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视角下赵本夫小说的语言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li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本夫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走上文坛,自处女作《卖驴》开始,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以他生长的那片土地——丰沛平原、黄河故道为背景展开的。本文立足于汉语语境学、风格学和修辞学等理论,结合赵本夫目前发表的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文本,通过对其小说语音、词汇、句式和修辞格的选择,探讨赵本夫小说语言风格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并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为文章正文部分第一章,即结合现代汉语语境的相关理论,分析赵本夫小说的内部和外部语境因素,从而探究赵本夫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为正文部分的第二章赵本夫小说修辞手段的选择,这一章分为四个小章节,分别为第一节赵本夫小说词语的选择,本节对小说中出现的拟声词和叠音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中看出赵本夫小说词汇选择的特点和修辞效果。第二节为赵本夫小说词汇的选择,本节选取赵本夫词语运用最鲜明的特点——方言词语的运用,通过分析小说中方言词运用的特点和所产生的效果,初步得出赵本夫小说的通俗质朴的特点。第三节是对赵本夫小说中长句与短句交错、整句与散句结合以及灵活多变的变式句的使用情况的分析。第四节是赵本夫小说修辞格的选择,本节通过对小说中出现次数最多、具有鲜明特点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格分析,从而得出赵本夫小说修辞手段的使用和所取得的修辞效果以及语言使用的特点。第四部分即赵本夫小说的语言表现风格分析,通过前面两个章节对赵本夫小说中语音、词汇、修辞格的选择和运用,总结出赵本夫小说的语言风格即通俗质朴和庄重文雅。总的来说,赵本夫小说具有雅俗共赏、文白相间的特点。第五部分是小说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家思想的表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运用语境学、语言风格学和修辞学相关知识对赵本夫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赵本夫小说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将小说中所呈现的地域文化展现给大众。
其他文献
明代胡应麟对乐府诗有着独特看法,一生共拟写410余首乐府诗,但目前较少有人关注。本文对其乐府诗予以专门研究,以便对胡应麟的诗歌创作成就及明代乐府诗有更为深入的认知。绪论部分主要陈述研究意义,梳理研究现状,交代研究路径。正文分三章。第一章考察胡应麟的乐府观及其乐府诗拟写情况。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乐府诗源于《诗经》和《离骚》,乃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可兼备众体,并指出拟写乐府诗要“溯清源头”和“量体裁衣
学位
本文以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汉语常用的能愿动词“能”“会”“可以”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共时层面考察其句法、语义、语用特性。首先,对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句法层面进行描写。“能”“会”“可以”句法分布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细微差别:这三个词都可以出现在句中和句末。据语料调查显示,“能”“可以”常常出现在句首,未见“会”出现在句首的例子。“能”出现在句首时,表请求义;“可以”出现在
学位
罗恩菲德和艾斯纳分别是“工具论”和“本质论”思想的代表性人物。罗恩菲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是一种工具,艺术可以使儿童在创造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所以他重视通过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推崇通过艺术教育中的创造性体验发展儿童“创造力”。艾斯纳认为艺术因其固有价值对儿童自身经验具有独特性贡献,所以他提倡为了艺术的教育模式,重视艺术教育的固有价值,凭艺术自身的独特性经验,发展儿童“感知力”。“创造力”与“感知力”成
学位
梅光迪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他的新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承接了西方白璧德人文主义并加以中国化改造。梅光迪新人文主义倾向于中正稳健的批评,面对中西文化的冲撞与交流时拒绝彻底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割裂而转向全面欧化,因此格外注重传承了千年的中国文化中的民族性。但不同于“中体西用”的观点,新人文主义以中国民族文化为本体,同时也看到西学的真正本体价值,提倡对西方主义学说中国化以
学位
《乐府英华》是清初顾有孝所编,《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例主于选诗”,并“每章下略加注释而附以评语”,具有独特价值。然而,学界对其关注不多。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该书的成书背景、资料来源、选诗和评诗,以便了解明清时期的乐府学成就。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乐府英华》的编纂动机。之前已有研究者编过顾有孝年谱简编,本章重点分析他成为职业选书家的原因,及遁隐雪滩后选书经历对其编选《乐府英华》一书的
学位
词题词序,指词牌与词作之间,用以说明创作的时间、地点、缘由的文字。词题词序虽然并非不可或缺,但是作为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词人生平、探究词人行迹、解读词作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两宋词作中即不乏词题词序的创作,其中尤以姜夔为代表,到了清代,随着词的复兴,清人对于题序也更加重视,无论是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题材上,清词题序都不逊于前代。本文以《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及《全清词·雍乾卷》十六册
学位
汉语建议语作为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言语交际形式,有着其独有的特征,也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调节和导向作用。本文将采用归纳、演绎和对比等研究方法,结合语用学、社会学以及交际学中的相关理论,对汉语建议语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和使用建议语。若一个言语行为是建议行为当且仅当其满足以下八个条件,即(1)属于指令类言语行为;(2)这一言语行为的意志主体多为发话人,实施主体多为
学位
赵文哲是清代浙西词派中期活跃在吴中地区的重要词人,他学识渊博,功底深厚,擅长诗词创作,被严迪昌先生称为“吴中七子”中的填词翘楚。论创作,他的词可与清代前期名家相抗衡,甚至有他人未到之境,在浙西词派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后世的接受原因,他的词并没有引起词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三个章节的分析解读来发掘赵文哲词的独特魅力,阐述其在词学史上的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赵文哲生平、交游与词体创作的整体情
学位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诗坛领袖,他的乐府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其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赢得了世人的推崇,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充分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以刘克庄的乐府诗为重点研究对象,钩连出南宋后期乐府诗发展的趋向,集中反映了当时诗坛的困惑、探索和追求。本文论述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刘克庄乐府诗的创作概况和创作观念。在宋代,乐府的含义已经扩
学位
《狯园》作者钱希言是江苏常熟人,为晚明时期吴中地区著名的山人文学家。本文以《狯园》中故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故事本身进行分类归纳,并追溯其中一些故事的源头,进而阐释其中所蕴含的晚明社会文化。本文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讨论了《狯园》的作者以及成书。理清钱希言的生平经历及对其交游进行简单考述。同时,重点分析《狯园》的编写动机,整理其故事的素材来源;第二章主要对《狯园》的故事类型进行分析,将其中故事分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