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干预居民健康的步行支持性环境研究 ——基于体力活动的解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v_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关注的永恒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9年超过60%。快速城镇化带来了经济与社会上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快速建设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影响,诸如,快节奏、高强度现代生活和工作环境下人们体力活动缺乏导致超重、肥胖等慢性疾病。不少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和健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量,有助于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但关于空间环境如何作用于体力活动以及空间环境的健康干预绩效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测度。步行环境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场地,与居民日常性体力活动息息相关,能够较为有效地作用于居民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居民体育运动不足引发的健康问题,尝试运用步行环境对居民步行活动的干预,准确测度步行环境干预居民健康的空间绩效。提倡增加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量,最终达到提升居民健康的效果。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与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问题起源和相关背景,并尝试构建了主动干预居民健康的步行支持性环境理论框架,作为论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第二部分为步行支持性环境主动式健康干预的解析,讨论了“步行活动与居民健康的联系”、“居民步行活动的行为与空间偏好”、“步行支持性环境的健康干预机制”以及“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步行支持性环境的空间优化与营造,基于前文的解析,尝试提出步行支持性环境空间优化的原则、内容与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步行支持性环境的空间要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对未来步行支持性环境建设进行展望。本文运用了实验测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行为注记、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讨论了“居民步行活动与健康状况的关联性”、“步行支持性环境的健康作用机制”以及“步行环境的健康空间绩效”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步行环境的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居民步行活动与生理健康状态呈现显著相关,并受外部空间环境影响。日常步行运动步数能够影响到居民的BMI指标状态,呼吁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度增加步行活动。(2)步行支持性环境多路径作用于居民健康,主要受步行环境连通性、便利性、功能服务和环境品质的影响。既通过步行环境直接作用于居民健康,也通过步行活动间接作用于居民健康。步行环境能够通过环境要素直接作用于居民健康,但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步行活动强度和步行活动广度,进而影响到居民健康状态。步行活动在步行支持性环境主动式健康干预过程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步行环境的连通性因子、便利性因子、功能服务因子和环境品质因子是重要的影响要素。(3)步行环境干预度能够较好地度量步行支持性环境对居民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步行环境通过空间要素来干预居民步行活动量,以此达到促进空间健康绩效的作用。路网密集程度高、道路衔接状况良好、土地利用混合状态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程度高以及空间环境感受舒适的步行环境对居民步行活动的支持度大,有助于提高居民体力活动量的增加来促进健康。未来国土空间规划需多关注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需求,将其融入城市与社区生活圈的规划设计中,以营造支持居民体力活动的步行环境,增进居民健康。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1)本研究构建了步行支持性环境的概念模型及分析框架,发展和完善了建成环境主动式健康干预的空间理论内涵。本研究以体力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夯实了“主动式健康干预”的空间理论内涵,将空间环境与居民健康进行关联,检视了步行环境和居民健康的空间行为需求及互动规律,为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路径,该分析框架可应用于建成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研究。(2)本研究基于居民健康需求,揭示了步行支持性环境的作用机制。基于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的视角,从步行活动强度与步行活动广度分析了步行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健康干预机制。包括步行支持性环境的空间要素以及步行支持性环境的健康作用路径。(3)本研究将体力活动量通过步行活动转译到空间上,准确测度了步行环境主动式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运用步行环境强度和步行环境广度综合分析了步行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健康干预效果,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建议,以期为健康城市与社区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乳腺癌组织中P125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P53表达的相关性目的:探讨P125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在乳腺癌组织中P125及P53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及癌旁组织100例,(癌旁组织是指取自距肿瘤大于2cm的瘤旁组织)。焦磷酸测序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p125编码基因POLD1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采用qRT-PC
目前已有诸多关于知庄章组的研究成果,但几乎未见从宏观上考察官话方言知庄章组历史演变的研究。文章首次尝试以“散点多线式”语音史的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全面梳理了官话方言知庄章组不同读音类型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研究将为官话语音史的宏观研究提供新的借鉴。文章通过对官话方言知庄章组读音类型及其历史演变深入细致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有:第一,官话方言知庄章组五种主要读音类型的历史来源是:
背景与目的:胃癌发病居世界常见肿瘤第五位,世界范围内超过70%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亚洲人群中,胃癌在我国癌症相关死亡肿瘤中居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胃癌早发现、早期诊断手段不足,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即处于进展期。目前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获益渐近瓶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过继疗法等逐渐成为重要补充治疗手段。胃癌预后差除了二级预防不足外,其自身异质性高、早期淋巴转移、化疗耐药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治疗难点,针对胃
特大城市中的社会分层较为突出,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对公共利益具有不同诉求,基层社会治理在政府主导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开展。随着特大城市经济发展加速,社会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社会流动愈加频繁、社会分化明显加快、文化融合与撞击更为常态化。人们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面对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面对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带来的社会阶层高度分化和
双语对齐是平行语料库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自动双语对齐研究较少利用语言学知识,这导致了基于这些研究的对齐结果缺乏语言学意义。翻译单位概念旨在描述译者如何选择源文和译文之间的对应单位的思维过程。因此,建立基于翻译单位的自动双语对齐模型,有利于计算机模拟人类的翻译过程,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自动双语对齐研究的盲目性。本研究首先从翻译单位的定义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手段来确定翻译单位的基本属性
目今学术界关于区域文学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对于四川地区的文学文化的研究成果亦不胜枚举。四川作为我国西南腹地的一个重要省份,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文学文化认知停留在“闭塞”、“蒙昧”这样的字眼上。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重审区域文化的热潮下,不少学者更是对四川的上述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反复地描述与强调。这些学者的研究自有一定的价值,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四川文学文化的有利窗口。但是,“闭塞”、“蒙昧”
在近些年,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巨大增加以及其对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有新的技术突破传统系统在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等指标上的瓶颈。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因其数量众多的天线,可在不增加系统时频资源开销的情况下提供足够高的空域自由度,获得更高的分集、复用与功率增益,从而成为无线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
“物性”艺术(Thingness Art)是针对20世纪初以来不断涌现的“以物为基础的”(object-based)艺术新样态的统称。相对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形态,“物性”艺术发轫于20世纪初期来自现代主义艺术内部和外部的持续性实物变革和材料实验,并在20世纪60-70年代获得了规模空前的爆炸式发展,涌现出大量类型风格各异的“物性”艺术派别和作品案例。这一过程中,“物性”艺术日益获得了源自“物”
背景: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西方医学的还原论相结合,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观点,融合系统生物学与现代医学理论成果的系统药理学为从分子水平上系统阐释中药作用机理指明了方向。对于中药作用机理的解析,既需要从微观层面(分子、生物网络)研究中药在细胞内影响的生物途径,又需要在人体整体模型的不同宏观层面(组织、器官、整体)了解效应在细胞、组织乃至器官间的传递,即从时间-空间不同水平上研究中药治
家蚕是鳞翅目昆虫研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我国约有2000万户蚕农从事蚕业生产,养蚕业是我国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微孢子虫是一类宿主范围非常广泛的胞内专性寄生的病原真菌,其宿主包括线虫、果蝇、家蚕、兔和人类等,被众多学者喻为―寄生大师‖。迄今为止已鉴定208属,1,400种微孢子虫,其中15种微孢子虫已在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并鉴定。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