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MS/MS技术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肿瘤死因第二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是HCC高死亡率重要因素。因此,探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方便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是代谢组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血液中代谢物丰富且临床样本易得,因此血液是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最佳样本。代谢物的变化被认为是肿瘤的特征之一,并且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对其快速增殖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HCC患者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有望找到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新的药物靶标。代谢组学是通过高通量的分析技术识别、定量和表征生物系统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分子量<1800 Da)的学科。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技术的不同,代谢组学研究分为靶向、非靶向及拟靶向三种。靶向代谢组学通常应用基于多反应监测(MRM)的质谱技术对几个或几类已知的与生物学事件相关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品对生物样本中的目标代谢物进行绝对定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定量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非靶向代谢组学不限定测定的代谢物种类,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检测并定性定量代谢物。本研究对42例HCC患者,41例肝硬化(L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NC)人的血清分别进行了靶向及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靶向代谢组学关注的26个小分子代谢物涉及糖酵解、三羧酸(TCA)循环、甘氨酸和丝氨酸代谢。本实验室前期的蛋白质组及激酶组研究表明HCC发展过程中与这些通路相关的多个蛋白质显著变化。代谢通路变化会导致某些小分子代谢物变化而具有疾病指示作用。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建立了反相液相色谱-多反应监测-质谱(RPLC-MRM-MS)技术,应用该技术对26个小分子代谢物进行了绝对定量。经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了6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别是衣康酸、肌氨酸、甘油酸、富马酸、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和性能评价,找到了三组潜在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其中AFP、肌氨酸和衣康酸作为一个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组可区分HCC和LC患者,该生物标志物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灵敏度为76%,特异性为86%,并且该代谢标志物组的诊断性能明显优于AFP;柠檬酸、异柠檬酸、衣康酸和富马酸作为一个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组可区分HCC和NC患者,该生物标志物组的AUC为0.92,灵敏度为76.7%,特异性为76.2%;异柠檬酸、肌氨酸、衣康酸、柠檬酸和DL-甘油酸作为一个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组可区分LC和NC患者,该生物标志物组的AUC为0.99,灵敏度为96.7%,特异性95.1%。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血清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液相色谱分离采用反相色谱(RPLC)和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质谱采集包括正负两种离子化方式,因此每个样本用四种方式进行分析,简称RPLC-POS、RPLC-NEG、HILIC-POS和HILIC-NEG模式。应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EZinfo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等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指标(VIP)、p值及变化倍数(FC)筛选差异代谢物。代谢物鉴定通过检索人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Metlin数据库实现。应用Metabo Analyst5.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基于UPLC-QTOF-MS/MS技术,113个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到42723个特征代谢峰,鉴定出4914种代谢物。根据p<0.05,VIP>1,FC≥1.5或≤0.67三个条件,共筛选到75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HCC vs.LC,HCC vs.NC及LC vs.NC组间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49、510和534个,主要包括磷脂、胆汁酸、游离脂肪酸(FFA)、小肽和氨基酸等,分别涉及5、12及11个变化显著的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硫代谢、鞘磷脂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等途径。对组间最显著的20个差异代谢物进行了ROC分析,其中PG(i-12:0/a-17:0)和植物鞘氨醇/PG(i-12:0/a-17:0)的比值是HCC与LC之间两组鉴别性能优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正缬氨酸和L-组氨醇是HCC与NC之间两组鉴别性能优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L-组氨醇/3-羟基辛酰肉碱的比值和N-二十二碳六烯酰基-4-氨基丁酸/肌苷的比值是LC与NC之间两组鉴别性能优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综上所述,本课题应用LC-MS技术,经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确定了能够用于HCC及LC早期诊断的多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靶向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各有优点,相互补充,结合两种研究方式,能够获得更多潜在生物标志物。另外,应用非靶向代谢技术鉴定了近5000个代谢物,表明RPLC结合HILIC分离的UPLC-QTOF-MS/MS技术能显著提高代谢物的鉴定覆盖率,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的代谢组学研究。
其他文献
蚊虫作为重要的病原体传播媒介,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等多种虫媒传染病,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威胁。伊蚊作为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具有分布范围广、传播效能高等特点。登革病毒感染会引起登革热,甚至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等疾病。目前该蚊媒病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并且由于抗体依赖增强引起的继发感染风险使得这种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比其他病毒感染更难。蚊虫对病毒易感机制的研
湿疹属于心身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及瘙痒等为主要症状,可发病于各年龄段人群,其病因复杂,主要与个人精神及免疫内分泌有关。由于部队环境的特殊性,官兵长期处于高强度紧张训练,所以很容易罹患湿疹等心身性皮肤病。湿疹发病后瘙痒明显,易形成“搔抓-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容易反复发作,最终形成更为严重的难愈性湿疹。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口服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容易产生副作用和引起依
硬蜱(Hard Ticks)是一种专性吸血节肢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可以寄生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硬蜱可携带包括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无形体、埃立克体、贝氏柯克斯体等立克次体,螺旋体、布氏杆菌等细菌,巴贝西虫等原虫以及病毒在内的众多人和/或动物病原体。因此,硬蜱被认为是重要的病原载体。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间、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的原核微生物。蜱传立克次
研究背景: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指生命活动呈现出约为24小时周期的昼夜交替性节律。正常的昼夜节律可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昼夜节律受机体内部因素(如激素分泌、疾病影响等)和外部因素(如光照条件、温度变化等)共同维持调节。生物钟主要由生物钟基因组成的转录和翻译负反馈调节环路调控产生。当机体内源性因素或外界环境因素突然改变,如跨时区飞行和倒班工作等所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乃至全球迅速蔓延[1],气溶胶作为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引起广泛关注,众多研究围绕该途径迅速开展。在针对病原体气溶胶吸入感染及其防护的研究中,稳定可靠的吸入感染动物模型必不可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相关指南指出,我们应当利用与预估的人体暴露途径相近的方式来建立动物感染模型[2,3]。口鼻暴露途径因实验动物无需麻醉且与人类自然呼吸状态下的感染状态
研究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儿童和老年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评价,了解我国儿童和老年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特点,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分析我国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1)制定检索策略,系统检索CNKI、Wan Fang、VIP、Pub Med、Embas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等后果,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脏类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健康。HBV感染引起肝癌的过程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HBV致癌机制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持续存在引发的慢性炎症、乙肝病毒X蛋白(HBx)作为原癌基因激活剂激活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表达、乙肝病毒DN
自1989年3月Fleischmann和Pons宣称在室温下通过电解实现核聚变以来,国内外低能核反应(LENR)研究已走过三十多年的曲折历程。近年来,电解法和充氢法实验技术不断提高,大量实测结果证明了超热等异常现象真实存在,实验重复性也有了很大提高,使这一领域日渐回暖并不断引发关注。由于LENR被认为存在成为优质新型核能源并应用于军民用多领域的可能性,有必要慎重评估LENR技术可行性与发展前景。本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易在人体呼吸道和肠道中定殖,目前最流行的两个致病型分别是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 KP)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c KP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感染免疫力低下、患有疾病的人群。而hvKP则比c K
背景:对于儿童肺炎,气候气象指标和空气污染数据在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和传播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知大多数呼吸道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趋势,这是所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在对于肺炎的疾病进展方面,尚未了解气候和空气污染因素对于肺炎的发展贡献。方法:我们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的观察研究,以招募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儿童。目前本项课题所涵盖的数据内容均为重庆2009-2018