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新种质资源创建及其株型性状遗传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食用油源和蛋白质饲料来源及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在我国甘蓝型油菜已经代替了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成为我国主要栽培油菜类型。但是,由于甘蓝型油菜在我国种植时间较晚,遗传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甘蓝型油菜的育种工作。然而,芸薹属内丰富的遗传资源为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条件。通过芸薹属内种间杂交拓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发掘出油菜近缘种中关于产量和农艺性状的优良基因,已经成为改良现有甘蓝型油菜、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遗传育种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利用芥菜型油菜和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采用幼胚培养技术创建异源三倍体,并对其后代进行细胞学、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甘蓝型油菜新种质(A+A+C+C+,由芥菜型油菜AjAjBjBj与甘蓝C°C°染色体组部分交换后形成)中半矮秆衍生系10D130进行了株高、角果长度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15份芥菜型油菜和6份甘蓝进行种间杂交,并统计30d后残留子房和获得幼胚数,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子房残留情况和每100蕾获得幼胚数存在较大差异;对正反交获得幼胚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芥菜型油菜作母本有利于提高获得幼胚的概率。2.对184个种间杂种无性系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真杂种43份。真杂种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根据花器官形态和花粉育性将三倍体真杂种分为高度不育(无粉,花粉可染率为0%)、少粉(花粉可染率为5.35%-12.00%)和微粉(花粉可染率为25.3%-47.87%)三种类型。收获时统计不同种间杂种材料自交结实情况,发现种子多表现为干瘪或者半饱满,结实率介于0-3.65%。另外,获得一株染色体加倍植株,该植株花药饱满,每角果结实2-4粒种子。3.选择其中20份真杂种无性系进行染色体数目调查,发现8份染色体数目为27条,9份染色体数目在27-34之间,3份染色体数目因在不同细胞间变化较大而无法确定,表明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非均等分裂,一些细胞存在着部分染色体加倍现象。对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数花粉母细胞前期联会异常,大多形成单价体和部分二价体;在减数分裂后期I和后期Ⅱ染色体落后严重,多为偏分离。染色体加倍后的植株,部分细胞仍然异常,后期Ⅰ、后期Ⅱ发现有染色体落后现象,但落后染色体数目和发生频率较异源三倍体少。4.利用芥菜型油菜04K220和羽衣甘蓝04K04种间杂种后代进行系统选育甘蓝型油菜新种质(A+A+C+C+)。研究发现种间杂种(So)通过幼胚挽救获得自交结实无性系(S1),其后代结实率逐代提高。通过2005年到2012年连续选育,共获得122个外部形态类似于甘蓝型油菜的后代衍生系(A+A+C+C+)。选取其中78份后代衍生系(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和2个亲本,利用37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37对引物共扩出144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3.89条,其中124条为多态性位点,占86.1%;124个位点中,较父本(04K04)和母本(04K22)新增加34个,占总扩增多态性位点的27.42%;丢失9位点,占总扩增多态性位点的7.26%。对2个亲本和78个衍生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杂种在多代选育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大量丢失和重排。78个杂种衍生后代品系遗传相似系数在0.65-1.00之间变化,当相似系数在0.72时,可以将所有甘蓝型油菜新种质(A+A+C+C+)分为4个类群。5.对78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A+A+C+C+)株高及其相关性状进行调查,结果部分衍生系植株高度低于重庆地区正常油菜植株高度50-60cm,分枝部位低、分枝数目多。对78份新种质的角果长度进行调查,结果该衍生群体内角果长短,部分品系角果长低于4cm。利用近红外对78份新种质的含油量、硫甙和芥酸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含油量高于45%的衍生系4个,硫甙低于35umol.g-1的衍生系3个,芥酸含量小于1%的23个,高于55%的2个。6.10D130是从甘蓝型油菜新种质(A+A+C+C+)中选育出的1个黄籽高油(>45%)半矮杆新种质。其平均株高162cm,比中双11号平均低54cm;有效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间距分别较中双11号减少39.46%、14.8%、22.49%、18.86%;有效分枝数较中双11号增加28.59%。以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组合(10D130×中双11)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1、B2和F2)株高及其组成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株高、主茎长、分枝部位、主花序长的遗传均受到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D-O模型)。有效分枝间距的最适宜遗传模型为E-1模型(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该组合有效分枝部位高度、主花序长、有效分枝节间距和有效分枝数与株高均呈显著正相关。从性状表现、遗传来源和影响株高的遗传模型等方面与前人报道的矮秆和半矮秆种质相比,结果显示10D130是一个新型的半矮秆种质资源。7.10D130和中双11在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3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采用主+多基因遗传模型对该组合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1、B2和F2)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该杂交组合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3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其中,果身长最适宜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角果长的最适宜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果喙长的最适宜遗传模型为E-3模型(2对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此外,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3个性状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变异较小,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其他文献
土地、矿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应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特点、成因分析,认为贵州省矿产资源执法监
敦煌飞天壁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历史的缩影,记载了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明,具有民族艺术的代表性,具有主流文化艺术的传承性,因此对敦煌飞天壁画艺术进行研究对现代应用具有较深
<正>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藻的生物量、光合放氧速率及浮力等的变化,研究了2种典型水华蓝藻-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征及浮力调控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心电图变化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ACS介入术后的2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工业污染场地调查和污染范围确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我国某焦化场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场地中的特征性污染物苯并(a)芘,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模型、Johnson数据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2例癌性病灶密度不均匀,16例有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以及胶质瘤细胞系中microRNA-134(miR-134)的表达,建立稳定表达miR-134的胶质瘤细胞株,研究miR-134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中Nanog的靶向抑制作用,并探索mi
目的:研究从中药木鳖子中提取的九种单体化合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作用效果最显著的单体化合物;从形态及功能方面观察对羟基桂皮醛诱导B16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
目的: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临床上多数患者属于中晚期,其总的5年生存率为25%-30%,预后不理想。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对改善卵巢癌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