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前列。血管弹性降低是心血管疾病早期的共同特征,也是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探讨心血管疾病前置事件血管弹性降低的具体影响因素,特别是探讨运动、饮食等易于管理、便于干预的健康影响因素对血管弹性的影响,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血管超声射频技术探讨运动和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运动改善血管弹性的外泌体机制,为血管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一)运动和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下开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唐都医院体检的汉族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 mm、BMI≥28 kg/m~2、酒精或毒品成瘾者、未戒烟的吸烟者,以及专业运动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疾病史和用药史患者等人群。共纳入研究对象509人,经整理后,运动有效数据研究对象共纳入410人,饮食有效数据研究对象共纳入463人。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该问卷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运动情况和饮食情况等相关信息。运动情况调查以美国国家健康访谈调查和2018年美国运动指南为标准,收集研究对象的运动频率和强度以计算运动量。饮食情况调查以日本2017年EBS简表为标准,收集研究对象的饮食规律和饮食内容。使用Esaote Mylab 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弹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定量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指标采用血管硬度定量技术测量。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post hoc分析(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索运动和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所有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运动改善血管功能的外泌体机制研究通过游泳构建运动小鼠模型。提取对照组和运动模型组小鼠的血浆外泌体,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至待测小鼠体内,观察外泌体在待测小鼠各脏器及血管的分布情况。将对照/运动小鼠血浆来源外泌体经尾静脉注射至高脂饲料喂养小鼠体内,通过小动物血管超声评价运动小鼠血浆来源外泌体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分析对照和运动小鼠血浆外泌体miRNA的表达差异,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功能。研究结果(一)运动和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1.运动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高运动量组的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显著降低。不同运动量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极低运动量组相比,中、高运动量组颈动脉扩张性系数均显著升高。中运动量组和高运动量组颈动脉顺应性系数显著高于极低运动量组。高运动量组颈动脉α僵硬度、β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局部舒张压显著低于极低运动量组和低运动量组。2.饮食对健康人群血管弹性的影响:饮食规律明显异常组的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显著升高。不同饮食规律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顺应性系数和局部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饮食规律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相比,饮食规律明显异常组颈动脉扩张性系数显著下降;颈动脉α僵硬度、β僵硬度、PWV和局部舒张压均显著升高。与饮食结构好和一般的组相比,饮食结构差的组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显著升高;颈动脉局部舒张压显著上升;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扩张性系数和顺应性系数、α僵硬度、β僵硬度和PWV均无显著差异。3.血管弹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每周总运动量、饮食规律对血管PWV有显著影响,是血管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运动改善血管功能的外泌体机制研究外泌体示踪实验证实将运动小鼠血浆来源外泌体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待测小鼠后,可经循环进入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功能学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小鼠的血浆外泌体能够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血管弹性。外泌体RNA-seq结果显示运动小鼠血浆外泌体miRNA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这些差异miRNA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命运重编程和代谢参与血管弹性调控。研究结论1.在健康人群中,日常中、高运动量与良好的血管弹性相关;异常饮食规律可能是影响血管弹性的重要因素。2.小鼠实验结果提示,运动通过外泌体途径改善血管功能,外泌体是运动保护血管弹性的潜在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视觉的工件分类与定位测量方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件分类与定位测量精度和速度方面已经基本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但是仍然存在分类与定位测量目标单一的问题。在工件位姿多变、工况要求复杂和工序要求特殊的情况下很难完成精确识别与定位测量。为了满足柔性自动化制造中工件的加工、装配、分拣等需求,基于视觉的多工件分类与定位测量已经成为重点问题。本文以多种类薄片工件
学位
学位
氯胺酮自1970年起作为全身麻醉药应用于临床患者,但它同时还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等多种作用。由于氯胺酮麻醉后拟精神类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因此近年来麻醉医生开始尝试将氯胺酮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现已证实在丙泊酚或者七氟醚麻醉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后分离症状等拟精神类症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将氯胺酮的镇痛、抗躁动、抗抑郁等优势体现出来。氯胺酮的作用机
学位
基于深度学习的死鱼识别技术,首先通过在工作站上搭建改进的YOLO v5模型,利用自制的数据集去训练自己的模型,然后部署到树莓派上进行边缘计算。本文以省级课题“深远海大型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技术研究(项目编号:ZJW-2019-01)”为背景,针对南海海洋渔业养殖的环境条件,开展深远海渔业养殖模式和死鱼识别技术的研究。随着深远海养殖这一健康养殖模式进一步朝着规模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深度学习
学位
牛奶分离机作为奶制品生产中乳脂分离的先进设备,是牛奶生产链上的核心设备之一。其中转鼓作为牛奶离心分离机的核心部件,具有一定的缜密性和特殊性,利用浅池澄清与离心沉降原理使得牛奶乳浊液中轻相稀奶油与重相脱脂乳获得不同的离心惯性力而分离。本文以牛奶分离机转鼓内流场作为研究对象,以优化牛奶分离机转鼓的分离性能为目标,探讨转鼓流场流体动力学性能,分析碟片流场中牛奶分离现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分
学位
非饱和带是连接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被认为是影响污染物运移的关键带。污水中的微生物可以在灌溉条件下通过非饱和带进行迁移,继而污染地下水。论文选择石家庄栾城污水灌溉区为研究区,典型病原细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等方法,对灌溉条件下非饱和带中大肠杆菌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阐明了污灌区非饱和带中大肠杆菌的垂向分布特征,其数量随深度
学位
背景及目的:随着主动脉外科学的发展,主动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这提示主动脉手术后AKI的发生机制仍不明晰。近10年随着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L)所致肾损伤分子机制的逐渐解析,血清肌红蛋白(Serum myoglobin,s Mb)作为横纹肌溶解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致病因
学位
在小理查兹·霍耶尔所提出的情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沿着这一流派脉络,继续将认知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引入情报分析理论中,进一步完善情报分析的认知基础,所涉猎的内容有导致情报失误的主要认知偏差和双重加工理论,以及有助于灵感、洞见和顿悟生成的悟性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双重加工理论是情报分析的认知前提基础,偏于直觉或逻辑任何一方的认知偏差,都可能导致情报误判;常规上客观而准确的情报分析建立在整合直觉和逻
期刊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冬季采暖。如今城镇地区以集中供暖为主,室内热舒适性较高;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仍以散煤燃烧为主,污染严重,热舒适性差。为了改善北方空气质量,政府推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战略,在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重点城市,逐步推广实现清洁取暖。如今清洁采暖方式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采暖需求不明确,本文针对中原农村地区的气候特征、能源构成、采暖需求等情况,研究经济的清
学位
釉质是位于牙冠表面最坚硬的牙体组织,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hydroxyapatite,HAP),纤维状纳米HAP紧密聚集形成釉柱(Enamel rod),规则排列的釉柱交叉绞绕形成釉质的主体结构。正常发育形成的釉质高度矿化,由于缺少细胞结构,不具备自身修复再生能力。牙齿窝沟(Pits and Fissures)是牙胚成釉器时期,不同的牙尖生发中心—继发釉结(Secondary ename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