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变化,评价电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共选择90名受试者纳入研究。采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n=30)、对照1组(n=30)、对照2组(n=30)。其中试验组采用电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对照1组采用电针常规经穴治疗,对照2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实验结束为止一共中止、脱落、脱失10人,最终有80名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27例,对照组1组27例,对照2组26例。对三组有效病例的一般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指数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ROM)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平衡,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试验组(电针肌筋膜激痛点)先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操作,再接入电针仪,选用疏密波(2Hz与100Hz交替)治疗30min,以患者局部出现抽搐反应,感觉到强烈的胀痛但能耐受为宜。对照1组(电针常规经穴)参考高树中、杨俊主编的《针灸治疗学》教材选穴和要求操作:百会、风池、天柱、颈夹脊穴(C3、C4)。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选用疏密波(2Hz与100Hz交替)治疗30min,以看到肌肉收缩或以患者耐受为宜。对照2组(口服西药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次,2次/d,服用3周。试验组和对照1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5次为一疗程,一共治疗3周。
  3.疗效评价:记录治疗前以及分别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每周头痛指数评分及颈椎功能活动度(ROM),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组显著有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0%。电针常规经穴组显著有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90%。西药组显著有效5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3.1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组总有效率最高,疗效最好。
  2.三组的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指数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1疗程、3疗程后的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指数评分,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组的改善效果均最好。1疗程时电针常规经穴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差异不明显;治疗3疗程时,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组与电针常规经穴组止痛效果相当,西药组止痛效果较差。在颈椎ROM评分上,1疗程、3疗程时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组与电针常规经穴组虽然都能一定程度改善颈椎ROM评分,但是两者疗效相当,差异不明显,以西药组对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效果最差。
  结论
  1.对于颈源性头痛,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电针常规经穴或口服西药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疼痛,但电针肌筋膜激痛点和电常规经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更佳。
  2.电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电针常规经穴、口服西药治疗颈源性头痛都有降低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指数评分,但电针肌筋膜激痛点能够在短时间内(1疗程)起到降低头痛指数,改善生活质量。
  3.电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和使用电针常规经穴、口服西药治疗均可以在不同程度改善上颈椎活动度,电针肌筋膜激痛点组较其他两组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两种方法对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其疱疹、疼痛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式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进行评估,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
目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评价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安全性和优效性,为今后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72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
学位
目的观察运用“标本配穴”针刺疗法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E-ET)的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调节作用以及最终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前来就诊的先后顺序,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
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实验,与常规针刺组进行对比,旨在探讨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症状的改善情况,从而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拓宽新思路,提供新方案。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5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针灸科住院部和湖北省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跷脉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两组基础
学位
目的: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抗组胺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并不能根治疾病,复发速度快且瘙痒难以忍受,这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因此,慢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是现代临床研究的重点。传统中医药对于预防并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功案例,本研究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评分、皮肤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临床疗效评分等观察指标,观察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
目的比较三伏天督脉铺灸疗法与艾箱灸疗法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改善患者寒湿症状、体征,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更为优势的治疗方案,并为深入发展督脉铺灸拓宽思路。方法此次研究采集2019年7月至8月及2020年7月至8月(三伏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且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患者,将其中根据中医证候分型为
目的1.明确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探讨临床疗效与神经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2.研究电针对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兔L2脊髓背角的甲硫脑腓肽、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模型兔背根神经节中Netrin-1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电针上调Netrin-1表达的阿片肽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纳入符合受试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在治疗前对受试者进行体格检查,明确其责任病灶;参照神经功能评定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膝内翻患者,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中下肢力线分布的相关角度,以及腰椎正侧位片中与脊柱骨盆形态相关的一系列参数,来描述其下肢力线分布、骨盆倾斜、腰椎前凸及侧弯的情况,进而对膝内翻患者的脊柱-骨盆-下肢形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从而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现有的相关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针刺拮抗肌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每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开始,截至2020年10月,筛选出针刺拮抗肌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
学位
目的基于脑-肢协同调控模式,探讨太极推拿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 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以期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优化联合干预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09月-2021年0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花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