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致仕文官的经济生活与社会活动

来源 :赵吉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将礼法范畴的致仕制度完全法制化,以七十岁作为文官致仕的年龄上限。然而,宋代文官的致仕年龄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既存在壮年致仕的官员;也出现了一大批未能及时致仕的老年重臣。宋代文官致仕之后选择回归故土或是寓居他乡,与当地的社会产生联系,参与到当地经济、文化生活当中。宋朝给予致仕文官的俸禄是在任时的一半,是为“半俸制”。熙宁二年(1069)后,品级较高者致仕后可以领取全俸,还有机会获得朝廷给予的丰厚赏赐。家庭养老在文官退休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提供经济支持又悉心照料其日常生活。基于品级和家底的差异,文官在经济收入上存在巨大差距,并直接导致群体内部迥然不同的日常消费状况,这突出表现在住房和宴会举办方面。致仕后,文官们对读书、藏书极具热情,这些远离官场的文官对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并利用自身具备的文化资本,将著书立说作为自己表达和思考的主要途径。经济基础不同的致仕文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也不同,或是直接置办田产,或是将自身知识作为商品来交易换得经济收入。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富有治国热忱的文官致仕后通过上书言事、出席重大活动等方式参与朝政,通过举荐还可以被朝廷重新任用。但总体来说,地方乡绅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社交对象。他们通过互寄书信、礼物馈赠与旧友保持人际交往外,在组建会社和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与当地乡绅建立联系,形成乡里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所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不再以获得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与当地乡里社会的人际往来为其参与地方事务、关怀乡里奠定深厚的社会基础。相较于北宋,南宋的致仕文官更加关注乡里社会的发展。为助力宗族子孙的教育,致仕文官建构起家族内部的经济互助体系,增强家族凝聚力。同时,致仕文官个人的影响力逐渐超越家族而辐射至乡里社会,并物化成为教化乡里的工具,透过个人或家族之间的合作,形成乡间的群体力量,而参与地方管理是教化作用的落地实践。从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和慈善救济看来,退居乡里的士人发挥了德行教化在基层社会管理上的正向激励作用。
其他文献
油画是西方的舶来品,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地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至今民族气息浓厚且风格面貌多样的中国油画。这离不开中国广大油画艺术创作者的艰辛探索,妥木斯作为其中的一员,始终坚持对独立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艺术创作上他寄情于家乡内蒙古草原,以展现独特的草原文化和发扬朴实醇厚的民族精神为创作目标,在油画语言探索上他从传统和不同门类绘画形式中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性与装饰性的艺术作品。
学位
诔碑文作为饰终礼文,上告于天,下示于人,以述德行、叙哀情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生命的价值,具有丰富的人文蕴涵。在汉魏诔碑文中,生命之情的表达又常常与天命相关,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时人对天命人事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汉魏诔碑文所体现出的生命观念,前人已经形成了较为广泛且普遍的认识。不过,学者们多从个体生命观的角度去审视,而忽略了其后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对汉魏诔碑文中“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观缺少关注。因而,本文以“汉
学位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説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曆史;《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到王莽時期二百餘年的西漢歷史。從淵源來説,《漢書》的基本資料來源於《史記》,有五篇紀、六篇表、三篇志、四十篇列傳是在《史記》基礎上改寫而成的,或者説是脱胎於《史記》,加上兩部著作在體例上皆屬紀傳體,內容上皆具文學色彩,藝術手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於是更有比較研究的可能性和
学位
民国南盘江上游水利建设,同传统时期相比,呈现出专管机构设立、具有现代化特征工程出现、小型自治型民众水利组织形成等特征,更具近代规模。同以往学界对近代化仅从工程方面定义稍显不同。本文从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出发,以记载民国南盘江一带水利工程的相关档案、报刊、地方志及水利调研专著中有关记载为研究对象,对民国南盘江上游水利发展进行梳理,在认识其发展过程的同时,探讨其是否具备近代化特征,能否判断为近代化,为学
学位
黎雄才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其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被后世誉为“黎家山水”。黎雄才从学习绘画开始便受到不同的地域文化、师承关系、时代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艺术经历愈加丰富,对艺术的认知不断提升,绘画眼界也不断开阔。在近半个世纪的写生创作中,黎雄才山水画风格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中产生了多样的转变。黎雄才一生秉承高剑父的艺术精神,秉持“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对“新国画”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学位
“燕云十六州”是指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十六州。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墓志与考古资料,借鉴历史地理学中分区、分级、分时段的研究方法,系统考证“燕云十六州”区域内的政区变化,归纳、总结并剖析政区演化特征与机制,尝试解析“燕云十六州”区域专名的形成及其地缘价值和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燕云十六州”政区演
学位
投资者-东道国纠纷解决机制在处理国际投资纠纷非政治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东道国提出的反请求多以国际投资协议中的条款约定含糊不清、仲裁请求和反请求之间缺少联系性被仲裁庭认定为没有管辖权或被驳回。与迅速发展和完善的投资者-东道国纠纷解决机制比较,东道国的反请求制度发展相对滞后。首先,本文讨论了反请求的基本理论及东道国反请求规则。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反请求的立法和发展的梳理,总结出其对仲
学位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仍存在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
学位
一直以来,物权习惯的调查、立法活动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实践都是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重点。2021年《民法典》的出台虽然标志着习惯已经正式成为我国的民法法律渊源之一,但是关于哪些物权习惯可以类型化等问题并无明文规定。在此影响下,司法实践中对于物权习惯的适用仍旧存在着许多类案不同判的情况。为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物权习惯的立法和实践情况,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加以讨论。鉴于时代背景的差异,论文将
学位
本课题选取名人旧居这类特殊的纪念性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昆明市内的名人旧居纪念馆的展陈现场进行探访和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和实地调研得来的数据,研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以袁嘉谷旧居纪念馆为例,探索纪念馆展陈设计的新手法。从空间布局、人文内涵、多感官体验等方面寻找适用于当代名人纪念性空间的展陈设计策略,通过设计实践对名人旧居纪念馆展陈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概述如下:第一章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