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老年人休闲的城市湿地公园恢复性环境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渐恶劣,诱发出了居民的各种健康风险,导致整体健康环境失衡;同时社会全面老龄化的形势也随着城市高速发展进一步严峻。老年人退休后因身体特征的变化和生活重心的转移,闲暇时间增多,但是城市中适老性的休闲环境发展滞后与其对健康的恢复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为其量体裁衣的环境建设仍较为匮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急速推进下,贵州省遵义市积极响应相关政策,湿地公园在远近郊内大量落成,其优美的湿地生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了亲近、享受自然的机会,帮助他们调适身心健康,即成为了城市中宝贵的恢复性环境资源。本文将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中具有恢复作用的环境要素以及产生的恢复性效益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老年人的休闲行为为导向,从恢复性环境的视角切入湿地公园,将湿地公园作为一种能够恢复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环境加以研究,探索城市湿地公园该如何发挥其巨大潜力,能够更好地适用于老年人的休闲需求,带来更多的身心益处,是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核心。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据老年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行为分析总结得出:从活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来看女性居多,年龄集中在65~75岁;活动时长多在0.5h~1h及以上,活动频率大多在一周2~3次,可见湿地公园备受当地老年人的喜爱。从活动时间、类型及空间方面总结出,清晨是老年人的活动高峰期,以康体类和文娱类活动为主,主要集中在广场空间;下午时段,活动类型更丰富多样,且多以小团体出行,构筑物空间、草坪空间和滨水空间利用率皆有提高;晚上时段活动人数锐减,活动以通行类为主,集中在照明条件较好的空间。广场类空间因地势平坦、休息设施充足、视野开阔是老年人最常开展休闲活动的一类空间,而滨水空间作为湿地恢复性环境特有的场所,因观赏形式单一和缺乏安全设施,利用率较低。(2)通过城市湿地公园中环境要素的满意度评价得出,老年人对湿地公园中自然环境要素满意度最高,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色彩、观赏性强的水景是吸引老年人游园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类因子的恢复性效益最强。其次在空间氛围的感知方面,安全性和亲和性还亟待提高,以及湿地公园普遍不满足老年人在空间多样性、休闲设施充足度等方面的使用需求。(3)通过PRS量表测量的恢复性感知评价结果得知,首先证实了偏好度与恢复性效益之间呈正相关,其次得到了各环境因素与恢复性感知之间的相关性。自然环境要素与恢复性感知之间基本呈正相关,空间氛围亲和性、空间多样性和活动多样性与魅力性显著正相关,植物种类、水景观赏性、空间氛围亲和性、私密性与连贯性呈显著正相关,空间多样性、娱乐设施多样性与一致性显著正相关。通过不同环境要素对恢复性感知的促进或阻碍影响,给出相关的优化策略。本研究旨在为适宜老年人身心健康恢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为湿地公园的适老化设计提供导向。从景观社会学的角度实现社会公平性和生态文明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都市出现了盲目扩张、同质化扩张的问题,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成都绿地规划中的郊野公园,通过在城市扩张中形成绿化阻隔,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盲目扩张的问题。多年来,成都建设的郊野公园,不仅成为了市民喜爱的游憩场所,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青龙湖公园、幸福梅林以及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四个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公园进行了植物普查、40个样
学位
近年来,随着地铁的飞速扩张,成都逐渐迈入建设地铁公共空间为核心的“TOD时代”,其特色空间的营造成为重心。为凸显TOD导向下不同站域空间的地标特色和解决站城规划分离带来的同质化问题,促进地铁扩张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展开了“一站一景”宗旨下的外部空间研究,探索站域地标符号对空间优化设计的实践意义。论文以选点研究为前提,采用综合文献分析法对成都市地铁运营情况、线路空间设计模式等进行讨论选出7号
学位
近年来,成都市全面践行城市更新与公园城市的新发展理念,注重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打造,城市桥下线性空间作为新时代城市高速发展的派生空间,逐渐显现其在展现城市品质形象与提升居民城市生活体验方面的价值,但它在桥下空间的相关研究中尚未得到深入的关注,现状问题与提升潜力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使桥下线性空间融入城市生活并成为优质的公共空间是我们需要讨论探究的课题。就目前来看,城市桥下线性空间以满足交通功能与景观功
学位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被逐渐割裂,人群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人们迫切需要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提升体力活动水平的户外空间和场所。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户外活动可达性最高的公共空间,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对人群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其恢复性环境设计的科学依据。同时,眼动仪等视觉感知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提供了更为客观、更加深入的评价工具,为
学位
绿道作为线性开敞空间,是开展线性体力活动的重要载体。人群通过线性体力活动进行健康主动式干预,绿道通过承载线性体力活动提供健康支持性功能,由此搭建线性体力活动与绿道环境的桥梁。但现有绿道设计重视生态及美学价值、忽略具人文关怀的健身支持功能,因此,挖掘线性体力活动需求并完善其在空间中的供给现状,创造供需适应的户外健身环境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线性体力活动”为落脚点,展开对线性体力活动人群
学位
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发展的缩影,诉说着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及生产中,创造并传承的民族文化。其中,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介质,阐释着社会生活与文化、人类精神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得民族文化能够传承至今。然而,如今人们对文化符号内涵的忽视,使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失落;在景观应用中的表象化设计,令景观逐渐丢失了各族文化特色的传承。本文分为理论研究、背景研究、文化
学位
现今社会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丰富,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公园的功能需求已经从简单的亲近自然、满足社会性交流和集散活动的单一功能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等多种复合型的功能需求。近年来大多数城市公园的构建都仅注重于追求丰富的植物元素、空间形态和景观构筑物,仅考虑到空间视觉感受,较少地考虑到不同景观空间环境给人带来的
学位
地铁网络似遍布城市各处的大动脉,为市民提供了缓堵便捷的出行条件,承载着城市的发展。但是,城市发展在跑出“加速度”的同时,忽略了地铁站口空间的通行、停驻、娱乐等方面的犯罪预防需求,空间安全系数较低,出行品质较差。因此,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角度出发,利用景观提高地铁站口使用者的安全感,增强地铁站口空间安全性,有利于促进地铁向更高品质发展。首先,通过对成都市已建成地铁所在行政区的基础规划资料、地理信息数据
学位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由此可见,竹资源成为四川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的资源,是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好路子。宜宾市竹资源富集、竹景观秀美、竹文化底蕴深厚,竹产业作为宜宾重点发展的“竹、茶、牛、猪、蚕”五大绿色富民强市产业
学位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富有活力的居住区是建设活力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景观空间与居住区的活力密切相关。而目前我国很多居住区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对绿地景观的营造,却忽略了对绿地景观活力的提升,导致居住区景观活力不足。研究居住区绿地景观空间活力提升,对建设活力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景观活力的角度入手,通过文献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