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微滴操控及其在免疫传感上的应用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电润湿(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EWOD)效应作为一种微流体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DMF)系统中。基于EWOD效应的数字微流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离散液滴操控技术,该技术可以处理平面电极阵列上皮升至微升体积的微液滴,实现液滴生成、合并、混合、分裂等一系列流体操作。研究EWOD效应液滴驱动的物理机制是揭示数字微流控液体处理的理论基础,也是实现各种生化应用的前提。免疫传感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的分析工具,当光学、电学等免疫传感方法与数字微流控系统结合时会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处理小体积的试剂液滴不仅可以降低试剂成本,还能有效减少分子扩散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和检测通量。另外,全自动液滴处理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样本处理流程的复杂度,提高自动化程度及样本处理精度。因此,本论文通过探究EWOD效应液滴操控的物理机制,分别构建了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实现了对特定蛋白分子的特异性免疫检测。一、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介电润湿效应,并总结了基于EWOD效应的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对数字微流控技术、免疫传感技术和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生物传感检测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总结了数字微流控技术在免疫传感中的优势和意义。二、开展了基于EWOD效应的微滴操控机理和微滴动力学的研究,首先,从液滴的表面张力出发,讨论了杨氏方程的起源。基于经典热力学理论模型,结合Young-Lippmann方程分别对电润湿和介电润湿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从热力学和静电学两方面讨论了液滴模型移动所受的EWOD力,并分析了影响EWOD力的因素。当液滴受EWOD力移动时,研究了液滴的接触角滞后效应及其形成原因。最后,针对EWOD中的影响液滴移动速度和液滴分裂的物理参数进行了理论探究。三、开展了EWOD中电极结构对液滴操控影响的研究。首先,基于双板封闭式数字微流控芯片建立了方形和六边形电极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相场法”和“蠕动流法”对芯片中的液滴操控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其次,基于理论模型的电极结构制备了数字微流控芯片,开展了电压对生成液滴体积影响的实验。最后,结合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讨论了方形和六边形电极结构对液滴分裂、生成和移动的影响,最终证明了六边形电极比方形电极具有更快的液滴分裂速度和更稳定的液滴生成优势。四、在数字微流控芯片上提出了一种“双向液滴分裂”的液滴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一个大液滴分裂生成三个小液滴,并在不改变芯片几何尺寸的情况下分裂出“高纵横比”的小液滴。结合该液滴生成方法的优势,设计并集成了磁吸模块、光学检测模块、三轴控制模块以及液滴驱动硬件电路系统,构建了一个基于数字微流控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平台。该平台具备高效的免疫磁珠洗涤效率,最终,实现了针对五组B型利钠肽样本的并行免疫检测,证明了该平台具备提高检测通量和加快生化样本分析的能力。五、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强大的液体处理能力和电化学免疫检测灵敏且便携的优势,将两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基于数字微流控的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研究。我们首先利用激光直写技术快速便捷的制备了金电极,并进行了电阻抗免疫传感的可行性验证实验。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离子溶液浓度阻抗测量对电极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金电极表面进行生物功能化,实现了对免疫球蛋白G(Ig G)的电阻抗免疫检测,验证了所制备的金电极和电极修饰方法用于免疫检测的功能性和可行性。然后,根据可行性实验结果并结合数字微流控芯片电极结构,优化免疫传感电极设计,在数字微流控芯片顶板上制备了“阵列式”叉指金电极,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片上样本稀释操作分别验证电极传感性能和液滴操控能力。最终,在数字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低浓度Ig G的电阻抗免疫检测。
其他文献
背景:近年来,由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得显著改善,然而生存期的延长也带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发病率增加的问题,中枢转移进一步成为限制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精准治疗的需求使得肿瘤活检及分子检测变得尤为关键,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解剖学位置较为特殊,其活检风险高、可及性低,因而液体活检成为首要的可替代方式。其中脑脊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比起血浆,脑脊液似乎是更好
学位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肿瘤临床治疗手段,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体内识别抗原的“哨兵”,在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为了提高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来激活DC细胞、促进抗原提呈,从而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本论文设计了2种纳米药物体系,通过外源性刺激(近红外光以及交变磁场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发重视。人体内的压力是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对其测量被广泛地应用在介入诊断中,作为医师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因此,介入医疗领域对压力传感器性能要求更高。目前所使用的传统压电式传感器存在受电磁干扰、断开重连需要校零、扭矩有限、大漂移概率高等明显问题,而光学传感器不仅弥补了这些问题,还具有体积小、轻巧灵活、灵敏度高、精度高、稳定性好、漂移小、生物兼容性等优势
学位
为了应对愈加复杂的环境场景和需求,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将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6G万物智联的愿景。不论是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还是卫星通信系统都工作在微波和毫米波段。可见,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天线也需实现这两个频段的覆盖。针对微波天线和毫米波天线的不同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结构复用实现跨频段覆盖的多频复合天线设计方法,提出了几款在微波和毫米波实现不同功能的复用结构,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因其在照明和全彩显示领域的应用潜力而被受关注。近年来,虽然红光和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在新型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帮助下得到明显改善,但是,OLEDs依然还有一些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蓝光和黄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和红、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造成全彩显示和照明用OLEDs整体性能存在致命缺陷。目前解决这一
学位
癌症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科研人员致力的方向,传统治疗方案(放射疗法,手术疗法和化疗)不能根治癌症,且无法解决易复发、副作用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年来,由于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金属纳米颗粒在医疗领域展现不小的应用潜力。例如: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可以通过抗癌活性药物修饰,携带药物用作药物载体进行递送;特殊性质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靶向堆
学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近年来商用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全彩显示及固态照明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白光OLED作为照明光源具有面光源、低散热、可实现柔性及制备工艺简单等有别于无机LED的独特优点。虽然磷光OLED可有效利用单线态与三线态激子实现高效率,但磷光材料稳定性差以及重金属的引入不可避免地降低器件寿命同时增加了制造的复杂性及成本。为了制备节能绿色环保光源,设计并优化基于传统荧
学位
紫外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紫外通讯和火焰探测等方面。宽禁带半导体是传统的光电探测器材料,在紫外探测上具有本征探测、抗辐射、转化效率高、体积小和工作电压低等优势。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透光性和热导率,是新兴的二维材料。将两者结合,实现石墨烯与宽禁带半导体复合结构的光电探测器,能充分利用半导体的高探测效率和石墨烯的高载流子传输能力。在探测器中引入纳米结构和p-n结能增大材料的吸光面积,增强耗尽
学位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的问世,光通信网络迅猛发展。同时,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近年来高速发展,促使着人们对光通信系统数据速率和数据容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扩展光通信系统的速率和容量,人们对光通信网络和光互连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动了各种新型光电子器件和传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在光通信网络中,电光调制器是光通信系统发射器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是将电信号转换为高速数字脉冲光信号,相当于光通
学位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作为三维显示的终极目标,是未来显示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具有全视差、观看者无视觉疲劳和视点连续等优势,能多维度展现真实场景的三维图像,自提出以来受到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由于集成成像显示机理等因素,此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元素图像采集方式复杂、重构光场存在多种串扰、重构图像质量受限等。本文以计算机辅助生成集成成像为基础,从元素图像生成和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