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融合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国竞争模式已由成本竞争向技术竞争进行转变。而研发活动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地位不容小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创新机制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截至2014年我国研发资金投入总量为1.3万亿元,其中76%来自于企业;我国全时研发人员总量达380万人年,研发人员数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3.3万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朝阳行业,其研发成功的技术创新成果不仅能缓解病患的痛苦,造福于人类和社会,而且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也有积极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截止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00多家,2013年底生物医药类企业共创造出710.33亿元收益。同时,研发密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数不断增加,企业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仍然存在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成果较少以及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只有从单纯模仿国外药品向主要依靠自身创新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才能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灵感迸发到对研发活动进行人、财、物投入,然后获得比如专利、专有技术等技术创新中间产出,最后将这些创新产出在市场上进行商业化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的综合过程。由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具有“三高一长”的特点,即: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周期长,因此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往往面临两大风险,即研发效率风险和研发成果转化风险。具体来说就是如此之高的研发投入是否能够带来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增加?研发成功的新产品是否能被市场所接受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急切想要了解的。因此,本文选取生物医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创新投入与专利、专利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对技术创新投入对专利以及专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效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将专利按照质量水平分成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将其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证分析,力求为企业内部经营者、外部投资者、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绪论、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一章:绪论。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同时还对研究内容和思路、本文创新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技术创新的概念、维度及衡量标准。其次,阐释了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及相关衡量指标。最后,从技术创新相关理论、战略资源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文献综述。本文分别对技术创新投入与专利、专利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了回顾,并对文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第四章: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本文首先对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特点及个性简单介绍,其次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假设。然后对各变量进行了设计和归纳,据此构建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对样本选取和数据进行了筛选,以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第五章:实证分析。首先对技术创新变量、盈利能力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对各变量之间进行简单的Pearson系数检验,最后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实证结果。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本章节首先对回归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者、外部投资者和政府部门进行参考的建议,最后对本文的局限和不足进行了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127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选取研发密度、研发人员比率作为技术创新投入变量,以授权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中间产出变量,并将授权专利数按照质量水平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通过回归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密度普遍较低,且两极分化严重。研发密度均值徘徊在4%左右。这说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比较依赖于传统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对于技术创新的态度也只是停留在引进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或设备的“一次性”消费方式上。 (2)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密度与部分专利授权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研发密度与专利授权总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呈显著负相关。 (3)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密度对专利授权数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具体来说:提前一期和提前两期的研发密度对专利授权总数和发明专利授权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提前一期的研发密度对当期专利授权总数影响最大,提前两期的影响次之,当期的影响最弱。 (4)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人员比率与授权专利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5)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专利授权总数与当年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专利授权总数对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是这种滞后效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一般在持续2年后滞后效应逐渐减弱。 (6)不同质量的专利对盈利能力的贡献程度不同,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对企业盈利能力贡献更大,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次之。具体来说:发明专利授权数与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最大。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仅与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影响程度次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与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影响最弱。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只单一研究技术创新投入或产出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即: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专利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很少研究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内部之间的关系。本文除了重点研究专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同时还探讨技术创新投入对专利的直接作用。(2)本文所选取的技术创新中间产出变量不仅包含专利授权数量还对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专利类型进行研究,这与以往众多学者只选择专利数量相比数据更具有全面性。(3)本文在专利数据搜集方面不仅考虑了以母公司现有名称持有的授权专利数,同时也考虑了企业历史更名状况,而且还搜集了纳入企业合并报表子公司的授权专利数据,这与绝大多数仅搜集母公司现有名称持有的专利研究相比,数据更为全面,论证结果更为可靠。(4)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很少对特定的行业进行分析,而且对企业财务数据统计往往没有细化区分业务类型。本文不但选取生物医药行业,而且剔除了主营业务为非生物医药制造的企业,如果在研究时不加区分,很容易对回归结果有所影响。 本文在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参考的基础上,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恳请评审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