸币现金相比,电子货币的流动性还明显逊于纸币现金,因此,电子货币不应计入准货币的范畴,也不能计入M0的范畴,而应计入M1的范畴。而信用卡信用额度无论是否使用,都不应计入货币供应量。   3.货币供给主体结构的变化,是同货币形态的演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电子货币的产生,使得货币供给主体的范围进一步从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从而,货币供给更紧密地同实体经济的运行联系在一起,更多地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因此,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更为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4.电子货币的流通对基础货币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基础货币可控性的影响,亦即对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能力的影响;其二是对基础货币数量和结构产生的影响,包括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纸币现金的替代,以及电子货币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其中,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纸币现金的替代,是通过对社会公众持币行为的影响来发挥作用的;而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则是通过对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准备金政策的冲击或影响来实现的。   5.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数学模型表明,货币乘数由四个变量决定:通货比率k,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1,超额准备金率e。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也就体现在对上述四个变量的作用与影响。电子货币的广泛流通,显著降低了通货比率;提高了定期存款比率;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率;对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影响则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选择,因而尚待观察。由于广义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乘数均是通货比率k、存款准备金比率r1和超额准备金率e的递减函数,而狭义货币乘数m1是定期存款比率t的递减函数、广义货币乘数m2是定期存款比率t的递增函数。计量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流通将导致广义货币乘数m2上升,而狭义货币乘数m1则下降。   6.从实证分析来看,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现金的替代上,从而体现在对通货比率的影响上。因此,对于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因考察其对现金替代的影响。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应更加注重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所带来的效应。   7.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传导渠道发生作用,同时对货币政策传导时滞产生明显的影响。   8.在电子货币取代传统货币的进程中,中央银行面临货币安全运行的风险。中国对电子货币的监管模式选择,应根据中国自身电子货币乃至整个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情况来进行选择。考虑到我国的法制还处于发展完善之中,建议及早规划电子货币的监管框架,重点对电子货币供给主体资格、准备金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货币供给口径进行适当调整,并密切关注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本文取得的主要进展有:   第一,给出了电子货币的一个有用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并以此为基砒将不同种类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研究。实际上,关于货币的定义之争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综合分析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多种定义以及西方经济学对于货币的定义的基础上,根据电子货币的不同类型运作特点及其对于经济金融运行的不同作用,对电子货币作出新的定义,并首次提出电子货币分为电子现金和银行卡类电子货币的分类方法,前者包括卡基电子现金和数基电子现金,后者是各种接入式电子支付工具所指向的电子货币,这些接入式电子支付工具以银行卡为主。   第二,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货币形式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形态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质货币和电子货币的货币演变过程,就是逐步符号化的过程。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成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但也对中央银行主动控制货币数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货币供给的主体结构,同货币供给的性质密切相关,货币供给的主体越多,货币的内生性就越强,货币供给调控的难度就越高。在现代二元银行体系下,货币供给的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成为货币供给的两大主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比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更为增强。电子货币的产生,使得货币供给主体的范围进一步从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从而,货币供给更紧密地同实体经济的运行联系在一起,更多地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第四,构建了包括电子现金、银行卡在内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的理论框架和数学模型。本文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借助数学分析工具,构建了一个关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的分析模型,并通过了相关的统计学检验。首次确定了通货比率、电子货币存款余额占准货币的比率等既反映电子货币发展状况、又反映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发生的影响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作用与影响。   第五,提出应将电子货币的影响因素纳入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统计、分析和监测工作中去。一是中央银行在货币统计分类调整时,要将预付卡类电子货币、银行卡类电子货币、其他电子现金的供给纳入M1的范围。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将预付卡类电子货币合法化,并建立相应的统计监测和监督管理制度。三是在制定和实施货币供给政策时,必须考虑电子货币对于货币供给量和供给结构的影响。   本文不足之处和尚需继续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   1.尽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作用与影响,但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内生性日益增强,因此,货币供给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货币需求的状况。因此,要更全面地探究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就必须就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虽然就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但由于篇幅所限,尚不够深入。这也是今后应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未能构建一个反映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全面的计量模型分析框架。由于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对论述的重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此无法搜集到充足的数据资料,因此,仅就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而未能将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一并纳入模型。这是本文后续研究需要补充完善的重点内容。   3.未能从货币均衡受到的影响这一角度对电子货币的影响进行分析。货币均衡包括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及其相互影响等方面,因此,货币的均衡问题一直是货币理论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如能够从电子货币对货币均衡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就可能构建一个描述电子货币对货币运行的作用与影响的、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货币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更为全面、更为扎实的建议。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资本的管制,再加上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和现代通讯、运输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高度发展,使得国际资本频繁和迅速的跨国流
学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也体现出了空前的活力和发展。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始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崔学路是我十分敬仰的师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刚刚学书法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鼎鼎大名。直到我来到《中国书法》,由于工作原因,才真正结识了崔学路。虽结识先生的时间不长
本文通过北京市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数据(包含了388家公司5年的面板数据)对于R&D投入及资金来源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及生产力的影响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且探讨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书画界每每有人提起画牦牛,随之而来便是毛伟的名字。近十年来,毛伟多次深入青藏高原采风写生。他笔下的高原牦牛虽形态各异,但传达的精神内核却极为相似:雄浑、质朴,厚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