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繁殖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淹耐受性强的物种,在遭受水淹以后能否有效占有生境并扩展生境,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重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以何种繁殖策略适应水淹生境以及在水淹过后能否有效繁殖则是水淹耐受性强的植物物种能否长期占有生境和扩展生境的关键。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是水淹耐受性较强的多年生克隆植物,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重要备选物种,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的江河沿岸,对成千上百年来江河的自然汛期水位涨落已经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本文以野古草为材料,分别探讨了自然汛期对野古草的生态分化的影响、水淹发生时间以及水淹持续时间对野古草繁殖的影响。 实验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中进行,所用材料为长度为5-10cm的一年生野古草无性分蘖。主要由两部分实验构成:同质种植园实验和水淹实验,水淹实验分为相同开始时间不同持续时间的水淹和不同开始时间相同持续时间的水淹两种。 同质种植园实验的野古草材料采集于嘉陵江岸的高(海拔186-187m)、中(海拔183-184m)、低(海拔179-181m)3个江岸高程带,采集时间为2004年5月,给予相同的光、温、水等管理,于2006年5月测量基株中最长开花分蘖的分蘖长、茎长、花序长、节长、节数以及最长未开花分蘖的叶片长和叶鞘长。水淹实验的野古草材料采集于2006年5月,对于相同开始时间不同持续时间的水淹实验来说,野古草材料采集于嘉陵江岸高(海拔186-187m)、中(海拔183-184m)、低(海拔179-181m)3个江岸高程带,2006年7月28号开始水淹,处理分别为对照,全淹20d、40d、60d、80d和100d;对于不同开始时间相同持续时间的水淹实验来说,野古草材料采集于嘉陵江中江岸高程(海拔183-184m)带,分别在2006年7月12日、8月11日、9月10日和10月10日开始持续时间为28d的水淹,对照材料无水淹处理。测量水淹实验材料的存活率、基株分蘖数目、开花分蘖数目和未开花分蘖(无性分蘖)数目,在生长季末(2007年1月)对水淹试验的材料进行破坏,测量基株生物量、开花分蘖生物量、未开花分蘖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并计算其繁殖分配。对不同高度江岸来源的野古草的生态分化的研究表明,不同江岸高程带的野古草发生形态和水淹耐受性的生态分化。低江岸高程带来源野古草基株中的最长开花分蘖有更长的分蘖长度、花序长度、平均节间长、更大的花序长/分蘖长和更少的节间数目,茎长在各江岸段无差异;低江岸高程带来源野古草基株中的最长未开花分蘖有更长的叶片长、叶鞘长以及更大的叶片长/叶鞘长;随着江岸高程带的降低,野古草的水淹耐受性增加,低江岸高程带的野古草有更强的水淹耐受性。 通过在相同的时间点给野古草不同持续时间的水淹处理来探讨水淹持续时间对野古草繁殖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水淹持续时间的增加,野古草的存活率、开花基株数目百分比、基株分蘖数量、开花分蘖数量、基株中开花分蘖数目/基株分蘖数目、基株生物量、基株中开花分蘖生物量以及对有性繁殖的生物量分配降低;随着水淹持续时间的增加,野古草基株中无性分蘖数目/基株分蘖数目和无性分蘖生物量/基株生物量上升;野古草基株中无性分蘖生物量在全淹40d时最大,其他各个处理间无差异。 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点给野古草相同持续时间的水淹处理来探讨水淹发生时间对野古草繁殖的影响。研究发现,和对照相比,早期进行的水淹会导致野古草基株中有性分蘖数目、有性分蘖生物量、有性分蘖数目/基株分蘖数目和花序生物量/基株生物量减少:尽管早期进行水淹的野古草基株中无性分蘖数目和对照相比无差异,但是基株中无性分蘖生物量、无性分蘖数目/基株分蘖数目和无性分蘖生物量/基株生物量大于对照。随着水淹发生时间的推后,这种趋势逐渐减弱,直至和对照基本相同。 综上可知:(1)三峡库区嘉陵江边不同江岸高程带的野古草发生了生态分化,低江岸高程带的野古草有更强的水淹耐受性;(2)随着水淹持续时间的增加,野古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都因受到了水淹的消极影响而减弱;有性繁殖对水淹更为敏感,随水淹持续时间增加,无性繁殖在繁殖中的重要性增强,在水淹持续100d时,野古草只能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被完全抑制;(3)较之于无性繁殖,水淹发生时间对野古草有性繁殖的影响更大;愈早进行的水淹导致野古草愈多的资源分配给无性繁殖和愈少的资源分配给有性繁殖。
其他文献
学位
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栽培稻又进一步分化为籼稻和粳稻,关于它们三者的遗传结构和相互关系一直未能达到统一。本研究利用50对随机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SSR引物,对来源于中国各地的籼稻(40份)、粳稻(39份)及野生稻(20份)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野生稻、粳稻和籼稻的遗传多样性野生稻、粳稻和籼稻群体分别发现262、236、171条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24、4.72、3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植物天然产物中最大的一类化合物,其结构和功能高度多样化,迄今已有30000多种植物来源的萜类化合物。植物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作为光合色素的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色素,总数达600多种。不少类胡萝卜素具有V_A原和抗癌活性,因而是人和动物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GPPS)催化15碳的FPP和5碳的IPP缩合生成2
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催化乙醇代谢的初始反应,因此关于醇脱氢酶活性的研究在防止乙醇引起的肝损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把ADH应
耐药性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是全球院内感染的首要病原菌。在中国>80 %的金葡菌临床分离株是MRSA,在西方国家>60 %。金葡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是由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s)酶系完成的,PBPs有转糖基酶(transglycosylase domain
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隶属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为江苏特有树种,其分布仅限于镇江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其种质资源较少,在2004年《中
甜菜是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产糖量约占全球40%。为提高甜菜单位面积产量,普遍利用基于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选育获得杂交种。目前在栽培甜菜品种采用的F1杂交种中,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绝大多数为Owen型细胞质,由于细胞质过于单一而存在某种病害流行的风险,因此甜菜育种工作者们面临着寻找新型胞质不育类型的挑战。同时,由于技术限制,在不育系及保持系的选育过程中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希望能够利用分子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和3(STAT3)是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它们经磷酸化活化后(pSTAT1和pSTAT3),对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肿瘤免疫学已经
我国海水养殖约占世界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0%,连续多年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养殖方式也由最初的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因其栽培历史悠久,病毒病危害有同趋严重之势,影响了中国水仙的商品化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