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态势,多数学者将其归因子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城市化冲动和土地收益冲动;政府开始采取土地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主要从开发区治理整顿、农用地转用暂停审批、各类规划暂停修改、严格土地管理等手段来抑制投资过热。但是,问题的另一面被忽略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政府不能直接控制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主角,但政府仍可以通过提供以土地、信贷和税收为主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诱使企业参与投资热潮。目前,从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还不多,从土地(尤其是工业用地)的角度做深入研究、探讨其前因后果的更少。 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地方政府对工业用地的“地价补贴”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现代经济学的博弈论、局部均衡分析、产权理论等工具,从中外地价补贴政策比较(第二章),地方政府竞争与地价补贴的内在逻辑(第三章),地价补贴政策的宏观经济后果、福利效应、效率损失(第四章),以及这种定价行为背后的产权逻辑(第五章)进行了一些探讨,以福建闽侯东南汽车城的建设为对象作了案例分析(第六章),并就治理工业用地地价补贴恶性竞争、重构我国的地价补贴政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第七章)。其中,论文核心的第三、四、五章分别研究中国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的形成机制,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的后果,以及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的前因。 第二章在整理各国地价补贴政策的文献基础上发现,在国外,地价补贴主要应用于调整产业布局、援助中小企业、扶持重点产业、支持落后或优先发展地区经济等,由具体机构按法令政策公开、透明实施,很少存在地方政府间的相互竞争;另外,地价补贴政策与国际贸易协议相冲突。反观国内的地价补贴政策,则存在缺乏针对性、预算约束不硬、无一致规章和专门机构、缺少监督、遍地开花、地区间恶性竞争等问题,并成了外国对华贸易调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探讨中国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的形成机制,运用博弈论探讨地方政府之间在提供工业用地价格补贴上的策略互动,发现在目前政绩考核以短期经济指标为主、地方政府热衷招商引资、面临其他地方激烈竞争的约束条件下,拥有地方土地控制权、能够对工业用地自由定价的地方政府必然会陷入地价补贴恶性竞争的囚徒困境:参加博弈的地方政府都提出远低于竞争市场价格的报价却不一定能吸引到投资,还可能因此背上投资环境不佳的恶名;获得投资的地方也会因为过低报价而耗尽投资可能带来的好处;在不改变约束条件(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晋升机制)的情况下,各地难以走出低地价争夺投资的“囚徒困境”。另外,第三章利用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资料,从正、反两面对这一理论分析进行了初步验证。 第四章主要研究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的经济后果。首先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探讨地价补贴政策对土地市场、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产生的深刻影响,并运用利用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资料进行了初步验证;认为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波动。其次应用一个简单的福利矩阵,判断地价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和地方利益都受损。从补贴扭曲要素价格、必然带来经济损失的角度,最后,根据减少效率损失的原则,政府本应补贴投入量很大或不容易被替代的要素,所以我国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补贴对象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推敲。 第五章将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定价行为与产权联系起来,认为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模糊的土地转让权与政府强制低价征地、政府以经营性用地收益补贴工业用地、土地收益财政管理漏洞等一连串事件形成的预算软约束是这种定价行为背后的产权逻辑。 第六章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案例,对照第三、四、五章的理论分析,以福建闽侯东南汽车城的建设历程为对象,试图说明投资商货比三家、地方政府间以地价补贴争夺投资项目、政府做出征地补偿承诺而又失信、农民无可奈何等一连串事件的来龙去脉。 基于以上的研究,第七章作了总结,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要根治地价补贴恶性竞争,长远的要从重塑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入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可以从土地行政管理、工业用地市场建设、土地财政收支管理等方面着手,逐步解决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的问题。(2)为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的地价补贴政策应遵循局部地区或产业施行、详细评估、公开透明等原则,重新设计。最后,作者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