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输入性EV-A71的鉴定及基于病毒全基因组的溯源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根据Brown等对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基因分型的研究以及1999年以来对EV-A71的监测和研究,EV-A71已经从1999年的3个基因型(A-C)扩展为7个基因型(A-G)和若干基因亚型。这些基因型和基因亚型EV-A71随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在全球传播。1987年,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分离到EV-A71并于保藏10年后完成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1998年首次分离到C4基因亚型EV-A71,为我国的EV-A71的流行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2008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暴发,研究认为C4a进化分支EV-A71的出现和流行与这次暴发中出现大量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有显著相关性,由此EV-A71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继脊髓灰质炎病毒之后,最重要的肠道病毒。目前,C4a进化分支是中国大陆主要流行的EV-A71基因亚型,但个别年份也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和基因亚型EV-A71被检出的报道。目前仅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其他基因型的报道,包括2009年中国首次报道出现B5基因亚型,2014年重庆再次报道出现B5基因亚型。由于对中国大陆非C4基因亚型序列的研究缺乏系统调查,不明确输入性基因型EV-A71对本土基因型EV-A71流行情况造成的影响,因此,对输入性基因型的监测和溯源以及输入后的进化动力学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研究目的:系统调查中国大陆1998-2017年间出现的非C4基因亚型EV-A71的情况,基于本土流行规律和出现基因型的进化拓扑关系对输入基因型和流行基因型做出初步的定性判断,并尝试对输入基因型溯源和可能的传播路线进行推算。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全国送检的EV-A71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从Genbank获取EV-A71全长VP1区序列,然后按照EV-A71基因型进行序列整理并完成数据清洗,建立了 EV-A71数据库。分析中国大陆非C4基因亚型EV-A71,并通过进化分析及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输入性EV-A71基因型进行进化动力学以及基于病毒全基因组的溯源分析。研究结果:1.在2015-2017年手足口病监测标本的病毒分离物中,检出8株非C4基因型EV-A71,其中7株鉴定为B5基因亚型,于2016年分离于云南省,1株鉴定为C1基因亚型,于2017年分离于辽宁省;2.截止2018年3月,从Genbank共计获得5912条EV-A71全长VP1区序列,经过数据清洗,22条非C4基因亚型EV-A71序列被纳入进一步分析,包括A(15株)基因型和B5(3株)、C1(1株)、C2(3株)三种基因亚型。3.2008-2011年在中国大陆5省市(北京、武汉、安徽、上海、云南)出现A基因型EV-A71,但没有直接相关的流行病学联系。种群状态分析表明,这些A基因型病毒并非呈现种群扩张,不具备时间进化特征。这些病毒与日本实验室温度敏感突变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9.1-100%,而与BrCr株VP1区序列一致性为98.2-98.7%。4.C1基因亚型EV-A71呈现全球分布,中国2017年输入性C1基因亚型EV-A71属于欧洲EV-A71流行簇;5.中国大陆曾经至少发生3次C2基因亚型EV-A71输入,分别在2008年、2012年和2015年,但彼此间序列的相似性都较小,在系统发育树上相隔较远,属于分别独立的事件;6.中国大陆2009-2016年发生多次B5基因亚型EV-A71输入,在空间联系上可能存在两个不同传播来源,中国台湾和越南,最大似然树上显示可能存在两个传播簇;7.B5基因亚型EV-A7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两种重组模式,重组位点出现在2C区域,重组的供体可能分别是EV-A120和CV-A5;8.B5亚型EV-A71共同祖先的时间约为1996年,用于分析地理传播起源的节点后验概率统计表明,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占有较大后验概率,提示亚洲在B5基因亚型EV-A71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后验概率分析提示中国云南和重庆地区的B5基因亚型EV-A71可能来源于越南流行株输入,而中国厦门和江苏地区的B5基因亚型EV-A71可能来源于中国台湾地区流行株输入。研究结论:1.2008~2011年间北京、武汉、上海、安徽、云南出现的A基因型EV-A71,通过比较氨基酸序列,可能与日本2005年实验室温度敏感株流出和输入有关。2.中国大陆出现的C1基因亚型EV-A71来源于欧洲流行株,可能经日本或俄罗斯传入中国;3.中国北京、大连的C2亚型EV-A71可能来源于日本,而中国香港地区出现的C2亚型EV-A71可能来源于法国;4.中国厦门、江苏的B5亚型EV-A71最大可能来源于中国台湾地区或日本,云南和重庆的B5亚型EV-A71最大可能来源于越南或泰国。云南2016年B5亚型具有潜在省内传播可能性,但B5基因亚型在中国大陆的多次输入事件之间关联性很弱;5.目前已知的B5亚型EV-A71可能存在两种重组模式,重组位点出现在2C区域,重组供体最大可能为CV-A5和EV-A120。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肠道病毒属隶属于小RNA病毒目(Picornavirales)下的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目前肠道病毒属包括15个组(Species),分别是肠道病毒A-L和鼻病毒A-C,共计200多个血清型,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肠道病毒A-D和鼻病毒A-C,肠道病毒是引起人类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和儿童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重要的致病病原体。自从2008中国大陆建立起手足口
人腺病毒(humanadenoviruses,HAdVs)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ae)的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常引起群体暴发感染及流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常见病原体之一,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可感染呼吸道、眼、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分为A-G种(species)或组(subgroup)
学位
背景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由伤害性事件导致的急性神经损伤类疾病,具有突发性、高致残性、治疗费用高昂、康复时间长和转归效果差等特点,不仅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严重伤害,而且会对整个家庭、社区及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TSCI是一种可预防的伤害性疾病,而制定预防性策略需要有效的疾病特征数据支撑。从全球范围来看,关于TSCI流行规模和救治成本的
背景:过去30年黑龙江省肺癌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也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高发地区之一。研究发现COPD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但是揭示COPD和肺癌关联的传统流行病学研究很少考虑两种疾病的时空自相关。贝叶斯时空模型能同时分析疾病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更准确地估计疾病风险及与已知解释变
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
研究目的了解2017年10月~2019年6月河南省漯河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的病毒性病原谱构成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特征,为SARI病例的临床诊治及其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描述我国HMPV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探究河南省漯河市流行的HMPV病毒基因特征以及基因变异变迁规律。材料与方法基于我国S
目的:通过分析第7次霍乱弧菌大流行期间,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产毒株的hlyA基因和溶血表型之间的关系,揭示在第七次霍乱大流行期间导致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产毒株溶血表型差异的原因。方法:对1961~2011年分离的294株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产毒株进行溶血表型验证,并从已有的全基因组草图中提取或扩增菌株hlyA基因,得到hlyA序列后进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比较菌株溶血素基因h
目的2020年数据显示,肺癌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肺腺癌的比例高达40%。肺腺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较差,具有放疗顽固性,因此对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电离辐射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涉及电离辐射引起细胞发生自噬、早衰等细胞反应。探究辐射损伤相关机制,即电离辐射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早衰,对提高其辐射敏感性有着重要意义。降低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性,提高敏感性,可以通过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和早衰,达到促进
目的HIV-1新发感染实验室检测是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基于重组抗原的捕获酶联免疫试验(RCEIA)用于检测HIV-1新发感染的可行性,获得估算HIV-1新发感染率的技术参数,本研究使用队列研究所得的HIV-1抗体阳转系列样品初步测算RCEIA试验的临界值(cutoff值)和平均新发感染期(MDRI),并将相关结果与BED试验、亲和力试验进行比较;比较 4 种 RC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