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内部炎症反应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颅咽管瘤是儿童鞍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尽管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WHO(40)级),然而其侵袭性的生长方式,以及特殊的生长部位(毗邻视交叉、垂体柄、丘脑等),使得患儿尽管在手术后保持着较高的长期存活率,但常常伴随着严重神经内分泌异常的并发症,导致较差的预后和较低的生活质量。在其现有的两种病理组织学类型——造釉细胞型和鳞状乳头型中,前者多见于儿童,瘤体常呈囊性或囊实性,术中可见肿瘤同周围组织黏连严重,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肿瘤微环境概念被不断强调,关于炎症与肿瘤发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为关注领域。炎症反应可以通过众多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释放以及炎症免疫细胞的参与,导致组织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或者异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生成,增殖侵袭,乃至于转移与复发。而同时肿瘤组织又能通过其自身具有的旁分泌特点,募集多种免疫细胞,表达相应受体,重构其所处的微环境,产生免疫逃逸反应。同其他颅内良性肿瘤相比,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内部存在剧烈的炎症反应一直被认为是其明显的特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证实了该肿瘤内部各类炎性介质的存在。如同儿童最常见的低级别胶质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相比,其包括IL-6、IL-10、IL-1R,以及多种趋化因子都明显上升。而这些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在颅咽管瘤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迄今未被阐明;因此,探究炎症反应在这些过程中的确切性的作用以及背后的机制,尝试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来可控地调节疾病进展的方向,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故本课题想要尝试寻找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damantimous Craniopharyngioma,ACP)内部炎症反应与临床的相关性以及其中的关键分子,并探究相关分子在炎症及免疫反应中的意义。第一部分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炎症反应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目的:探究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以及炎症反应,手术方式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西京医院收治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61例,通过院内OA平台及微缩病案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患者手术入路、切除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相关临床信息,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对应患者预后情况;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从标本库中收集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肿瘤病理组织切片,采用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情况;采用炎症细胞计数评分法,对采用HE染色进行肿瘤组织炎症等级评分;使用SPSS24.0做相关统计学分析,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初步评价手术方式、切除程度,以及炎症反应等级之间的组间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或使用Cox分析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探讨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初步分析炎症反应及小胶质/巨噬细胞浸润特征与肿瘤进展的关系。结果:手术切除程度:61例中全部切除36例,次全切除25例(残留部分即与重要结构粘连,不易分离的肿瘤或囊壁。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全切组和次全切组在癫痫等多种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例患者住院期间因严重下丘脑反应死亡,其余59例患者在对症治疗及其他专科治疗后康复出院,住院时间0-41天,中位时间12天。至随访截止(2020年12月1日),术后生存的5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复发18例,复发时间6-70(中位时间24)个月,随访时间1-120(中位时间21)个月。复发率与性别(P=0.515)、手术入路(P=0.381)等之间无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秩对数检验(Log Rank Test)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93)。所收集到25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中,低级3例,中级12例,高级10例,卡方检验表明不同炎症等级间的手术切除程度无显著差异(P=0.276),而同肿瘤进展之间呈高度相关(P<0.001),同时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炎症等级组预后明显差于中低等级组(P=0.022)。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比较,同一患者,初、复发肿瘤组织内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不同,且巨噬细胞激活程度增加,而极化程度有所减弱。结论:临床上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多是基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在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术中选择次全切方式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肿瘤内部的炎症反应可能是肿瘤不良预后的特征,同时在初发肿瘤中,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各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的肿瘤,更具有复发倾向,同一患者初复发肿瘤相比,炎症细胞浸润增加。第二部分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炎症反应中的关键效应分子探讨目的:筛选颅咽管瘤炎症反应中的关键分子,探讨其表达情况,并通过外部数据库探究其临床价值及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转录表达谱数据GSE94349,运用免疫浸润算法CIBERSORTx分析,评价和比较同一脑肿瘤组织测序序列内,不同肿瘤组织中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各类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Network Analyst行差异基因分析,并通过GSEA功能聚类算法筛选参与炎症反应的可能关键分子SERPINs;并运用包括TIMER,Oncomine,GEPIA,TISCH,TCGA等多个在线数据库,初步评价SERPINs在脑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以及上下游分子间的可能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验证筛选SERPINs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同巨噬细胞的表达定位情况;最后通过培养原代ACP细胞,探究ACP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后,所筛选分子在小胶质细胞内部的表达改变情况。结果:使用CIBERSORTx比较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以及正常脑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可见M0、M2巨噬细胞,静息态CD4+T细胞在肿瘤内部浸润比例明显增高,而M1型巨噬细胞数量则显著降低;通过Network Analyst内置Limma包分析差异基因,行GO/KEGG分析,另结合GSEA聚类分析,比较多个Hallmark基因,发现SERPINE1等在内的SERPINs基因为关键通路Hub基因;利用TCGA数据库及其他外部在线分析数据库,初步分析SERPINE1在脑肿瘤的表达及预后情况,发现SERPINE1(P<0.01,HR=1.7)、SERPING1(P<0.05,HR=1.7)及SERPINB2(P<0.05,HR=1.6)在同胶质母细胞瘤无病生存期相关,高表达组预后低于低表达组,肿瘤微环境单细胞转录组学数据库TISCH结果提示SERPINE1及SERPING1多富集于单核/巨噬细胞群及恶性细胞群。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显示了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内部SERPINE1及SERPING1同巨噬细胞的共表达证据,后续进行原代培养,行肿瘤-胶质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共培养后,BV2及HMC3小胶质细胞中SERPINE1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内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浸润的炎症及免疫细胞多处于抑制或免疫静息状态,提示肿瘤内部存在明显的免疫抑制特征;对差异基因的富集,以及结合多项炎症经典通路的GSEA结果提示,SERPINs基因家族可能是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效应分子。同时,通过利用多个外部数据库进行泛癌水平,及脑胶质瘤数据集中,探讨了效应分子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最后在颅咽管瘤组织中观察到了相似的表达改变,提示候选基因,尤其是SERPINE1,可能是介导肿瘤细胞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交互作用中的关键角色,并同肿瘤的复发行为相关。
其他文献
氯胺酮自1970年起作为全身麻醉药应用于临床患者,但它同时还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等多种作用。由于氯胺酮麻醉后拟精神类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因此近年来麻醉医生开始尝试将氯胺酮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现已证实在丙泊酚或者七氟醚麻醉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后分离症状等拟精神类症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将氯胺酮的镇痛、抗躁动、抗抑郁等优势体现出来。氯胺酮的作用机
学位
基于深度学习的死鱼识别技术,首先通过在工作站上搭建改进的YOLO v5模型,利用自制的数据集去训练自己的模型,然后部署到树莓派上进行边缘计算。本文以省级课题“深远海大型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技术研究(项目编号:ZJW-2019-01)”为背景,针对南海海洋渔业养殖的环境条件,开展深远海渔业养殖模式和死鱼识别技术的研究。随着深远海养殖这一健康养殖模式进一步朝着规模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深度学习
学位
牛奶分离机作为奶制品生产中乳脂分离的先进设备,是牛奶生产链上的核心设备之一。其中转鼓作为牛奶离心分离机的核心部件,具有一定的缜密性和特殊性,利用浅池澄清与离心沉降原理使得牛奶乳浊液中轻相稀奶油与重相脱脂乳获得不同的离心惯性力而分离。本文以牛奶分离机转鼓内流场作为研究对象,以优化牛奶分离机转鼓的分离性能为目标,探讨转鼓流场流体动力学性能,分析碟片流场中牛奶分离现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分
学位
非饱和带是连接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被认为是影响污染物运移的关键带。污水中的微生物可以在灌溉条件下通过非饱和带进行迁移,继而污染地下水。论文选择石家庄栾城污水灌溉区为研究区,典型病原细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等方法,对灌溉条件下非饱和带中大肠杆菌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阐明了污灌区非饱和带中大肠杆菌的垂向分布特征,其数量随深度
学位
背景及目的:随着主动脉外科学的发展,主动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这提示主动脉手术后AKI的发生机制仍不明晰。近10年随着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L)所致肾损伤分子机制的逐渐解析,血清肌红蛋白(Serum myoglobin,s Mb)作为横纹肌溶解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致病因
学位
在小理查兹·霍耶尔所提出的情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沿着这一流派脉络,继续将认知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引入情报分析理论中,进一步完善情报分析的认知基础,所涉猎的内容有导致情报失误的主要认知偏差和双重加工理论,以及有助于灵感、洞见和顿悟生成的悟性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双重加工理论是情报分析的认知前提基础,偏于直觉或逻辑任何一方的认知偏差,都可能导致情报误判;常规上客观而准确的情报分析建立在整合直觉和逻
期刊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冬季采暖。如今城镇地区以集中供暖为主,室内热舒适性较高;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仍以散煤燃烧为主,污染严重,热舒适性差。为了改善北方空气质量,政府推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战略,在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重点城市,逐步推广实现清洁取暖。如今清洁采暖方式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采暖需求不明确,本文针对中原农村地区的气候特征、能源构成、采暖需求等情况,研究经济的清
学位
釉质是位于牙冠表面最坚硬的牙体组织,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hydroxyapatite,HAP),纤维状纳米HAP紧密聚集形成釉柱(Enamel rod),规则排列的釉柱交叉绞绕形成釉质的主体结构。正常发育形成的釉质高度矿化,由于缺少细胞结构,不具备自身修复再生能力。牙齿窝沟(Pits and Fissures)是牙胚成釉器时期,不同的牙尖生发中心—继发釉结(Secondary enamel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前列。血管弹性降低是心血管疾病早期的共同特征,也是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探讨心血管疾病前置事件血管弹性降低的具体影响因素,特别是探讨运动、饮食等易于管理、便于干预的健康影响因素对血管弹性的影响,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血管超声射频技术探讨运动和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在
学位
研究背景据研究,中国35-75岁成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的患病率为7.0%,据此估计,我国存在患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庞大人群,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头颅血管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日益广泛,可能存在的愈发增加的检出率以及逐渐增长的患病人群。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在于其自发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