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美学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湖是中国历史城市普遍存在的风景符号。历史上共有80个西湖的相关建设记载,除著名的杭州、颍州、福州、惠州外,潮州、温州、富顺、桂林、寿昌、许州、汉州、婺源、湖州等城市都有西湖的记载。研究西湖的普遍性存在及其内涵的历史文化、山水风景审美,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城市风景营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古籍资料如地方志、史籍、古代笔记小说、古代诗文、古代地图等的整理和统计,以时间纵轴对西湖数量变化、分布特征、建设动因及审美认知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归纳“西湖”文化形成发展的演进历程,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背景和市民需求对西湖变化的影响。进而了解西湖风景营建内涵的传统环境观,即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融合山水艺术审美和风水思想,成为地方政府“与民同乐”的城市风景区,体现了“山—川—物—人”的整体环境观。同时本文也通过对古代西湖传统环境观念的认识,为当代迷失的“西湖”文化找寻方向,对各地西湖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全文分四个部分对“西湖”文化的演进探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基于西湖在古代城市的广泛存在和现实意义。提出以西湖历史演进普遍规律和美学特征为论文研究重点,并梳理出论文研究结构和框架。第二部分,以时间纵轴为线索,归纳分析各历史时期西湖文献,重点关注西湖的形成和西湖历史演进。结合各历史时期西湖的数量和地域分布特点,总结西湖在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及分布特点,归纳出西湖建设在魏晋之前萌芽,唐代发展,宋代定型,明清时期达到全盛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基于西湖建设的特定发展历程,通过社会变革和西湖建设动因的双向分析,归纳了西湖动态演进和社会文化背景。在西湖营建背景上,从城市生活,水利,风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确立了城市转型、经济发展及丰富的城市生活为西湖建设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城市水利的建设推动了西湖的发展;风水学的民间化及山水审美的转变,促进了西湖的风景化发展。在西湖建设动因分析上,通过对建设动因分类统计,总结西湖建设的主导因子及动态变化规律:唐代以前关注城防建设,唐代关注水利建设,宋代及以后关注城市形胜及社会教化。本章主要就是通过社会背景和动因的分析,探究西湖作为当时重要的城市风景,承载城市防护、水利、风水、放生祝圣及市民游赏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第四部分,主要是对“西湖”文化形成及其美学意象进行阐述与分析。对不同文献中美学意象词进行统计,分析官方、文人和大众对西湖之美的关注点。发现三者都多关注自然和人文意象,其中官方还较关注社会教化,与民乐及放生祝圣的情怀。提出“西湖”文化的四大美学意象,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仁义之美和生活之美。对“西湖”文化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中“以人立案”导致刑事诉讼法立案程序虚置、初查制度法律定性不明并呈滥用和扩大适用的趋势出发,指出此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刑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中以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最为重要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受多种因素制约 ,致使各国垃圾资源化进程各异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
俗语是汉语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相对灵活,语义融合性强,语法功能多样,色彩鲜明生动,常被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语言表现力。《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俗语,这些俗语大多短小精悍
近年来,中国的高考和高考改革是社会争论的热点问题。在大洋彼岸,美国的标准化考试同样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阶层分立明显的基础教育领域,标准化测试是否有助于弥合不同群体学生
报纸
研究了秦王川灌区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果园地、荒草地)下土壤总有机碳及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等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剖面分布规律,并计算了碳库活度、碳库活
"岁费"是民国国会议员专职性工作的薪酬,也是其主要的生活来源。但是,岁费从未正常发放。由此,导致了多数普通议员生活的困窘,为"五斗米折腰"。国会最终毁弃于曹锟贿选,议员
本文以剧本《天边外》的浓浓诗意为切入点 ,通过分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诗情 ,指出诗化戏剧是奥尼尔艺术魅力恒久不衰的源泉之所在。在该剧本里 ,奥尼尔极度张扬了诗人的理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主要关注词汇在语言使用中其不确定意义的语用处理。它以词汇为基点,结合语用机制、语境知识和百科知识,对词汇意义进行动态研
回顾近几年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历程,人们在高校哲学教育内容革新,哲学教法的创新,以及高校哲学教育理念更新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但还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领域进行更
针对运算放大电路频率响应分析复杂、现象不直观等问题,提出借助于MATLAB仿真处理,得到直观的频率响应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运算放大电路频率响应分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