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根系特征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占我国陆地面积近四分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面积最大的高原冻土区。高海拔以及多年冻土的存在,使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高寒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尤为敏感。过去50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增温速率与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北半球及全球平均水平,气候变暖加速冻土融化,改变土壤冻融过程,对高寒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在多年冻土区研究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演变趋势,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广泛发育的风火山地区,选取典型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OTCs模拟增温,明确空气温度、土壤水热、土壤养分和冻融作用等非生物因素,植被物候、根系生产力以及根系特征等生物因素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过程,揭示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根系净初级生产力对增温响应的潜在机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模拟增温对两种草甸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植被返青期,小嵩草草甸土壤表层速效氮和速效磷增加,两种草甸土壤趋于暖湿化,而在生长季两种草甸土壤趋于暖干化。OTCs增加两种草甸的空气温度,小嵩草年均气温增幅为1.69℃,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增温2.51℃;两种草甸生长季(5-9月)土壤水分降低,但非生长季土壤水分(1-4月和10-12月)增加。同时,OTCs使两种草甸土壤消融起始日提前,冻结起始日推迟,完全融化期延长,小嵩草草甸土壤表层(0-10 cm)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在返青期(5月5日-5月26日)增加。(2)OTCs促进高寒草甸根系生长,根系生物量对增温的响应存在季节性差异。OTCs在旺盛期和枯黄期提高小嵩草草甸根系生物量,在枯黄期提高藏嵩草草甸根系生物量。在旺盛期,小嵩草草甸根系生物量增加与生长季浅层土壤暖干化有关,植物为获取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将更多生物量向下分配,以稳定植物生长。(3)根系形态对增温的响应存在草甸类型差异,对于小嵩草草甸,增温在返青期促进根系对土壤资源的获取,在旺盛期和枯黄期提高根系的抗胁迫能力;对于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增温始终促进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快速吸收和利用,朝着资源快速获取型策略发展。具体而言,在返青期,OTCs显著增加小嵩草草甸总根长。在旺盛期,增温显著增加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增加小嵩草草甸总根长。在枯黄期,增温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比根长、比根面积和根直径增加;小嵩草草甸比根长、比根面积降低,而根组织密度、根直径增加。(4)根系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对增温的响应存在季节性差异。在返青期,OTCs使两种草甸根系碳、氮、磷养分元素均提高,在旺盛期降低小嵩草草甸根系碳、氮、磷含量和碳磷比值,并在枯黄期提高根系碳含量水平和碳氮比值。(5)在返青期,OTCs促进高寒草甸根系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以提高植物代谢水平,促进生长。在枯黄期,OTCs使小嵩草草甸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淀粉含量和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增加,提高了小嵩草草甸冬季根系碳储藏量。(6)增温对高寒草甸根系生产力的影响与根系特征和环境因子紧密相关;同时,增温对两种草甸群落物候的影响,也与气温和土壤冻融作用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两种草甸返青期随年均气温的升高和土壤融化起始日的提前而提前;枯黄期随土壤冻结日和融化时长的推迟而延迟;生长季长度随年均温的升高,土壤冻结日的延迟和土壤融化期的增加而延长。对于小嵩草草甸,返青期根系生物量与根系总根长、根组织密度、根系非结构性碳储藏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比根长、根直径和根系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旺盛期根系生物量主要与生长季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枯黄期根系生物量与根组织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返青期根系生物量与总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与比根长呈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基于传统村落活态性内涵,从村落人口、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遗产3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访谈问卷、实地踏勘、文献查阅等方法获取数据,根据发展路径的差异划分传统村落类型,对分属旅游发展型、传统技艺型、综合开发型和生活服务型的湖南省永州市4个传统村落活态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失活现象在各类型传统村落中较为普遍;(2)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人口活态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旅游发展型村落人口活态性
灌注CT是一种功能性成像,现在被普遍用于中风症状的诊断。由于CT较少的断层成像图和影像组到介入组较长的运输时间,为了保证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将灌注功能从传统CT迁移到C型臂CBCT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迁移后的灌注功能面临两个新问题,一是时间采样问题,二是时间分辨率问题,两者皆是C型臂较慢的扫描速度导致的,会导致成像结果的偏差以及灌注参数的计算误差。此外,由于动态扫描剂量较大,而直接使用低剂量成像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上游地区是长江径流的主要来源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开发基地,对于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上游地区的气温、降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长治”、“天保”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环境;上游地区水电开发强度的加大,也影响流域天然水文循环过程,这些都使得区域径流、输沙过程发生变化。因此,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挑选遗传风险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遗传风险信息的抽取,因此,自动化分类遗传风险文献并抽取遗传风险关系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遗传风险研究文献散落在海量生物医学文献中,且医学文献的专业度高,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才能分辨;同时遗传风险关系在医学文本中有论元分散、多位点共存的问题存在,给现有的遗传风险信息抽取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了基于医学文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Single-stranded,non-segmented,negative-sense RNA viruses,NNSVs),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肺炎病毒科(Pneumoviridae)。RNA在有效地折叠到特定结构和在结构构象之间转换方面面临
学位
防治工程作为泥石流灾害治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总体上可分为岩土防治工程和生态防治工程两大类。目前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以岩土工程措施为主、生态工程措施为辅,忽略了生态防治工程在泥石流治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深受工程寿命影响,影响效益的持续发挥,且对二者综合作用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岩土防治工程、生态防治工程以及二者综合作用的治理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的诊断中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场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一种无损伤、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但在常用于评估肝脏和脑部肿瘤性疾病的病变、组织生理性质的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中仍需为患者注射含钆对比剂,而含钆对比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
近年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日渐繁荣,牵涉到的商品种类丰富,且具有交易数量大、价格波动大、交易风险大等特点,对交易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时间范围设置模糊、随机选取,以及监管商品范围设置单一、指向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了监管资源的浪费以及监管结果的偏差。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监管时间粒度优化和监管商品粒度优化研究,并开发对应的系统进行算法的部署和功能模块的集成。首先,本文研究
随着消费级基因检测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自己基因数据所能够揭示的祖源信息越来越关注。目前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产品对于祖源信息的挖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利用单倍群遗传信息对用户古代祖先的迁徙信息进行推断;利用IBD检测对用户与其他人的基因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找出具有较近共同祖先的其他用户。然而,由于家谱信息的缺失以及基因数据量较少的问题,无法估计近两百年内的家系迁徙历史。因此,如何利用基因数据对用户的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