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配施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套作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优势,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本研究于2013-2014年在四川仁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以玉米品种“川单418”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研究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A因素为施氮水平:NO(0kgNhm-2),N1(120 kgN hm-2),N2(180 kgN hm-2),N3(240 kgN hm-2),B因素为施磷水平:PO (0 kg hm-2), P1(35 kg hm-2),P2 (70 kghm-2), P3 (105 kghm-2),旨在阐明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种间相互作用及氮、磷素吸收特性,为提高间套作体系资源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间互作和氮磷配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表现出种间促进作用,且在施磷70 kg hm-2时,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种间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与根系完全分隔相比,不分隔处理不施磷(P0)时,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4%(不施氮,NO)和5%(施氮180 kg N hm-2, N2),施磷70kghm-2(P2)时,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8.59%和20.43%。适宜的增施氮磷肥能明显改善玉米穗部性状,提高千粒重,促进套作玉米高产的形成。田间小区试验中,施N和施P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施氮180 kg N hm-2和施磷70 kg hm-2时达到最高,此处理下玉米产量达到8048.21kg hm-2,与不施肥(NOP0)处理相比,玉米产量提高了60.44%。2种间互作和氮磷配施对玉米氮磷素积累、转运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种间互作对套作玉米氮磷素积累量具有显著影响。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时玉米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9.95%(NOP0)、3.66%(NOP2)、23.04%(N2P0)和10.54%(N2P2);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5.58%(NOP0)、28.85%(NOP2)、18.75%(N2P0)和14.75%(N2P2);氮磷互作效应显著,增施氮肥能显著促进套作玉米氮素积累量,缓解种间磷素竞争吸收。不同氮磷配施处理对玉米氮磷素积累、转运和利用特性影响显著。玉米植株氮、磷素积累总量分别在施氮180 kg N hm-2和施磷70 kg 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同时茎鞘和叶片中氮、磷素向籽粒转运量和贡献率较高,籽粒氮、磷素收获指数均达到0.5以上,氮、磷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分别达到3.36 kg kg-1和8.79 kgkg-1。随着氮、磷肥施加量的增多,氮、磷素吸收效率和生产效率均显著下降。3氮磷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移的影响相同施磷条件下,施氮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时期生物量影响显著,规律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施氮180 kg N hm-2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合理施氮有利于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提高收获指数。相同施氮条件下,玉米不同干物质积累量受施磷影响显著,变化趋势与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影响一致,施P70 kg hm-2处理下玉米生物量达到最高,与不施P处理相比,成熟期施P35、70和105 kg hm-2处理生物量总积累量分别提高7.41%、13.52%和10.47%。4氮磷配施对土壤养分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0-20 cm耕层土壤养分受施肥量影响显著,相同施磷量条件下,各生育期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不断上升趋势,施氮240 kg N hm-2时达到最大: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具体表现为:N2>N1>N3>N0。同时受施磷处理影响显著,增旋磷肥降低了土壤0-20cm碱解氮含量,各施磷处理下碱解氮含量均显著低于PO处理。适量施加氮、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全磷含量,但过量施氮则使土壤中全磷含量降低。土壤速效磷受施磷影响显著,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P3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大,为6.04mgkg-1。4个不同施磷水平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与PO处理比较,旋加过磷酸钙显著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具体表现为:P0>P1>P2>P3:在相同施磷量条件下,各施氮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达显著水平,均随着旋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当施氮量超过180 kgN hm-2时,磷酸酶活性反而降低。土壤脲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直至灌浆期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种植带耕层中旋磷促进土壤腺酶活性的增强,施磷105 kg hm-2时脲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提高施P处理。土壤脲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于施氮180kghm-2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最强,当施氮量增加至240 kgN hm-2时,脲酶活性反而下降。
其他文献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报纸的可读性在增强。读报中,偶尔也见有的地方因写作上的缘故,影响了阅读和理解。下面随手从《新疆日报》上摘录几条,以期引起作者、编者的关注。 Wit
本研究以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和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为材料,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分析黄籽材料粒色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AFLP技术筛选与种皮色泽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转化为SCAR标记或CAPS标记。主要结果如下:1.对中油821与No.2127-17杂交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和F_2的分析表明:No.2127-17的黄籽性状受一对不完全显性细胞核基因控制。2.利用集团分析法(B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post-disaster 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by presenting an analysis of t
In this study, two categories of weather index—absolute index and relative index—for chilling injury and heat damage of three main crops in China were assesse
<正>你有没有课上偷偷摸摸用手机的经历?在四川大学,学生可以在课上大大方方地用手机,还会获得教师的支持。课上启用手机互动系统"这种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用手机
Fir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asters in rural communities but evid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against fire risks is limited.This was a 2-
The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network (BN) theory in risk assessment is an emerging trend.But in cases where data are incomplete and variables are mutually relate
Bangladesh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most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while its people also suffer from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linked to the growing pr
[摘 要]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随着我国种业由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迈进,种子行业对种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文章从明确专业建设思路、确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湖北工程学院农学专业面向现代种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种业;应用
本研究以盾叶薯蓣无性繁殖植株为供试材料,调查了盾叶薯蓣的性别类型,对盾叶薯蓣的开花习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调查了性别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使用外源激素对植株的性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