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彻底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细胞因子合成障碍有关,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变化十分显著,表现为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等等,使得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1-3]>。本文通过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状态改变、凝血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意义,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和血液分析仪,检测了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50例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50例的下述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糖蛋白(GMP-140)、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Vbg)、D-二聚体(D-Dimer)。 结果: 各组在发病年龄及孕周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正常非妊娠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如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vWF、GMP140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组、正常非妊娠组均极显著增高(P<0.01),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而呈明显增高趋势。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IT值比正常非妊娠组、正常晚期妊娠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非妊娠组相比,PLT值减少比较显著(P=0.016),但是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LT值减少不显著(P=0.276)。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MPV值比正常非妊娠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明显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MPV值与正常非妊娠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338,P=0.38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的PT、APTT较正常晚期妊娠组、正常非妊娠组均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的PT、APTT与正常非妊娠组相比缩短不明显(P=0.098,P=0.082):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的TT与正常非妊娠组、正常晚期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1.403,P=0.169)。与正常非妊娠组比较,正常晚期妊娠组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Fbg、D-Dimer指标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Fbg、D-Dimer指标亦极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而呈递增趋势。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正常非妊娠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状态改变、凝血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检测和比较分析,表明正常妊娠妇女机体存在高凝状态,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而呈递增趋势。筛选出了部分敏感性高的监测指标,如:vWF、GMP140、Fbg和D-Dimer,且D-Dimer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DIC的监测指标;筛选出了适合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使用的指标,如:PLT、MPV;认为在凝血四项指标中,因TT改变不显著,可不必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常规指标来检测。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栓倾向作出及时的评估和预后判断,这对于临床上采取及时有效针对性强的诊疗措施、降低妊娠并发血栓形成、避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DIC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目的:分析781例中国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MSLE)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特点,并与女性患者进行对比,以提高对MSLE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借助于“市场经济”原则在我国的最后确立及其带来的利益表现,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实践逐渐走强,成为一种重新聚合起来的普遍文化力量。从电视新闻传播的视点来看, 90年代中国大
1999年沧州报社先后两次在晚报编辑室举办了“公仆走进编辑部”活动,先后邀请当地环卫、教委、工商、电业、劳动、卫生等15个部门的领导到编辑部来,接受群众的咨询、建议、意见和投诉
期刊
本文追溯了在基础存在论之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态度的转向,并且论证这些转向反映其关于存在论差异与时间性的构想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其成熟期的思想铺平了道路.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酶免疫测定技术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下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变化,探讨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
96104玉米与磨擦禾属杂交种的性逆转:tS2和gsfl的等位基因的非互补作用——(B.Kindiger等),Maydica,1995,Vol.40,No.2,187~190(英文)由二倍体玉米雌穗结粒(ts2)株系与二倍体鸭茅状摩擦禾雌花同株(gs... 96104 Sexual Reversal in Hybrids of Maize
目的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常见和共同的病理转归,表现为肝内细胞外基质持续、弥漫性异常沉积,从而导致肝组织结构和功能破坏。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部分
小麦宁春16及其推广曾宝安,魏亦勤,马素琴(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永宁750105)宁春16在1992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
玉米去雄的科学周伯瑜,黄美槐玉米去雄作为一项传统的增产措施,多少年来一直被不少农户所采用。据河南、陕西、山西、四川。山东和湖北等省资料,在相似水肥条件下,去雄比不去雄平
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斑块和(或)伴有肥厚,上覆鳞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以家族为基础进行银屑病遗传学研究,显示遗传在银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作用突出,其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同时,先天和获得性免疫亦在发病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银屑病皮损中观察到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KC),树突状细胞(DC),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和B淋巴细胞等。已知的环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