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梯度协同自发曲率介导仿细胞膜的再组装

来源 :伊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型单层囊泡膜类似于所有生物细胞质膜的自封闭脂质基质,是理想的细胞膜模型。目前,巨型单层囊泡被用于研究生物膜的某些方面,例如,由添加的化合物引起的膜渗透,横向脂质异质性,或膜的出芽和裂变等,其形状可以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本论文基于仿细胞膜模型,采用电形成法制备巨型单层囊泡技术,使用高分辨率倒置荧光显微镜表征技术和荧光泄漏实验技术为主的实验表征技术,研究了渗透梯度协同自发曲率介导仿细胞膜的再组装。渗透压可以打破细胞内和细胞外溶液之间的流体平衡,在低渗透溶液中溶质浓度差的驱动下,水分子穿过半透膜进入细胞并破裂,间歇破裂的复杂动力学过程以前已经观测到,然而,其潜在的物理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的探索和分析。本论文第三章第一节,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了在低渗透介质中单组分巨型单层囊泡内含物的间歇式释放。实验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电子倍增电荷耦合装置来获取间歇式动态图像,我们注意到,磷脂囊泡的组分影响了拉伸速度,以及制备囊泡的溶液可调节释放时间。理论研究中我们运用方程组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阶段量化了动态过程,并探讨了双分子层渗透率和溶液粘度等物理参数对此过程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巨型单层囊泡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高度依赖于脂类的分子结构;巨型单层囊泡的孔隙寿命与内部溶液环境密切相关;在粘性溶液中制备的囊泡能够看到长寿命的孔隙。此外,通过内含物释放速度定量测量了线张力,与理论模拟结果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我们的研究明确了间歇性孔隙形成和内含物释放的物理调控机制,为基于跨膜转运的基因治疗、基于脂质体的控释药物等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巨型单层囊泡是最简单的细胞状封闭腔室,尽管水分子很容易在囊泡壁上保持平衡,但溶质的被动渗透受到了强烈阻碍,因此很容易在封闭的囊泡和周围的自由浴之间建立渗透梯度,从而触发渗透作用。本论文第三章第一节对低渗介质中调控单组分GUVs间歇式释放进行了研究,然而,由于人体细胞的多样性,以及多组分膜与活细胞中可能出现的较温和的渗透梯度相耦合。本论文第三章第二节,基于巨型单层囊泡仿细胞膜模型,实验结合理论分析了渗透梯度介导多组分仿细胞膜的再组装行为。实验研究中,选取胆固醇(Chol)、鞘磷脂(SM)和不饱和磷脂(POPC)三元脂质混合物组成GUVs,渗透梯度通过去离子水建立。研究得出,多组分膜表面出现以大微观域为特征的状态(相分离)和光学均匀状态(均相)之间翻转,这种振荡相分离是等温发生的。此外还观察到振荡相分离中时序级联瞬时孔隙,依据子代囊泡通过孔隙的排出过程,理论研究中分析其内在的生物物理机制,研究得出孔隙寿命足以允许部分溶质泄漏。水的渗透流入、压力、膜张力、孔隙形成和溶质流出的这种循环模式表明了准稳态自我调节行为,允许由简单分子成分(即水、渗透性物质和脂类)产生的囊泡室在负反馈回路中感知和调节其微环境。单糖(如葡萄糖和蔗糖)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它们能够保护生物膜免受脱水损伤,这种性质反映了潜在的糖-脂质相互作用,在低水合作用下,脂质双分子层与单糖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本论文第四章,基于巨型单层囊泡仿细胞膜模型来研究与两种糖(葡萄糖和蔗糖)接触的完全水合的脂质膜。实验研究中当膜内部溶液含有蔗糖(/葡萄糖),而外部溶液含有葡萄糖(/蔗糖),糖不对称会引起磷脂双层膜的自发弯曲,产生向外出芽(/向内出芽)的囊泡形状,其弯曲的方向可以通过交换内部和外部溶液来逆转,表明糖-脂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显著的正自发曲率(/负自发曲率),这是由有效的排斥和吸引糖-脂相互作用引起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将尝试通过体积面积比和归一化自发曲率两个无量纲物理参量,使用Matlab软件模拟获得稳定膜形状的参数范围,并讨论可能的分子机制。理论和实验之间详细的比较表明囊泡的向内出芽(/向外出芽)形状在广泛的参数范围内都是稳定的,在不同的稳定性制度之间有显著的重叠,反映了形状空间中崎岖的自由能景观。此外,相图的获得有助于确定仿细胞膜形状过渡的路径(实验中我们采集了两种向外出芽囊泡以及一种向内出芽囊泡的可能路径),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可控和可靠的方式打开和关闭这些形状的膜颈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最后,对本论文已有的研究内容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课程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高中生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挑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纲要信号教学法是以纲要信号图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它具有“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信息集中、思维对号”的特征。它能让同学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发同学们的联想,
学位
期刊
信息化的21世纪要求人们转变线性简单的思维,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培训学生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学科讲授生物的组成,遗传,生存的环境等内容,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具备极强的系统性,在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能力中具有明显优势的。问题中心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协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已在
学位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才的培养质量都有了更高及更新的要求。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科的教育价值,各个学科的教育目标都是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与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学位
人脸因其面部特征的稳定性给身份识别带来了方便,但是,微整容后的人脸五官特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微整容在日常生产中给人脸识别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若在身份验证时,待识别的微整容人脸图像特征与数据库中相关证件上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在差异时,会导致身份验证错误,给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机构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本文针对微整容后的人脸识别的问题,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自制相关微整容人脸图像数据集,选取适合的损
学位
生物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学科特点主要由对自然规律探索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来体现,而生物学实验正是实现这一探究过程的主要途径。传统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单一,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协同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这也与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核心素
学位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性,同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特性。相比于抗生素,抗菌肽凭借其独特的膜渗透活性机制,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巨大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深入探索抗菌肽膜渗透活性在不同膜物理性质下的响应是抗菌肽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但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基于仿细胞膜模型探索抗菌肽膜渗透活性机理,可以避免潜在活性细胞过程的影响。在此,本论文以蜂毒肽(Meli
学位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现代化进程,数据源生成数据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快速、连续、潜在无限、随时间变化的有序序列称之为“数据流”。数据流存在数据分布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概念漂移现象,概念漂移现象被认为是机器学习模型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断变化的大数据环境中,如何提供更可信有效的机器学习模型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概念漂移现象使得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为数据挖掘、数据流
学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数字资源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也强调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同时,新一代的青少年也是数字化的一代,他们对数字化技术有着天然的敏感度。互联网参与其中的学习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一代青少年的学习需求,更能引发这一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
学位
贝叶斯网络采用图模型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其结构清晰,具有突出的决策机制和学习机制,故拥有优秀的推理能力。在医学诊断、图像处理、可靠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在各类研究方法中,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以其普适性好、便于并行执行、高效便捷等显著特点,在贝叶斯网络结构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传算法虽然具有较为良好的鲁棒性且对领域知识需求较少,但应用在贝叶斯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