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产物,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一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现象。物流产业集聚是适应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趋势,它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且能够极大促进企业增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物流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四川省作为西部大开发发展主体,其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研究四川省物流产业发展特征、集聚度、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不仅能丰富产业集聚理论,还对促进四川省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节是绪论,综合分析了本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并做出述评,提出本文研究方案。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四川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数据描述四川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形成对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的整体发展把握。第四部分是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特征分析。首先是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四种集聚度测量指标测量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度,然后选取适当变量进行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第五部分是分析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根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析结果和选取的变量选择适当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建议。首先进行研究结论总结,归纳欠缺、提出展望,然后根据本文对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程度的测量、经济效应以及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的可行性建议。根据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四川省物流产业处于平稳发展阶段,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货运量波动增长、物流企业成长迅速、物流园区初具规模。(2)根据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分析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得出四川省物流产业存在集聚现象,但其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时选用的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物流产业增加值与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关联度都超过了0.4,并且四川省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物流产业集聚度的灰色关联度超过0.3,这说明四川省物流产业具备集聚效应但是不是特别显著。(3)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得出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制造业发展水平,交通因素中公路优势对四川省物流产业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发展多式联运;四川省分散的商贸业物流产业集聚不具正向推动作用;政府能够在政策、资金方面起到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德国Fleissner(福来司拿)公司将参加2007年9月13~20日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ITMA2007展览会,其展台位于A3展馆的107/302展位。1用于化纤工业的设备在ITMA2007上,Fleissner将展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证券定价是现代金融学的核心研究内容,衍生产品定价作为证券定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也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期权定价理论的问世,随后便涌现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以越南-韩国自由贸易协议贸易效应分析为题,通过越南、韩国两国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采用贸易互补理论和引力模型理论对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开展了定量分析工作,为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提供了依据。首先,本文对越南与韩国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别从发展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两个角度对越南与韩国的贸易关系发展问题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基于贸易互补性定量分析的相关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法,从贸易互补性指数、
以大型空间绳系辅助返回系统为背景,利用微元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有分布质量的柔性绳系辅助返回系统的展开动力学模型。针对模型复杂的非线性和强耦合问题,采用Galerkin法进
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户外拓展型课程教学,将其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实现对规定教材的补充与丰富,并逐步形成有地方、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是现今一线教师及相关部门需要
期刊
针对威胁雷达的各种干扰进行分析,得出压制式干扰是雷达网的主要威胁干扰.根据压制式干扰的特征以及雷达网中雷达工作方式,对支援干扰(SOJ)、随队干扰(ESJ)、自卫干扰(SSJ)进
我国铁路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机车车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的车辆技术状态和运输能力已今非昔比.然而,在铁路设施以及技术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也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