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母育儿”型故事即指以亡母之魂回来喂养幼子为核心母题的故事。本文以“鬼母育儿”故事的众多异文资料为基础,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运用故事类型学理论、母权论以及民间信仰理论等来考察中国“鬼母育儿”故事的大体演进特征、地域流布特点、形态结构特征和文化意蕴。论文分为绪论、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鬼母育儿”型故事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其次通过“鬼母育儿”型故事研究的学术史反思,探讨了将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与母权、民间信仰联系起来的可行性问题。最后,阐述本文选题目的、研究方法、内容以及资料来源情况。第一章首先从历时性角度考察文献中“鬼母育儿”故事的演进轨迹及特征。南北朝至宋代是“鬼母育儿”故事由滥觞至趋于成熟的阶段。元明时期,“鬼母育儿”型故事呈现出现实化和复合化倾向。清朝至近代,传说化是这一时期“鬼母育儿”型故事演进的主要特征。其次,通过统计分类和画图示意的方法,勾勒出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大致的地域流布。在全国范围内,“鬼母育儿”型故事主要流传于七个省份,地域分布上呈带状和点状特点。第二章以“鬼母育儿”型故事的异文资料为基础,吸收、总结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从共时性角度出发,对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作类型分析。此类型的两个亚型在发展演进、情节结构和母题构成方面具有不平衡性、稳定性与变异性以及差异性特征。其艺术主题特征主要体现为:奇特的想象性与幻想性、广泛的概括性与象征性、以怪诞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艺术真实、以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再现生活真实。第三章先从历时性角度考察“鬼母”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成因。“鬼母”形象经历了一个由凶狠邪恶的吃鬼怪物到温情慈母形象的嬗变过程,这与佛经故事的影响、中华民族母性崇拜文化的引导以及文人自觉的创作有关。其后试用母权论、民间信仰理论等探究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中“母”与“儿”的文化意蕴以及民俗学内涵。“母”与“儿”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中华民族精神、宗法观念和母权这三个方面。此类型故事的民俗学内涵主要通过祈求顺利生产的生育习俗和催生娘娘信仰以及充满仪式感的产妇丧葬习俗来表现。
其他文献
不少学者认为青铜礼器在殷墟二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此走向了衰落。本文认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没有衰落,而是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礼器向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一个是向着明器方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人文城市建设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曾经的"首善之区",古都文化发展、古都文化形象塑造是人文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为了塑造"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平煤集团矸石山实地调查、理化特征分析,最终提出了治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边坡整形和边坡植被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患者治疗处方4886张,分析并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6年
以鸟苷(1)为原料,经过糖环保护得到2’,3’,5’-三-O-乙酰基鸟嘌呤核苷(2),化合物2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2-氨基-6-氯-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基)嘌呤(3),化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2~2008年46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一期切除吻合术10例;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Ha~nann’s)术式26例;横结肠
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自愿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多超越自身职责之外的组织公民行为,对于学校的高效运行、教学活动绩效的整体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18所初中的458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今初中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现状及预测变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心理契约在学校
战后以来,国际(教育)组织在全球教育的合作与发展上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本文对国际(教育)组织的3个主要价值取向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国际(教育)组织在理念上传播了平等、公正、发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耐热混凝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对其性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对我国耐热混凝土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耐热混凝土的含义、质量控制、对
纵观国内外,社会进步的根基是创新理论的发展,创新方法多种多样。在工业设计领域,对于产品的创新不仅仅限于产品造型方面,更多的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创新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